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265 55
2011-09-22
纪录片《Inside Job》(监守自盗)里提到这样一件事,FredericS.Mishkin (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位,米什金,学金融的没有不知道他的吧)在冰岛破产前几年受聘于冰岛官方,研究分析冰岛的金融系统,并发表论文《论冰岛金融系统的稳定性》,2008金融危机爆发,随后冰岛破产,这位Mishkin将其曾发表的论文更名为《论冰岛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被细心的《Inside Job》剧组发现了。让人汗颜啊......

Mishkin 面对采访者的“质问”而“怒不可遏”,最终中止拍摄。


片中也提到Lawrence Summers, 劳伦斯*萨默斯,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两位诺贝尔奖得主Kenneth Arrow(肯尼斯*阿罗), Paul Samuelson(保罗*萨姆尔森)的亲侄子,出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曾为克林顿时期的美财长,哈佛大学校长,奥巴马ZF曾经的经济顾问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在美国ZF金融去监管化和金融危机酝酿时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间接地成为2008金融危机的幕后推手之一。


而 Lawrence Summers 也出现在影片《Facebook》(社交网络)里面,时任哈佛大学校长正是此人,没有看到Facebook的潜在价值和未来前景也算是 Summers 的一个小小的污点。


......我仿佛看到经济学家们在操纵着这个世界,他(她)们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将要去往何方,而只是在尝试着、或小心翼翼或马马虎虎地做着实验,政客、政界经济学家们(或许还能加上金融业)充当着操作员的角色,广大国民甚至全人类便是试验品。实验成功了,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生活美满多一点;实验失败了,经济萧条、衰退甚至大危机,然后或许一代人(或者大多数人)被迫过上困窘或者尴尬的生活。
  
   或许最关键的是,那些指挥失误以至于你坠崖的人却不会陪你一起死,反而加官进爵,要不然也是赚得盘满钵满,bonus裹身,全身而退。多么残酷的事实啊,不是吗。一定很让人愤怒吧。
  
   而偏偏,这样的实验还是“永恒”的,没有尽头。成功、失败都只不过是阶段性的。
  
   实验失败了,试验品或许报废,做实验的你照样拿工资吃饱喝足继续实验。实验失败了,或许不能让你活得更好让你拿诺贝尔奖让你青史留名,至少能让你过得相当滋味,虽然你或许也会受煎熬。
  
   What a shame!


        而经济学理论,就在那些实验的经验教训中不断前行。




PS:  Lawrence Summers, 16岁进麻省理工学院学物理,后改学经济学......


PPS: 2011年2月27日,《监守自盗》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在2小时的过程中,《监守自盗》汇集了了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的众多专家的调查和见证。影片记录了和不同的政治人物、金融专家、大学老师和记者的访谈,由美国演员马特·达蒙来负责旁白。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华尔街和ZF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以及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The poorest pay the most"这似乎成了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9-22 22:19:12
Lawrence Summers 在他28岁那年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是当时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职获得者。后来的 Mankiw 是在29岁时获得终身教职。而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职获得者是 Noam Elkies,数学家,26岁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职,20时就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叹一句吧,学术潮流正在并将由他们引领着......

      Lawrence Summers 是因为“不信任案”投票而被罢免的首位哈佛大学校长,他发表过很多富有争议的言论,比如歧视女性、资源永远不会枯竭等等。而他也早已并诊断为患有霍奇金淋巴瘤,有癌变的风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3 00:15:20
“What a shame!”——你想表达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3 01:41:51
没办法,经济学研究的是理论,但政策实施还是要靠人来实施。没有那么多的假设可以完美的拟合这个世界的。对于他们的预测,他们相信始终都是会发生的,但是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就是这样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3 02:28:39
想起我的经济学启蒙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里引用的两段话。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无论正确与否,都会比常人所了解的要更有分量。的确,统治世界的人可以说非他们莫属。实干家自以为他们不受理论的羁绊,可他们却常常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目空一切的暴君,其狂妄荒诞的念头,也往往从学术界数年前的涂鸦之作中剽窃而来。我确信,同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功能相比,既得利益的作用是被夸大了得。诚然,这绝非是指眼前,而是指经历了一段岁月之后。因为,在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25岁或30岁以后还能继续为新理论思潮所裹挟的人往往为数不多。因而,文官、政治家乃至鼓动家们用以左右时事的高论不大可能是最新的。尽管如此,思想,而不是利益,或迟或早终归是危险的,无论是伸张正义,还是放纵邪恶。”

马歇尔,剑桥大学校长就职演讲:“我最大的抱负就是帮助剑桥大学为世界各地培养更多冷静而热情的人才,他们愿意把自己最充沛的精力贡献给社会,设法解决身边的社会困苦;直到了解高雅而高尚的生活的全部实质内容,他们才会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9-23 03:35:20
有些经济学家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吧 i.e.  胡祖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