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206 34
2011-09-11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就一个现在叫嚷得最起劲的人来说下。
  2011年7月13日郎咸平在他的郎经财眼上就猪肉问题和时寒冰进行了电视座谈,里面的结论十分可笑。大意是这样的,猪肉涨价不是因为供给不足,也不是因为成本推动,而是因为货币发太多了。时寒冰给的理由也是十分奇怪,说什么是猪肉价值的回归,或者是因为猪肉的用途广泛,或者说是以前猪肉价格涨得少,所以要涨,最后又归结到经济结构的问题。
  
  但是对于上面两位专家的结论,如果我们能有思考能力,那么,都可以提出相反的问题。比如说货币超发(节目中说是M2超发)引起猪肉价格上涨。但是这明显和事实不符合。一是猪肉的涨价在所谓的货币超发所引起的普遍的通货膨胀里没有随着涨起来,二是所谓的货币超发是如何才能和具体的猪肉联系起来?当然按照这些专家的想法是把原来价值10元每斤的猪肉直接用超发的货币100元来购买,这对养猪的或者贩卖猪的都是一个理想的情况,但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因为超发的货币的获得者作为买主这样做的话,就会被证明是个十足的傻子。而且,所谓的货币超发,除去这两位专家所做的那种形而上学的“超”的理解,那么,超发的货币肯定是因为有需要才超发的,而且,这种需要肯定不全是或者甚至一小部分也不是为了买主。因为超发的货币在他们眼里一般并不是直接的消费,而是为了投资。显然,这样的解释是十分牵强的。
  
  而且对于这个好笑的解释,我也可以举出郎咸平在2007年的一篇演讲《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在2007年零售商大会上的演讲》,这篇文章大概是在2007年8月份当时中国猪肉价格正在上涨的时候讲的。里面有一段讲到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的问题,很可笑,但是那里面却没有说是因为货币超发引起的。所以,关于这个过去了的话题,郎咸平大概可以用他经济学家的良心来保证说是因为现在与当时的情况不一样。我把这段话引用在下面:
  
  “大家想不想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经济学家?想不想知道原因?我们以猪肉价格上升为例,猪肉价格上升三大原因:第一,猪瘟。猪感冒了,猪瘟的发生不要把它当成一种疾病,猪瘟的发生表示各级地方ZF玩忽职守,因为猪瘟的控制是靠ZF不是靠农民,但是ZF这几年毫无作为,都在搞开发、建设,农民的利益没人管。第二,饲料价格上涨。第三,当把大猪宰了之后,后继无猪。农民企业家也是某种意义的企业家,这个家不养猪,因为投资环境极速恶化。第一,猪瘟。第二,进口饲料价格上涨,投资失控,成本失控,这是营商环境的极速恶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民营企业家养猪后怎么做?会把应该买小猪的钱不买了,抽出形成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股市。所以,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原因就是猪肉价格上涨一定伴随着股市、楼价上涨,真正的本质面是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下滑了,而且下滑已经不是美国的那种经济循环,有好有坏,我们不是,我们是整个投资营商环境的被破坏。”
  
  这就是那位聪明人的话。但是为什么郎咸平这次说是因为货币超发,而不把猪肉的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归结到楼市股市的上涨呢?因为目前股票市场正在苦苦的挣扎,楼市也没有那么疯狂了。
  
  关于通货膨胀的问题,主流经济家们弄得不十分清楚,他们把不同的现象造成的价格上涨都归结到通货膨胀里面;而且,按照以前的李嘉图的货币理论,通货膨胀是因为发行的货币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了,但是现在的经验证明不是这样,流通中的货币量不变甚至减少,但是物价照样可以上涨,于是按照主流经济学家们只看现象的眼光,还弄出一个十分表面的什么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虽然这个曲线被后来的所谓滞涨的现实给弄得声名狼藉,但是按照那个什么宏观经济学的观点,通货膨胀表明经济发展太热了,要进行调控,要减少投资,要通过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打压物价。这其实是十分盲目的行动。但是这里不是谈论物价上涨(所谓通货膨胀和就业与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的地方。
  
  所谓现在猪肉价格的上涨,无非是由于猪肉这种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的引起的,或者是投机和暂时的供给矛盾所引起的。这些根本和货币的超发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说和货币的超发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也是间接的通过投机所引起的消费的暂时增加所引起的供给需求的变动,但是为什么只有猪肉才这么大幅度的价格上涨呢?所以,面对着不同涨幅的生活必需品,这个方面的原因又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下面我就这三个方面谈一下:
  
