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项从来不读书 关注 于 2011-11-17 16:16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德就是个伪命题。如果硬要给德做个形容词的实体的话,那么,德如虎,唤德者是在为虎作伥。以德为先选拔人才,就是为虎作伥者把人才送入虎口。
这一点可以通过在网络上进行问答调查而得出验证:
1、提问:你认为德是什么?
2、提问:你认为自己有德吗?
3、提问:你认为用自己认为的德标准来衡量自己时,能衡量出自己有德吗?
4、提问:你认为用你自己认为的德标准来衡量自己与他人时,你有缺德的地方吗?
5、提问:你认为你有缺德的地方是不是就证明了自己缺德呢?
6、提问:你认为你的德高吗?能高过孔子之德吗?
7、提问: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德高于孔子,你能举出多少例子能证明之?
等等等等,
大家自己想想自己,能不能回答这些提问?能不能公示自己的回答并以此为标准,让全社会来监督检验吗?至此,已经有很多人感觉德的可怕了,已经不敢作这样的应承了。但这些人依旧在要求别人去德。这种己所不欲却要施于人的行为,不正好是在为德作伥,即为虎作伥吗?把别人送进虎口吗?这种把别人送往虎口而自己德以逃生的行为,难道不是最缺德的吗?
所以,不论是以上述的理由为标准来衡量,还是以“极度缺水者唤水”的标准来衡量,我们都能得到一个几乎是能被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
缺德者唤德成立。德如虎,唤德者是在为虎作伥成立!
==============================
敏感话题,不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