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03 2
2011-09-16

名家-大陆金融体系风险迹象显现

·         2011-09-15

·         旺报

·         【易宪容】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1091500530.html

随着欧美股市大跌,大陆股市指数也连创一年来新低,加上房地产泡沫开始挤出、民间信贷市场的疯狂、上市银行股价在业绩创新后却大跌等,大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迹象显现,信贷风险可能是其中最脆弱的环节。

     早几年过度信贷的后遗症已经越来越明显,尽管根据大陆银监会的压力测试,商业银行在房价下跌5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承担风险;银行高层也都认为,住房按揭贷款95%为自住,信贷风险不会太高;ZF官员也一再强调,地方ZF融资贷款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可是,16家上市银行公布良好的业绩后,股价却跌得人仰马翻。

     房产信贷风险巨大

     金融机构当事人及管理层与市场对当前风险的认知会有如此大差异,关键在于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两个不成立的假定基础上。一是中国房价只涨不跌。只要房价不下跌,房地产的银行信贷就不存在风险,也不会出现高信贷不良率。这种假定是不成立的。二是假定ZF公布的统计或他们所看到统计反映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实际上非也。比如当前住房按揭贷款自住率的比例,如果真如四大国有银行管理者所说,占95%以上,在ZF统计报表中每年的房价又上涨不高,那么大陆房地产市场不是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吗?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95%的数据其实是享受优惠利率贷款者的比例而非自住率。试想,作为一个住房投机炒作者,在政策纵容下,很容易就证明自己是购买第一套房以享受种种优惠条件。

     如果上述两个假定抽出,大陆房地产信贷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有人认为,这是过高的估计商业银行抗房地产风险的能力。这里有3组资料。一组是据估算现在的55兆元(人民币,下同)左右的银行信贷中,其60%至70%的贷款都是与房地产有关,包括房地产上下游产业的企业的贷款,以及企业及个人住房及土地抵押贷款都与房地产有密切关联。二组是2009年和2010年间19兆元的银行信贷流向;三是2009年到2011年6月底,房地产信贷增长约6兆元左右,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长3兆元多,其信贷增长总额大于前10年的总和。对于这些房地产信贷风险,当前各家银行仅是以当前的贷款不良率来说明其贷款的好坏,但其中的住房贷款都是长期贷款,当前房价都没有出现明显的调整,其风险如何能够显示出来。但任何经历过房地产周期性变化的市场,其风险有多高就一目了然了。

     银行信贷风险还表现为地方ZF融资平台及「铁、公、基」的信贷风险。前者主要是与土地价格及土地交易有关。只要住房价格上涨,土地的价格也上涨,地方ZF土地财政就越来越大。这时,地方ZF融资平台也不存在多少风险。但是如果房价下跌,甚至于房价暴跌,那么14兆元多地方ZF融资平台的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对于后者,尽管是ZF担保,但是这些贷款多以短期贷款做长期投资,面临着随时资金流断裂的风险,即使投资能够完成,但效益回收的现金流,恐怕也不足支付本息。其风险暴露也是时间的问题。

     金融信用过度扩张

     大陆金融体系的巨大风险还有两大问题,一大就是当前所有人、企业、ZF都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信用过度扩张无处不在。比如银行把表内业务移到表外,股市快速扩容等。这种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过度的信用扩张必然会积聚巨大的金融风险。二是民间信贷过度疯狂。其金融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其社会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冲突。

     当前大陆金融体系到处都显露出系统性风险爆发迹象,尽管风险爆发在时间上是不确定的,但是一旦爆发所带来严重后果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要严密关注当前金融市场态势,并采取一定的应对办法。(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16 10:31:32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16 10:51: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