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精英的道德水平决定了社会道德取向-从周总-理的道德楷模作用谈起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对道德模范社会价值的精辟揭示。
一个社会的道德取向完全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的道德楷模作用,古今中外无不是如此,有什么样的精英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在当今更是如此,可见道德楷模的巨大作用。
谈到道德楷模国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道德人格的典范。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撰写的《领导者》一书中,曾设专章阐述了他心目中的周-恩-来及其所具有的道德人格。尼克松认为,周-恩-来的教养使他具备才智、尊严、风雅、仁慈、决心和毅力等品德。
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巴蒂大使沉浸在回忆里,讲述着他所接触和认识的周-总-理,最后他说:“周-总-理不仅是一位领袖、一位伟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时代的精神楷模和道德典范”。
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全国人民心中偶像的原因:
一、周-恩-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周-恩-来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恩-来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他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灵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特征。
自从信仰马克思主义后,周-恩-来的一生就成了为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也成了周-恩-来价值观的基础。为了追求革命真理,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扶桑,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迪,开始了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进程;1919年回国,参加“五四”运动,加速了转变的进程;1922年3月,他再次郑重声明:“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在1924年7月奉命回国时的组织鉴定中被高度评价道:“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在以后的人生里,周-恩-来一直坚定不移地忠于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低声吟唱《国际歌》,充分实现了他不惜牺牲自己一切去追求共产主义的伟大价值观。纵观周-恩-来的一生,就是将共产主义价值观付诸实践的一生,就是至死不渝地追求共产主义的一生,也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2.始终坚持人民公仆本色
周-恩-来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彻底”为人民谋利益的人。周-恩-来在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后,便把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且一以贯之,终其一生,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要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夙愿。他学习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他说:“我们这些人,一辈子就是为国家、为人民拉车啊!一息尚存,就得奋斗!”总-理晚年虽身患绝症,但他仍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弥留之际,他心头萦怀的依然是人民。他嘱咐邓-颖-超在他死后把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他说:“骨灰可以投入水中喂鱼,也可以撒到土里做肥料。”李-先-念后来曾深情地说过:“我们常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才是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是一个榜样。”邓-小-平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而且一生都是如此。
3.始终坚持爱国主义
周-恩-来的童年在淮安生活了12年,那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之时,正是这种祖国危亡的关键之际激发出他强烈的爱国理想信念。在周-恩-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当问到周-恩-来时,他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周-恩-来的爱国理想信念不仅表现在他从小立志报国、为国读书的宏伟志向上,还体现在他为中国崛起的一生实践。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坚持斗争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里,还是战斗在出生入死的烽火战场上,他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奋斗了28年。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把中国人民从贫穷、落后中振兴起来,他孜孜以求、夙兴夜寐、忍辱负重地总-理国务27年,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出现在会场时候中外宾客长达十几分钟的热烈掌声,这就是时代楷模的风范效应。
4.始终坚持廉洁从政
周-恩-来是以身作则、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党内廉洁奉公的典范。周-恩-来自幼家境贫寒,“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早就养成了勤勉、节俭的良好习惯。参加革命后,他逐渐将中华民族的为政清廉、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升华为治国安邦、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追求。周-恩-来长期身居高位,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个人生活非常简朴,外出视察就餐后按规定交钱和粮票。他一套睡衣从1950年一直穿到逝世,在他看来,为人民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是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义务。邓-颖-超说:“恩来生前常讲,多少同志牺牲了,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我们这些幸存下来的人,还要些什么呢?”
5.始终坚持修身养性
周-恩-来一生律己垂范,经常用“吾日三省吾身”激励自己,以他深厚的底蕴、渊博的学识、旷达的胸怀,不断参悟、逐渐升华自己的灵魂、重塑自己的人格。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一面大立镜旁贴了一张纸做的“镜子”,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背宜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就以这些话做为“镜子”,陪伴了他的一生。周-恩-来始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认为人总会有缺点的,但只有不断改正错误才能完善自己,他说:“每次谈起来,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周-恩-来治家甚严,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决不允许家人和亲属享有任何特权。他自订“十条家规”,对自己和亲属的要求近乎苛刻。他倡导并严格地过好思想、政治、社会、亲属和生活等“五关”,因为“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所以,他“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改到老”。不懈的努力、不断的完善,他的人格得到了升华,他的精神也达到了共产党人精神特质的巅峰。
可以说正是像周-恩-来这样第一代领导人的道德风范使得新中国一成立就迅速改变了国家面貌,尤其社会风气、道德举世称赞。
现在面对温总-理提出的社会道德滑坡严重现象,首先就应该大力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树立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道德楷模,首先从社会精英做起,学习像周-恩-来这样的道德楷模,身教重于言教,给全国人民做出榜样,这样才能激发全体人民共同心同德改变社会风气滑坡现象。
亡羊补牢犹时未晚,从精英开始、从官员做起、从自身做起、就从现在开始吧
参考资料
廉政楷模 道德典范――解读周-恩-来精神风范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696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