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6-11-29 09:35:00
以下是引用qweqww在2006-11-29 9:29:00的发言:

我是觉得马克思在货币进化上面没什么大错,只不过他没使用交易费用这个词而已,意思都说到了。量纲不统一的问题其实不大,你现在1元换一斤米,100元买多少个苹果也是量纲不同的,中转的量纲相同就行了

就是这个“中转的量纲”,才引来如此多人的讨论。

有人认为是“价值”,进一步认为它以劳动时间作为测量尺度。还有人认为所谓的“虚拟价格”。

这个“中转的量纲”,必须坚持量纲的一致性吧?

如果这个量纲,是一个虚无飘渺、不可观测的东西(不妨设它已经一致了),特别是,理论上有没有这样的概念都不会引起理论实质的变化,设计这样的概念意欲何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9 9:38: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9:37:00
。。。我所谓的在现实中证明就是说去掉那些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立的条件去找一般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9:43:00

如果这个量纲,是一个虚无飘渺、不可观测的东西(不妨设它已经一致了),特别是,理论上有没有这样的概念都不会引起理论实质的变化,设计这样的概念意欲何在?

人们交换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才要引入中间的变量,不是这么想的就没必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9:48:00
以下是引用qweqww在2006-11-29 9:43:00的发言:人们交换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思考的过程所以才要引入中间的变量,不是这么想的就没必要了

是先有物物交换,还是先有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如果人们真地愿意以某种“货币量”充当这种“中间变量”,那还有没有必要强调这种“货币量”还对应某个“价值量”?

如此发展理论,我们事实上可以编出无穷多个类似的概念。

没有奥康剃刀,理论会成为累赘的堆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09:50:00
以下是引用qweqww在2006-11-29 9:37:00的发言:…我所谓的在现实中证明就是说去掉那些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立的条件去找一般均衡

个人理解,但凡理论中的条件,都是“现实中不太容易成立”甚至无法成立的,或者说无法说明成立与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13:18: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1-12 2:31:00的发言:

1 什么是货币的价值?货币为什么不是一种财富

2讨论凯恩期模型。其中有哪些市场及变量。当然还是着重对货币的讨论。(暂缓)

1、凯恩斯的理论与有关实践,是模糊的把握住了货币的所谓本质与职能,这种模糊的把握超出了通常对货币的理解。而货币的所谓本质、职能,即使在经过那模糊的把握和利用之后,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应有的表述,而是,至少是,差那么一点点不到位。

2、理解、阐述货币,需要利用劳动价值论。至于,具体应当如何利用劳动价值论呢?这是另外的问题,那不一定是直接引用吧,反正是利用,是某种某些利用。

3、一般均衡的发明与证明,离不开对货币的确切认识。换言之,在没有对货币作出更好的解释之前,提出和论证任何一般均衡都是困难更大的。需要先对货币作出好的认识与解释了,才有可能更好的提出与论证任何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19:23:00
以下是引用guanjie在2006-11-28 15:36:00的发言:

张五常:何谓宏观经济?所谓宏观,只不过是微观加上货币。

马克思也说过,受货币愚弄的人比受爱情愚弄的人要多得多呀.

转自:人大经济论坛学术交流宏观经济学 → 钱之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9 19:28:00
一般均衡,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资关系、两极分化。资本利润的存在与发展,导致劳动者收入不足,进而产生供求矛盾。换言之,所谓自由市场有可能天然实现不了一般均衡,或者,很难实现一般均衡。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凯恩斯的意义明显起来-------即使他的理论被全盘否定也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0 19:43:00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职能为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交换媒介。个人认为在金本位、金币本位以及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后,现代货币纯粹是国家信用的代名词,本身更多是充当为流通手段。为什么美元、欧元、英镑等如此强势,就是有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在背后支撑,国家信用才是货币的本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4:59:00

"虚拟价格"是我自己翻成中文的。中文著作里肯定有专门的名词。但这个中介在市场均衡中绝不画蛇添足,而是分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没有它SAY的物物交换及WALRAS的货币介入的市场都无从分析。之前我想说明的就是这个名词概念不好解释,因为由于微观或是宏观教学上的误导。大家都知道在一个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上升,反之价格下降。但这个价格是什么,有的大学题目甚至还标上货币单位。这是错误的!而真正进入分析货币的话。其实那都只是这个"虚拟价格"而已。真正得出的价格,是从所有市场的调整到均衡得到的一个比较价格vector.有鸡才有蛋,没学会跑怎么会飞。这个概念是必要存在的。

