摘要:收入分配制度大致就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一个适当的权衡,而这个制度发生的环境——市场经济氛围可以看做是一个正反馈系统,而公平与效率问题讨论之根本在于矛盾的产生,传播,接受的一系列过程,类似于声音传播过程。而起点公平这个初值在市场竞争这个正反馈系统中如同一族正弦曲线,周期一样,但是振幅不同。若不施以环境软约束,势必造成系统崩溃。而最佳分配制度在于振幅与约束的一个均衡点或者称为势能洼地。
关键字:收入分配,效率,公平,噪声,初值,振幅,橄榄型。
正文:
我日你的歌,老子简直提捆了,开始写正儿八经的论文了,想当初也就是大学毕业的时候整过一盘,印象完全不深,因为没用心,哎。这个也算是正文哈。
起子:
说老实话,这几天真的真的很郁闷,心情很低沉,为啥子,因为到现在为止,说老实话,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女人理老子了。我真的超的港。然后呢,对嘛,就很正常的放纵了好几天了,吗麦皮啥子书都没看,内心无比焦急,无比煎熬。但是吗麦皮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嘛,没有女人老子还是要向前看嘛,所以今天晚上我开始把新买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拿出来研读。本来计划的是从下午四点钟一口气看到晚上十二点,把它看完,总共395页。哪晓得看到四点半,老子就实在是忍不住困意,倒上床就睡到了刚才。我日你的歌,才看到50多页,吗麦皮真的是不能做计划,一做就是自己给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说实话,耳光已经不起作用了,老子的脸现在已经布满了老茧,完全可以拿去当砂纸用了。
发展:
我想了想,不如看看今天下午在CNKI上下载的一啪啦论文,政治经济学——分配制度,看了两篇,都是味如嚼蜡,第三篇,嘿,狗东西的清华大学学报就是不一样,吗麦皮写的很有启发性。孙蚌珠老师,不晓得是男的还是女的,听名字应该是男的哦。“帮主”的嘛,港!
高潮:
分配制度,我想大家都应该听说过的。因为政治经济学里面,这个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所以我专门做了一个专题,下了好多篇论文来看。分配制度,十七大的说法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十五大的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我想大家其实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初次分配我们各跑各的,再分配我们玩一玩杀富济贫。
不错,我简要的归纳一下主流舆论的各自优缺点。效率,就是该咋就咋,利于提高积极性,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公平,就是尽量大家都有肉吃,贫富差距不要过大,利于社会安定。
公平这个意思,含有两层解释。第一就是起点公平,大概意思就是各自的禀赋大致趋同。第二就是过程公平,也就是游戏规则对玩家是人人平等的,每个人都没有便宜可占,全靠自己的本事。
我举一个例子,黄批和我。介绍一下,黄批是我们高中重点班的天才,天赋首屈一指,无人能敌,众皆叹服。我就差了一截,各方面都有相当程度的差距。
好,我们的起点其实是公平的。为啥,因为本来每个人的禀赋就不同,他智商高,我智商低。但是我们的受教育程度是大致相同的,从小学就是一个班,高中也是一个班。所以说我们的起点是公平的,意思就是说,除了天生的智力因素以外,生产资料(可看的书籍,所受的教育)是大致一样的。
好,高三的时候。黄宁出了一套题,这套题是新津县教研室出的,黄批直接封顶150分,我花了点功夫费了点力气也得到了150分。考试的过程是非常严格的,没有任何空子可钻,好,这就是过程公平。结果呢,也是公平的,我们都得了一样的分数,150分。但是,问题出现了,黄批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吗麦皮人人都是150,那150就不是150了。恩,有道理,没有区分度,黄批以后的学习热情大受影响,甚至会放弃对数学这门伟大的科学的继续研究,这对人类社会简直就是一种浪费,就是一种犯罪!!!
