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认为,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经历了四次科技长波,每次持续50年左右,高峰期为10年。1780年-1840是第一波,以蒸汽技术和冶金技术为标志,当时的英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1840-1890是第二波,以钢铁和铁路技术为标志,美国在后期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1890-1948年是第三次科技浪潮,代表产物是电力、化工和汽车,美国正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领袖。1948年以后,慢慢发展起来并最后主导了世界经济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地球开启零距离时代。如今,走在最科技最前沿的仍然是美国,电子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许多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甚至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未来会是什么主导这个世界呢?人们最原始的需求莫过于衣食住行,首先要能生存下去,如今的第三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们自然没有心思关心什么科技什么浪潮,他们需要的是食物和干净的水。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GDP超过9%的平均增长速度,拥有世界第二的GDP,毫无疑问,成为了世界级大国。但我们不是强国,更不是科技强国。14亿的人口,要说有多大比例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大家每天奔波劳累为的是什么,每天吃上饭,穿上衣服,住上房子,买上车子,再玩上一圈。可以说,目前中国基本上还处于在努力解决衣食住行的时代,类似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处于低级。
工业革命之前,人们处于农业时代,物质不丰富,后来的工业革命,第二、三、四次科技浪潮,极大化了物质,基本上解决了西方世界的衣食住行问题。现在,他们追求的不是生产多少面包和牛奶,不是生产多少钢铁和汽车,不是修多少路架多少桥,而是追求自我实现的满足,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恰当,比如说玩金融,玩电子信息技术,玩移动通信,玩iphone、ipad,玩所有能想到的东西。他们(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不担心吃不上饭,不担心穿上不衣,不担心房子,不担心有一天突然会莫名其妙的死掉。
拉扯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未来不是中国的,也不是其他金砖国家的,还是美国的。中国没有资格玩什么,因为还没到那个阶段,哪天14亿人口不是每天心里就想着担忧着着落,哪天现在的支柱产业变成夕阳产业,中国就有精力和美国玩了。
第五次科技浪潮会是什么呢?秉着玩的心态,懒的心态,或许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手里拿着手机,解决所有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