我讲得东西大多是所学的然后用中文试着翻译,很多时候词不达意。请大家原谅。这也是我来这里让大家集思广益的原因。因为这里本就是讨论学术的好地方。但是讨论不等于是博论。这些理论都有百多年历史,大家在哪本相关的书上都能看到的。我们可以质疑,但首先肯定要真的弄懂它。

市场均衡的存在还是一道等待以后诺贝尔得主攻克的难题,在这之前,所有的研究都只能在其假设存在的前提下。这里有本书关于均衡存在问题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F.H.Hahn "On some problems of proving the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in a menetary economy" The Theory of Interest Rates, edited by F.H.Hahn and F. Brechli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03:00
以下是引用roberthu在2006-11-30 19:43:00的发言: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职能为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交换媒介。个人认为在金本位、金币本位以及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后,现代货币纯粹是国家信用的代名词,本身更多是充当为流通手段。为什么美元、欧元、英镑等如此强势,就是有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在背后支撑,国家信用才是货币的本质。

你谈的货币认识很对,能再谈谈概念化的货币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1-29 9:09:00的发言:

个人以为,楼主可能把概念搞错了。

均衡的定义、存在性、实现过程、唯一性、稳定性分属不同的问题,在定义上也各有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条件。楼主混淆了它们。

我并没有列出它们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1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1-29 9:12:00的发言:

均衡的存在性定义,并不要求“价格调整”这样的内容。

“价格调整”以实现均衡,也只是一种模型(价格调整有多种假设的模式)。

市场均衡如果不是磨合供求及价格得来的,那是怎么得来的?

当然,你不能跟我说在哪个哪个特定模型中是怎么样的。比如短期价格的固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1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1-29 9:24:00的发言:

也就是说,货币的“价值”的量纲因商品不同而不同?这很有马克思的“简单价值形式”的味道。

一个量纲上不统一的量,如果比较?

这里的价格或是价值是一个vector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15:00
以下是引用qweqww在2006-11-29 9:33:00的发言:

马克思统一量纲的方法是,引入“劳动时间”,当然它很难于观测。

不知楼主统一量纲的方案是什么?

怎么说呢,那样的量纲历史上就是在人们的脑子里,交换的时候拿出来用一下,没有变成现实的东西

在分析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必须存在的,虽然不现实。思维方式是很抽象但也是现实的,只有那样才能得到市场均衡和货币表示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17: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1-29 13:18:00的发言:


1、凯恩斯的理论与有关实践,是模糊的把握住了货币的所谓本质与职能,这种模糊的把握超出了通常对货币的理解。而货币的所谓本质、职能,即使在经过那模糊的把握和利用之后,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应有的表述,而是,至少是,差那么一点点不到位。

2、理解、阐述货币,需要利用劳动价值论。至于,具体应当如何利用劳动价值论呢?这是另外的问题,那不一定是直接引用吧,反正是利用,是某种某些利用。

3、一般均衡的发明与证明,离不开对货币的确切认识。换言之,在没有对货币作出更好的解释之前,提出和论证任何一般均衡都是困难更大的。需要先对货币作出好的认识与解释了,才有可能更好的提出与论证任何均衡。

有些明白,能再给一些思路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05:19: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1-29 19:28:00的发言:
一般均衡,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资关系、两极分化。资本利润的存在与发展,导致劳动者收入不足,进而产生供求矛盾。换言之,所谓自由市场有可能天然实现不了一般均衡,或者,很难实现一般均衡。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凯恩斯的意义明显起来-------即使他的理论被全盘否定也罢。

资本利润的存在与发展如何导致劳动者收入不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11:59: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2 5:10:00的发言:

市场均衡如果不是磨合供求及价格得来的,那是怎么得来的?