那么,如何改进?好,黄宁第二次考试,就用了一套黄冈的密题,所谓密题,就是黄冈的巅峰,名曰“站在黄冈上”。黄批这次做的面红耳赤,得了一个140分。我呢,已经把文具盒里找得到的笔杆子咬断完了,结果得了一个78分。考试也是没有空子可钻的。过程公平的。但是,问题出现了,维耶里都才得78分,那么像李毅啊,郜林这种选手岂不是只能得10分了?那他们回去还不遭窝头的人弄死啊???这次,除了黄批以外,所有人都愤怒了,但是黄批还是笑的花枝招展,问题严重了,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大家再都不愿意跟黄批一起弹弹丸儿了。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也下降了。最后造成一个结果,因扎吉对数学的研究热情持续高涨,李毅,郜林这些选手就直接去了绘画班,要不就是组乐队去了。而维耶里这种选手呢,本来是社会的大多数,也选择了消极比赛,吗麦皮老子就只能到这个程度,最多也就是88分了,还没及格,那还整锤子啊。最后班级整体的水平下降。
好的,最后,黄宁选了一套海淀,东西城的模拟题。我日你的歌,黄批一如既往的封顶成功,而维耶里们则获得了120到140分如此让人满意的分数,就连李毅,郜林这些选手,都破天荒的及格了!!!!整个班级学数学,练数学,玩数学的风气大盛,导致高考的时候,全班整体耿抬过120分高线。伟大的奇迹,社会主义好,感谢当当感谢煮过。
注意,最后一次考试其实蕴藏了我这篇日志的最核心的理论,稍后我再提出来。
分配制度。
是注重公平,还是注重效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回答。建国初期,叫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又叫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所以说,我们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结合当前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未来的憧憬,即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后面这半句是我想到的,前面的几句是孙老师的回答。
关于声音传播理论。
效率与公平。当不公平产生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声音产生的时候。
我认为,应该是黄宁在改试卷的时候。改革初期,为了打破大锅饭,寄共富的希望于一部分人先富,黄宁看出了因扎吉的笔迹,本来有些步骤分不是很合理的,也都给了分,只要答案没有错,所以对于这部分天才,是给予了适当的政策倾斜。这就是所谓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而在后期,即当前这个环境,因扎吉这几爷子已经有点儿飘飘然了,而且为了更好的打磨他们,黄宁在又一次认出他们的笔迹之后,对每一步的步骤分都改的很严格,适当的打压。而对李毅,郜林这几爷子,又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措施,答案对了就给分。这么一来,可以看成是初次分配也注重了公平。
那么再分配呢。我认为,也就是考完之后,黄宁给因扎吉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一帮一,帮助李毅,郜林这几爷子辅导一下,争取对他们的数学成绩有帮助。这我想应该就是所谓的再分配注重公平。
声音传播的过程中。
回到家,妈老汉儿就开始问,你好多分,他好多分,因扎吉好多分,李毅?问他做锤子。
有的妈老汉是采取激进的态势:你句日的,为啥子又差因扎吉20分?你是日龙宝是不?
有的就是平和鼓励的态势:乖乖,哟维亚,你这次只差20分了哇,句日的好凶,来,妈妈给你整块凉拌鸡。
这个应该就是所谓的社会舆论导向过程。其实很奇妙,就如同上面两个场景中的学生。结果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激进的总是容易产生额外的问题,平和的就算没有提高成绩,但是心情是舒畅的,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
声音接收的终端。
按之前的理论来说,那这就是维耶里,因扎吉,李毅郜林这几爷子自己了。
如果维耶里和李毅郜林这几爷子,性格偏激,做事不择手段,很容易下次考试就作弊,或者对因扎吉采取强制措施。
如果性格温和,讲道理,信春哥。那就很容易暗自下苦功,或者就这么顺其自然,尽力了就好。说不定下次考试进步还很大。
这个我觉得,应该就是文化的作用,宗教的作用,可以看成为是一种软约束。中国人从来都是儒家学说,讲一个仁字,提倡中庸之道。所以中国自古很少有侵略行为。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我感觉虽然看起来跟政治经济学不沾边,但是我始终还是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性,还是应该持续不断的加以重视。这才是从根上,解决问题之道。
字数有限制,接下来是 “之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