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ata专版
6000 2
2024-05-14
相关文献中没有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用在主回归中的,但若不滞后添加完所有的控制变量后,显著性只达到5%,滞后一期后显著性均为1%?怎么选择呢?
另外就是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时,控制变量是否也需要都滞后一期?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5-15 09:09:28
在主回归中,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使用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目的:避免自相关(特别是如果原始数据序列具有时间依赖性)、捕捉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增强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当一个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显著性提高,比如从5%提升到1%,这可能表明滞后版本的信息对模型更加重要,或者当前期和前期的影响不同。

选择是否使用滞后变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统计显著性:如果滞后后的变量有更强的统计意义,可以考虑包含。
2. 经济意义:确保滞后操作符合实际经济过程的逻辑。
3. 模型稳定性:检查模型参数的变化,如果滞后对整个模型的稳健性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选用。

关于控制变量,通常建议与解释变量保持一致。如果解释变量滞后一期,控制变量也应滞后一期,以保证模型的一致性和比较性。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某些控制变量可能不需要或不适宜滞后。在决定是否将所有控制变量都滞后时,需要结合理论背景、数据特性以及统计检验结果来做出决策。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5-15 13:39:17
常规的都是滞后一期,不是没有 是你看的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