  一是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其他的外部的竞争等等,这是根本的引起物价变动的原因。但是因为这里只是简要的回答,我并没有十分充足的数据,只是根据商品价值的一般原理来说的。生产猪肉的成本增加了,必然要引起猪肉的价格上涨,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现在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专家们大部分不是这样想,他们一看到某某商品价格上涨了,就把罪过推到通货膨胀上去,就说货币发行过多了,货币超发了。但是,商品中成本的增加尤其是不变资本的大幅增加,是某一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一个根本原因,而相对来说,可变资本的增加的影响就小得多,而且,可变资本的增加的影响也只有在使整个社会利润水平下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二是猪肉价格的外部上涨,背后有投机的原因。在一个以分工和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交换和竞争,这是使个别人和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成为社会商品的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确定某一商品价值最终实现的外部过程,而这个商品价值的实现,则是通过由于交换过程中的竞争引起的价格的不断变化所造成的。表现就是:随着价格的变成而引起的供求的变动或者由于供求的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当然可以是正常的,但也可以是不正常的,因为在价值的基础上的价格变动决定于供求,所以不正常的就是通过投机,就是通过人为的改变供求关系,来使某一商品人为的造成过多或过少而使反映供求的价格也或低或高。这也是很明白的,并不难懂。
  
  三是不仅和第二个回答有关,也和上面的所谓货币超发有关。说起货币超发,许多主流经济学家一致说那是因为国家开动了印钞机所导致的。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表明主流经济学家们在对于表面的现象的理解能力上已经差劲到什么地步。不管主流经济学家们把货币又分成什么M0、M1、M2、M3等等概念,但是一个十分确定的概念就是:ZF并不能够通过印钞来进行货币的超发,而只能采取其他的手段把小额的资本变成大额的资本,把闲置的货币变成投资或者投机的资本。所以,所谓,货币超发,只不过是ZF在一个所谓的主流经济家的宏观理论指导下的货币宽松的政策,也就是把小资本和闲置的资本和货币通过债券、死期存款等等其他手段集中到一起,再投放到市场上。而这些投放到市场上货币(资本),大部分是进行投资,而且主要是投资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流通的过程中时所说的第一部类上去,按照主流经济学家的说法也就是投入到到固定资产上去(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第一部类的和这里的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同的,主流经济学从来没有分清楚,而且主流经济家们也常常把资本故意叫做资产,以避免矛盾或者安慰自己的良心。)。而通过对第一部类的这种投资,不仅不变资本的消费要增加,而且,可变资本的部分也要增加。但是这种投资,比如高铁、高速公路等等的建设是有周期的,比如说二年或者三年,所以,这种投资中的可变资本部分是在一个时期内不断的可以进行消费而不用进行物质的补偿,而这种消费大部分由于工人的消费又流向了第二部类即消费部类,所以引起第二部类的生产不足,暂时的消费大于供给。这其实是当前通货膨胀的一个大背景。所有的原因都是由于它引起的(大家还记得这两年国家所实行的货币宽松政策,四万亿投资等等)。但是照主流经济学家的话来说,通货膨胀会引起经济过热,他们在这个后果面前担惊受怕,但是不理解是为什么,所以开出的药方竟然是紧缩政策。但是正是因为由于投资于长期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等造成的其他一些关联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要紧缩资金,正是要加大对消费部类的生产进行投资的时候要紧缩资金。多么奇怪的逻辑和政策,这和在经济发展缓慢时所采取的政策正好是正反,同一个内容所表现出不同的现象。说起来,这根本不是所谓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结构失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对于什么是结构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只不过一在问题来的时候就把问题和矛盾推到经济结构失衡上来,但是失衡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衡?以前的平衡是怎么变成失衡的?这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根本说来,所谓经济结构失衡其实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两个生产部类的生产和积累的比例失调问题。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不过是比例失调的后遗症、表现罢了。这个根本的问题,在以分工和资本家狭隘眼光指导下,无解。无论他们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什么意见和政策,都是一样。这个问题,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也是存在的,但是只要正确的认识了这种必然的现象,那么,也就不是问题了,既然问题是本质的表现,那就不要幻想采取什么措施去消灭这些后果,重要的是了解这些互相矛盾的东西,认识到这些矛盾之间互相作用的规律,认识到这些矛盾在它的必然存在阶段之间的运行的量的比例关系,认识到只有发展这些矛盾才有可能创造最终解决矛盾的手段和方法。所以,保持整体的经济统一和社会稳定,不断的促进分工,扩大分工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从而进一步的加深协作,并在些基础上不断的改善和完善政治体制的建设,始终保持和社会发展的同步,直到新的社会形态的物质条件和政治条件的成熟。这需要长期的奋斗和努力,而且对于我们这个由于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来说,这应该是个自觉的过程,自觉的运用现实的矛盾条件来发展矛盾,直到最终解决矛盾。
  
