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由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新兴因素推动的生产力。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生产力要素,还融合了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方式、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数字经济的应用,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引领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目标层 |
准则层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衡量方式
|
属性
|
新质生产力
|
劳动者
|
劳动者技能
|
受教育程度
|
人均受教育程度
|
人均受教育平均年限
|
正
|
|
|
|
人力资本结构
|
劳动者人力资本结构
|
将劳动力教育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使用向量夹角衡量
|
正
|
|
|
|
|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结构
|
大学生数量占总人口比重
|
正
|
|
|
劳动生产率
|
人均产值
|
人 均 G D P
|
GDP/总人口
|
正
|
|
|
|
人均收入
|
人均工资
|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
正
|
|
|
劳动者意识
|
就业理念
|
三产从业人员比重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比重
|
正
|
|
|
|
创业理念
|
创业活跃度
|
创业活跃度
|
正
|
|
劳动对象
|
新质产业
|
战略性新兴产业
|
新兴战略产业占比
|
新兴战略产业增加值/GDP
|
正
|
|
|
|
未来产业
|
机器人数量
|
机器人数量/总人口
|
正
|
|
|
生态环境
|
绿色环保
|
森林覆盖率
|
森林覆盖率
|
正
|
|
|
|
|
环境保护力度
|
环境保护支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
|
正
|
|
|
|
|
|
二氧化硫排放/GDP
|
负
|
|
|
|
污染减排
|
污染物排放
|
废水排放/GDP
|
负
|
|
|
|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GDP
|
负
|
|
|
|
|
|
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套)
|
正
|
|
|
|
|
工业废物治理
|
工业废气治理设施(套)
|
正
|
|
|
|
|
|
工业固体废物
|
正
|
|
生产资料
|
物质生产资料
|
基础设施
|
传统基础设施
|
公路里程
|
正
|
|
|
|
|
|
铁路里程
|
正
|
|
|
|
|
数字基础设施
|
光纤长度
|
正
|
|
|
|
|
|
人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
|
正
|
|
|
|
能源消耗
|
总体能源消耗
|
能源消耗/GDP
|
负
|
|
|
|
|
可再生能源消耗
|
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耗量/全社会用电量
|
正
|
|
|
无形生产资料
|
科技创新
|
人均专利数量
|
专利授权数量/总人口
|
正
|
|
|
|
|
R&D投入
|
R&D经费支出/GDP
|
正
|
|
|
|
数字化水平
|
数字经济
|
数字经济指数
|
正
|
|
|
|
|
企业数字化
|
企业数字化水平
|
正
|
参考文献
王珏,王荣基.新质生产力:指标构建与时空演进[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37(01):31-47.DOI:10.1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