当然,你不能跟我说在哪个哪个特定模型中是怎么样的。比如短期价格的固定。

你可能还是不明白,均衡的定义与均衡的实现,是两个问题。均衡的存在性与实现过程,同样是两个问题。

所谓“磨合供求及价格”,也可以对应许多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12:02: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2 5:15:00的发言:在分析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必须存在的,虽然不现实。思维方式是很抽象但也是现实的,只有那样才能得到市场均衡和货币表示的价格。

“不现实”与“理论上说不通”,还是两回事。

一个理论上尚且无法存在(或者自相矛盾)的东西,还要在理论上起什么作用吗?

如果你真地想提出“那样的抽象”,还应至少给出它在量纲上统一的意义(比如是否对应了一个商品篮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 12:11: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2 5:11:00的发言:这里的价格或是价值是一个vector :)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1-29 5:16:00的发言:…关于货币的价值其实并不抽象。持有货币是为了交换商品。货币的价值就是前面提到的 (货币虚拟价格/商品虚拟价格) ,也就是1/P 这里的P就是日常所见的价格。所以货币的价值就是购买力了…

是不是说这里的P是一个vector?(也许我的理解有误)

是不是说“货币的价值”就是这个vector的倒数值?数学上,vector的倒数如何定义呢?特别是,不同的vector的倒数,何以比较大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01:1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 12:11:00的发言:


是不是说这里的P是一个vector?(也许我的理解有误)

是不是说“货币的价值”就是这个vector的倒数值?数学上,vector的倒数如何定义呢?特别是,不同的vector的倒数,何以比较大小呢?

完全正确。VECTOR的倒数如何定义?1/P 这个P是VECTOR,也可以看作是商品价格的一个综合指数。它的倒数反映的就是购买力。这在分析过程中没有关系,就好象只有一个商品的情况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10:15: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4 1:12:00的发言:

完全正确。VECTOR的倒数如何定义?1/P 这个P是VECTOR,也可以看作是商品价格的一个综合指数。它的倒数反映的就是购买力。这在分析过程中没有关系,就好象只有一个商品的情况一样。

无论具体如何将vector转换成一个指数(scalar)——先不谈这种转换是否得到多数人的认可,是否在数理上说得通,既然你愿意回到“综合指数”与“购买力”这条老路上,这里就不必要引入“虚拟价格”这样的新概念了,这一问题也不必再纠缠了,更不必纠缠于一般均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6 14:10: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2 5:17:00的发言:

有些明白,能再给一些思路吗?

再多我也说不明白了。重复一句吧:对货币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6 14:29:00
以下是引用rdy在2006-12-2 5:19:00的发言:

资本利润的存在与发展如何导致劳动者收入不足的?

对一般均衡,或许,应当做特例来理解。一般性,或许并不主要存在于一般均衡当中,而是普遍存在于非一般均衡当中。一般均衡,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的极端的情况,好比身高2米半的人而已。反而中等身材的人,才更具有一般性。

关于资本利润的存在,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对供求平衡的影响,用简单的话来说:

假若一个社会有2个人,只生产和消费小麦。现在有资本(耕地某平方米值50元,肥料、农具一宗值20元,小麦种子一堆值10元)共计80元,有地主1人(他可能参加生产活动),有农工1人。经过生产后,得到了180元的东西(含用于补偿资本的80元,和多出来的小麦100元共100吨)。

地主给农工1元共1吨的小麦,农工用于自己和家人消费了,这是农工的收入。另有99吨的小麦,属于地主。地主及家人可以消费2吨,则剩余97吨的小麦是这个社会难以消费的了(在消费方式不变情况下,农工及家属还有再消费1吨小麦的生理能力,还可以再消费1吨,但没有权利)。

从结果上来说,劳资之间是客观上的利益对立关系,各自的收入是此消彼长的。由于资方人数少、收入多,往往导致劳方缺乏消费能力,进而,导致供求不平衡。过去曾经发生过倒掉牛奶的事情,而同时很多人是缺奶的。到掉牛奶,一方面是为了追求高价格、收入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有劳方缺乏收入、缺乏消费能力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08:42:00
谁说一定此消彼长,美国100年来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比例基本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0:44: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6 14:29:00的发言:

从结果上来说,劳资之间是客观上的利益对立关系,各自的收入是此消彼长的。由于资方人数少、收入多,往往导致劳方缺乏消费能力,进而,导致供求不平衡。过去曾经发生过倒掉牛奶的事情,而同时很多人是缺奶的。到掉牛奶,一方面是为了追求高价格、收入最大化,另一方面是有劳方缺乏收入、缺乏消费能力的原因。