  所以,在目前,在分工和交换以及竞争条件下的经济形式,本质的表现只能是:浪费也即是发展,退步也即是进步。
  
  所以,猪肉的价格上涨的问题,并不难解,只要把关于引起猪肉价值变动和猪肉价格的波动的方面弄清楚,整个事情也就清楚了。但是象那些经济学家们的大棒和危言耸听,则可大致不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1 23:46:09
猪肉价格的外部上涨,背后有投机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07:55:42
尊敬的楼主:

通货膨胀的根源确实是货币问题。这是若干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以弗里德曼为代表)考察所有通货膨胀乃至金本位制度下市场价格变化规律之后得出的公共知识。

你不知道人家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来批驳,太浅薄了。

你说的猪瘟等问题,只能影响短期价格,不能长期影响;你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恰恰是货币发行过多的结果;你说企业家投机楼市、股市的现象,恰恰是中央“4万亿”救市货币超发的结果。

最后,指出你的一个硬伤:你去看看大盘自08年危机以来的走势,远远低于道琼斯的走势,现在跌到低谷,还在缩量下跌,大盘蓝筹股市盈率普遍在10以下,哪里有什么资金流入股市?

所以,你还有给民营企业栽赃的嫌疑啊,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08:32:52
一品小猪 发表于 2011-9-11 23:46
猪肉价格的外部上涨,背后有投机的原因
你倒是说说,如何投机猪肉?是投机养猪,今天买猪仔明天就出栏,还是囤积冷冻肉?

事实证明,猪肉是无法像股票、大蒜那样进行投机的。

首先,由于猪是周期性产品,无法快进快出。你当养猪是买股票?

其次,囤积冷冻肉,风险极高,成本极大。猪肉冷冻需要18°恒温;冷冻超1个月,就容易长白斑、变硬,拿到市场根本卖不上价,很可能连质监都过不了。一般养猪周期就是3个月,所以国家的鼓励政策会导致新鲜猪肉大量供给,尤其是在猪肉奇缺的地区,越是囤积冷冻肉的地区越容易受到调控的影响;最后,目前尚未见到有普遍的囤积冷冻猪肉的报道,如果你知道,为啥不举报?

如果你硬说猪肉可以投机,那么就可以通过举报制度、质监制度来解决猪肉价格上涨问题了。

真简单啊!我想问:到底是通货膨胀问题太简单,还是1楼、2楼的思维太简单?

最后,1楼、2楼在说“猪肉投机”时,并无任何证据,纯粹是瞎猜。1楼还说“这个很明白,并不难懂”,我觉得你不懂装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09:28:48
呵呵!

如果说,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只不过是对同一事物的二律背反的现象之间的循环论证,那么,说多和说少就是一样。
比如说那个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
说是通货膨胀高,就业也增加;而通货紧缩,就业也减少。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具此,这些形式逻辑主义者竟然就在两者之间的内部关系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开始划个曲线,然后开始就这两种现象的表面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所谓的经验观察来设计出一种函数。而函数的应用,学过的都知道,这种关系在物理学上应用最多。比如在速度和时间和关系问题,就可以用一个函数来表示。但是可以根据某种函数的系数不同,求得在一个小时内某一物体的运动的距离,但是根据这种函数却不能得出什么是运动的概念来。而且这种表面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不就是运动的真理,而且表现也只不过是一种假象。因为即就按这种函数来说,也不能把运动的距离关系完全表现出来,而通过那种函数只不过是表现了运动的其中一种运动形式。比如说,在一个小时内的按这种速度的运动,前半小时向前,后半小时向后,那么,运动的距离为零;或者前二十分钟向前运动了100米,但是后四十分钟又向后运动了200米,结果两者相加,只不过从原地向后运动了100米。
所以,用这种外在的表现来解释事物的本质关系,或者再加上数学的外观来吓唬人,那么,我们只要明了事物的真正本质,一切问题就很简单了。
还是那个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通货膨胀和就业增加以及相反其实都不过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现,因此,关系是相当多的,而不是这种形而上学的看法。所以,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做了一个不正确的思考,而通过数学或者通过设计一个函数的办法来给这种假象以真理的外表,则表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无能。
所以,如果简单的把通货膨胀和紧缩与就业增加和减少联系起来,就会犯上面那个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矛盾。所以,当后来现实经济生活中竟然出现了滞胀这一问题,这些经济学家们就不能解释了。于是就会突然的用其他的条件或者现象来说明这个现象。当然又会由于只注重外在的关系,又会犯下形而上学的毛病。造成一些其他错误。而一当现实的经济现象与他们提出的假说或解释不相符的时候,他们就一筹莫展了,要么就是转移命题或进行武断的说法:理论就是这样。
所以,一旦现实经济现象与他们的经济理论不相符,他们一定会异口同声的说,不是他们的理论错了,而只不过是现实错了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里完全不需要靠这么多的外在的杂碎来掩饰,事实情况是很明显的。

