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2712 5
2011-09-10

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

         今天货币银行学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因为货币作为商品的一种交换媒介,货币存在的基础就是货币本身存在一种信用,这种信用承诺社会人可以以一定的商品换取一定量的货币,并可以以一定量的货币换取一定量的商品。现在的问题是,货币和信用谁先产生?


         有位同学认为:信用先于货币而存在,因为货币要达到他的上述职能,必须有信用做担保才有效。也就是说,必须先有货币形成的土壤——信用,才能促成货币的存在。


          但我认为:货币先于信用而存在。原因很简单,货币的最初形态并非是金银,而是其他物品。比如牛、羊、布帛都在金银之前临时充当过货币,尤其是在人类的物品交换初期,人类用牛羊布帛来相互交换,牛羊布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而在这里,在交换过程不需要信用,因为作为交换中介的牛羊布帛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且也没有信用产生的必要。


          我们需要先界定一下,信用,是谁赋予货币以信用的?难道说早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牛羊布帛没有信用吗?牛羊布帛以自己的价值作为交换的信用,已经包含在这种“一般等价物”中。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信用是社会人或者ZF赋予货币的一种能力,是外在的信用,而不像刚才所说的“牛羊布帛”的内在的信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细的说明了货币的发展历程: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我们还要商谈一下,货币,是广义的货币还是狭义的货币?如果是广义的货币,应该从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开始就算起,那么前面所说的“牛羊布帛”也算入货币,这样的话,货币的出现先于信用的出现。而如果是狭义的货币,应该从货币形式开始,从金银开始,而此时,货币已经脱离了商品世界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需要社会人或ZF赋予它信用,货币必须要有或者说要形成有信用的土壤,这样的话,信用的出现先于货币的出现。


           但这样的话,如何区分广义的货币和狭义的货币又成了一个问题。就算说假设按照形成以“货币形式”为分界,“货币形式”前的“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的为广义的货币,以“货币形式”后为狭义的货币。但是我们又如和区分“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呢?


           宋老师拿“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这个疑问同生物界的“先生鸡还是先生蛋”问题相比较。因为二者很相似,性质一样。但我觉得实际上还是不一样的,先就“先生鸡还是先生蛋”来说,是生物界为了探寻生物的发展演变而探讨这个问题,所以说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就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也有些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事物是在不断的演变发展的,鸡和蛋这两个名词是存在于现在的生物界,但谁知道在鸡这个物种形成的时候不知道与现在的所谓的“鸡、蛋”有多大差别,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应该是,最初形成鸡这个物种时既无鸡也无蛋,而是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可能是别的物种的蛋发生了变异慢慢的变异成了鸡蛋,也可能是别的物种发成了变异慢慢的变异成了鸡,who knows?


            虽然“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也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处,比如两个问题都不能忽略时间的问题事物随时间而发生的演变,但整体来说还是不一样的。首先,这个问题(“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没有意义,讨论这个有什么意义呢?要是讨论货币的形成过程,《资本论》做出了最好的解释。货币与信用的关系很重要,但是讨论这两个谁先出现,没有意义。其次,在货币与信用的演变过程中,没有所谓的第三者出现。



            货币与信用孰先孰后,这是个无聊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0 07:18:43
先有信用,后有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0 07:18:58
货币是以信用为基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0 07:19:52
先有信用,后有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0 07:20:05
货币是以信用为基础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0 23:21:58
从概念上市得不到结论的,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讨论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意思要思辨:
1、基本的思想:就是要对信用进行一个有用的定义,使这个定义能够确定信用的程度对货币存在性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与信用的关系表达式了)
2、基本的假设:a.无论货币的物质属性是什么只要能被人们作为支付手段接受,那么就是货币。
                           b.人们的决策变量是:选择是否接受他人用该种货币来购买自己生产的产品。
                           c.人们的最优化行为是,只要预期货币带来的收益大于其生产成本就接受用该种货币结算的交易,否则就不接受。
                           d.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人们是幼稚预期的。
3、符号规定:
设:
N——市场中的生产者总数(同时也是消费者总数,至于为什么要懂宏观才能明白!)
Xi——表示第i个生产者接受该货币的哑变量。
AC——产品生产者的平均成本;
P——该生产者的产品市场价格(竞争);
Bo——原来市场中实际接收该种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人口比例,也就是货币能够被花出去的概率,也就是信用水平。
B——第二期市场中实际接收该种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人口比例,这个看做货币的存在性指标,本来应该求对时间极限求稳定解的,但是这里就算了,打公式很麻烦。
4、分析和建模
根据假设现在构造决策函数:
ad.gif
Xi=1,表示该生产者接受该货币结算,0表示不接受该货币结算!
然后看假设就能明白,我就不解释了。
关键在于B是由什么决定的,B由以下条件给出:
ad.gif 。将该式带入到Xi中去,就得到如下关系(不会是B=Bo)
ad.gif (这个自己证明一下)。
在假设下这样的结果很极端,但很能说明问题,即初始信用水平B0很高的货币,就能够被完全接受,反之则不会被所有人接受,因此往往市场上只会出现一种货币并且被普遍接受,但一旦出现信用下滑期结果自然是全面的被拒收!这在历史上是有证据的。




附件列表
ad.gif

原图尺寸 1.32 KB

ad.gif

ad.gif

原图尺寸 1.27 KB

ad.gi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