这个似乎更像是新剑桥的观点,和凯恩斯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还是有区别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0:48: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1:41:00

好象有人说,劳资利益对立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一般均衡。假若能实现一般均衡的话,似乎可以说:这个社会只生产三种产品:生产资料(资本和资本积累),奢侈品(这里指特资本家及其家属、附属人员的消费。上述生产资料+奢侈品=资本家收入总额),和普通消费品(这里特指劳动者及其家属等人员的消费,且可以认为普通消费品总额=社会工资总额)。

而另有人们认为,劳资利益对立、两极分化情况下,基本无法实现一般均衡。

宏观经济,凯恩斯主义(这里不考虑凯恩斯主义的任何具体观点,而是指一切超越所谓自由市场经济的那种社会管理倾向),其实仍旧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问题,都离不开社、资问题,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前途问题。最起码,离不开劳资关系问题。其实凯恩斯所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失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1:45:00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是围绕劳资关系问题来定义的。资本主义就是劳动统治资本、资本家占有资本利润。而社会主义,是劳动统治资本,劳动者占有享有资本利润。社、资,是一个为谁挣钱的问题:为资本所有者,还是为劳动者?

另外,资本主义经济当中,自由的竞争、自由的垄断有混乱的倾向,有供求矛盾,客观上有一定的统一的管理的必要。其实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经济当中同样存在。所谓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并不是社、资的区别。

换言之,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至少存在两种问题:劳资矛盾,供求矛盾。

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法治与人治,这是三对问题,互相之间不能混为一谈,是有区别有联系的。


法治与人治,是国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在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力主体,国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封建国家,皇家是权力主体,皇帝是国家的主人。


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劳资关系问题。资本为劳动者服务,由劳动者主导,就属于公有制。资本为资本家服务,由资本家主导,就属于私有制。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集中管理问题,是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问题。其实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集中管理。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当中,集中管理的程度比较大,就倾向于计划经济。反之,就倾向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可能是人治下的,也可能是法治下的。可能是公有制的,也可能是私有制的。或者兼而有之。

我们中国现在的问题,要害是法治。在法治之下,能否建立和发展公有制,是一个劳动人民能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问题,也就是劳动人民的自身能力问题。在法治之下,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实行市场经济,是公民的选择问题,如何进行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是在公民管辖下的。

要害是法治,是消除人治。另外,不要把法治问题,所有制问题,去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问题混为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2:27: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8 11:45:00的发言:

附: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私有制,法治与人治,这是三对问题,互相之间不能混为一谈,是有区别有联系的。


法治与人治,是国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在共和国家,公民是权力主体,国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封建国家,皇家是权力主体,皇帝是国家的主人。


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劳资关系问题。资本为劳动者服务,由劳动者主导,就属于公有制。资本为资本家服务,由资本家主导,就属于私有制。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集中管理问题,是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问题。其实任何国家,都有一定的集中管理。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当中,集中管理的程度比较大,就倾向于计划经济。反之,就倾向于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可能是人治下的,也可能是法治下的。可能是公有制的,也可能是私有制的。或者兼而有之。

我们中国现在的问题,要害是法治。在法治之下,能否建立和发展公有制,是一个劳动人民能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超越的问题,也就是劳动人民的自身能力问题。在法治之下,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实行市场经济,是公民的选择问题,如何进行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是在公民管辖下的。

如果一国是市场经济,经济主体分散决策,还可不可能进行人治?换句话说,这种人治(或市场经济)是可持续的吗?

以17世纪的英国为例,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应该没有问题,但谁是国家的主人?是国王,还是公民?如果是公民,那么为什么国王不再是国家的主人了?如果是国王,考察他的约束和激励,这样的统治还应该算是人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8 12:41: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8 11:45:00的发言:

要害是法治,是消除人治。另外,不要把法治问题,所有制问题,去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问题混为一谈。

如果不把所有制,不把计划和市场这样的因素考虑进来,如何才能解释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如何确定你所说的“法治”不会沦为暴政?

法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如果不“混为一谈”,奢谈法治人治又有什么用处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