通货膨胀(除去那种恶性膨胀,那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的长期上涨)的外在表现一般是一些生活必需品的长期的上涨,但是请注意,这种上涨并不排斥其他的一些商品是不断下降的。所以, 仅从这一点事实来说,那种说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超发的解释就是站不住脚的。
而这种所谓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若是长期的现象,那只不过表明生产这些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力相对下降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这样来解释。
但是也不能排除物价的暂时的上涨是由于暂时需求的增加。所以,这里的前提是要正确的理解价值的由来,以及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的波动。所以,一部分生活必需口的物价也会由于消费的暂时增加而增加。所以,也只有在这一点上,才和就业的增加有点关系。因为就业的增加,这总是表明是投资的增加结果,这种善可以使得工人得以充分的就业或者由此而使工人的工资增加一点,那么,由于工人的就业人数的增加,所导致的这种由于就业增加而使得工人的普遍收入也增加的情况下,消费的需求一般也会增加。那么,在需求暂时增加的基础上,造成一部分物价的上涨,这完全是正常的现象。而把这些现象归结为货币超发,那是作为不正确观察的结果。
说到货币超发,这是一个使大家误解的观念,实际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印钞票,而是把一些零散的资金合并成资本放贷出去,这样的贷款并不是直接用于消费,而是先进行投资,然后才有这种投资所产生的就业的增加来使工人的收入也增加,从而使得消费增加,从而造成物价的上涨。这个刚才说的是一样。分散的贮藏货币进行集中的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超发,但是能够引起物价的上涨,并不是这种直接的行为,而是通过了上面所说的间接的有中介的行为。
所以,所谓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就这一点来说,只不过是一事物的反映,但是主流经济学家们竟然把他们当成有因果关系的公式了。
所以,通货紧缩只不过是这种事情的反面。

但是还有一个所谓的滞胀,不能用上面的说法来完全解释。不过,问题其实也是很简单的。那只不过是在投资增加,工人工资增加,或者也由就业增加,但是由于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同时提高,造成工人的就业并不是绝对增加,而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比重和这种就业的规模相适应或者比这种就业的需要要大,工人的就业就会保持不变或者甚至是减少。那么由于工人的工资虽然增加,但并不是普遍的增加,而只是一部分人增加,一部分由于失业减少了。但是由于暂时的投资的增加,所以,能够领得工资的那部分工人有消费能力,甚至有增加,但是没有消费能力的工人也增加。所以,物价虽然保持不变或者也由于这些工人的工资增加而上涨,但是由于刚才所说的原因,那么,整体经济也就表现为滞胀了。物价虽然上涨,但是就业却是停滞的。就是这样。


【本文来自】:随意网(http://www.cebbs.org)
【详细参考】:原文地址-http://bbs.cebbs.org/thread-19173-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2 09:32:20
呵呵!楼上的,看下这些被你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的思维之渺小吧!这个帖子我做为主题帖子发在了宏观经济论坛里,不过你没有看到。

那个伟大的美国的所谓经济学家萨谬尔森,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那个,年复一年的出版着那个包括站各种流派的理论在内的《经济学》书,以此做为自己无能的标志和在更多的无能的资产阶级的面前赢得无能桂冠的金牌的那本书,在开头的章节里,他竟敢谈什么经济学的逻辑思维方式。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只不过是形式逻辑里那些个什么同一律、矛盾律等等的用法,且不说这些形式逻辑规律之间的真正的联系是什么这些人不知道,就是他们在自己的经济学著作中也一再因为经济现实的原因而背弃自己的这些个思维规律的前提要求。
  
  我首先举出一个是关于因果关系的,萨谬尔森叫做“后此谬误”。意思是说:观察到事件A在事件B之前的事实并不证明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认为‘在此事件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件’就是犯了后此谬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在观察事物的现象的时候,要注意的不要简单的把产生在前的事物由于导致一个后果就把这个事物叫做这个后果的原因。他在书上举的例子是:由于佛罗里达是死亡率最高的一个州,因此,生活在那里一定对健康极其不利。
  
  看,我们资产阶级的思想精英就是这样。这不过是最简单的一种观察问题的方式,甚至根本不能算做思想。因为这只不过是从表面现象来看问题。我们说,A在B前,并不证明A就是B的原因,那么,这就要求我们B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得到呢?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换句话说,该怎么样找到这个B的原因呢?看我们可爱的萨谬尔森的回答吧:“难道我们不能通过收集更多的资料些谬误吗?不能。”换句话说,对于经济学家们所观察的到问题或者现象,要找出其中的真正原因,没有这个可能。他不知道,这就同时否定了他后面所有一切经济家理论的意义,这个不能也即是说,他不能对他以后所说的经济理论的真实原因有一个可能的理解。那么,后面还写那么多理论干什么呢?就是这一个不能的回答其实就已经表明了一切,萨谬尔森这个不能已经把自己以后的所有美妙的理论和公式都否定了。可是我们现在的精英们竟然相信这个混蛋逻辑,那么,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也是无能的一群人中的一个,不过他们只是在无能中进行比赛罢了。
  
  上面所引的,都是在他的《经济学》第十二版(现在出到十八版了)第14页和15页的内容。在15页中,还有下面这个更有意思的逻辑思维方式:总体和局部:合成推理的谬误。
  
  内容是什么呢?是这样说的:“由于某一原因而对个体说来是对的,便据此认为对整体来说也是对的,这就是合成推理的谬误。”
  
  他举了一些例子,我抽出其中的一个(这个例子是在16页):“当卖价低于全部成本很多时,厂商也可以在经营中获得好处。”这个例子选得真是好,可以对于以上那些胡乱推理的人来看下,就连他们的推理所依据的祖宗(斯密、李嘉图等)也和他们的不一样,看来他们所得到的理论是更拙劣得多的曲解了理论。他们自身缺乏辩解能力,只是到处套用而已。
  
  但是这个所谓合成谬误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个别和普遍的关系问题,萨谬尔森只认识到了个别的不一定是整体的,个别的对的东西对于整体来说可能是错的等等。但是他还应该看到,个别的也就是一般,没有个别的商品,也就不会有一般的商品等等。但是这已经是辩证法的领域而不是形而上学的领域了。
  
  所以,对于他们,我总之还是尊重的,我还是要从哲学的领域看一看他是不是正确的,但是在这里我竟然看到了萨谬尔森在看到现象时,对于不能找出问题原因的那种无能的赞赏;对于那种个别和普遍的问题的形而上学的那种老调长谈;而且,在以后的推理运用中,却常常违背自己的这些个思想前提;这表明他的经济研究本身就是在糊涂的思想前提下得出糊涂的结论。其实,仔细看来他什么结论也没有得出。他可把互相矛盾的东西综合在一起,但就是不能从中找出他们的内部联系。他所依据的那些个经济理论的前提,比如所谓宏观经济的前提竟然是从供求平衡这个假定来的,但是事实却是供求的平衡只是暂时的,而不平衡是永恒的。所以,原因是什么呢?按照萨谬尔森的回答,不可能找出这个原因。这就算完了。
  
  一些人可能会提出异议,说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好处是创造出了一些工具,能够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且不说这些工具在现实的运用中处处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而且,这些工具的最初的形而上学的作用发挥了以后,这种工具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自然而然的就如影随形。所以,这些经济学家们在相同的基地上彼此互相争吵,但是正如另一个“伟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理德曼所正确指出的,无论怎么争论,基础是一样的。而这也正好是形而上学的特征。因为事物本身是对立统一的,而形而上学只看到一个方面,要么需要ZF进行干预,要么是自由市场经济等等。所以,同一个事物,在这些个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导下,必然变成各执一端,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形而上学者。

另外,要想指出这种主流经济学思想的无能,还有一个大嘴的例子可以参考。那位把自己捧上天的张五常,在自己的《经济解释》里,在前面讲经济学所需要的逻辑思想方式时,所用的那个例子,简直可以让人笑掉大牙。为了保证自己的正确,他可以让经济条件也如那个物体一样,可以放在冰箱里,可以用风扇吹,可以加斜坡等等。在做这些的时候,张五常大概没有想到,自己也同时把自己变成神了,他可以把现实的经济环境也放在冰箱里,让风扇吹,甚至,如果在地球上找不到他理想的东西,大概他可以跑到月球上去继续自己的实验。但是这样一来,他跟神真的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担心,这位张五常先生不要变成吴刚了,因为月球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我们人类的社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宏观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 ... 1&from^^uid=198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