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88 1
2024-09-10

113    获知原理



语言意象力能够间接认知世界事物,即是人们通过阅读文本记载有关世界事物科学知识、真理、历史人文的信息。

文字语言的诞生,给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带来了质的巨大飞跃。通过文字语言信息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是人的认识方法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们不仅仅只限于通过“五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还可以通过文字语言载有的信息间接地认识它们。这样,减少了大量的重复性认识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人们可以通过感知固定在书

籍或电脑贮存等媒介体上的文字词汇构成的句子的指称和意义所指向的对象的信息信号,使记忆思维中形成词语意象思维转换成物象思维来认识世界事物。这就开辟了与直观认识世界事物相反的第二条认识世界事物的道路。

三、意象知识第三功能是人们可以通过语词形式的意象知识反思回归到事物物象,从而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换句话说,我们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形式的知识,达到认识世界事物,就是意象认识活动。

由于文字语词固定在纸张上或电脑贮存器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语词、句子和文章而间接的感知认识世界事物,这为人类开辟了第二条认识世界事物的途径。

每一个语词都是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约定俗成的指称或意义代表某一实物的信息,学会了一个语词就掌握了一个实物的物象知识。因此,通过阅读文字语词接受其意指信息,就能够激起记忆思维中的实物物象,从而达到间接地感知实物信息,获得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实物有的离我们非常遥远,有的非常微小,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语词符号体系的意指信息可以引起人的思维功能,使实物物象成为思维的素材,不仅能够记忆、贮存关于实物的信息,而且通过回忆使这些信息再现实物的性质、形状、运动、状态和性能等印象和图像,即形成实物的物象及物象知识。

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语言文字形式的知识这种意象认识活动,从而间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实物,提高认识世界事物的效率。比如,一本书一个电脑贮存器可以贮存很多物象知识,人们可通过它们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而不必要事事亲自实践直接感知实物。 试想学物理的学生如果每一种物理现象都要看到实物做实验,那可就麻烦了。学地理要跑遍全世界,就太浪费了。有了书籍、电脑贮存器等用文字表达形式的知识,学生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使人们避免重复的实验等实践活动。

换句话说,自从人类有了文字,人类的思维认识活动就变得复杂起来了。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直接认识实物,形成物象知识,并把它们贮存记忆之中;而且可以通过听觉接收讲课或是视觉阅读文字语词表达的知识作品而间接的认识实物,形成意象认识活动(即阅读科技文献和听课等接受知识)

【】人们识字,是要将词语的声音意象与字形相互结合,构成词、词组的意象而形成对实体物象的认识,进而达到获得认识实体的知识,才能构成对于文字词汇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口”、“手”、“眼睛”、“鼻子”的这些声音语词,儿童在上学前一般都会说了,也知道它们各个所在部位。现在要用由笔划构成的不同形状的“字”词来代表指称它们。原来是在身体上对它们进行实体的识别和区分,现在要在纸张或荧屏上的不同形状的字词中进行识别和区分,即通过字词的形与音的意象进行区分。这是一种对于实体的超越,这种超越就是利用音节与字形相结合的意象为载体进行的区分。首先要记住每个语词是代表指称什么事物,如果不知道一个语词代表指称什么事物,我们很难记住一个词,即便是记住了也不知道词义是指什么。所以,语词的形、音、义即指称都须记忆清楚,才会应用。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词汇意象转换成实体物象,才能记住一个语词所代表何物。

当一个人能够准确使用某些词汇进行写作表达或说话交流信息时,就实际上完成了这些词汇的由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的转换,并且通过物象知识达到了认识世界事物。

通过阅读获得科学知识,是一种三重物象与二重意象相互转换的思维认识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学生从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读书学习,就是在沿着第二条认识道路上,不断地通过文字语言意象知识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其思维认识活动就是将文字语言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转换。

人类通过自己的“五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将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物象知识转换成语言文字词语的意象知识,这是人类认识世界事物的第一条途径。

人类通过第一条认识途径获得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由于有了文字语词的意象表述形式,将它们记录贮存于书本、光盘、电脑贮存器或其它的媒介物上。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通过学习文字语词的意象知识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的道路,使人类获得了第二条认识世界事物的途径。第二条认识途径的显著特征是由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的转换。

第二条认识途径与第一条认识途径的不同之处在于:1)它是在第一条认识途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2)它与第一条认识途径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3)它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的,嗅觉、味觉和触觉(除了盲人使用盲文外)对于正常人来说都不起作用。4)这是一种间接认识世界事物的道路,它主要通过文字语词意象知识转换到物象知识达到获得认识实物的目的,换言之,这是一种通过意象知识认识实体的道路。

过去,人们普遍把语言文字看成是一种工具,这是正确的。但是,人们并没有对于以文字语言形式存在的知识的性质问题进行研究。我们认为,它一种意象知识。意象知识是通过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词汇所表示的指称和意义的信息表达的对于实体的结构、性质、形状、状态、关系、性能、价值、作用的物象,它可以远离实物而存在。它是一种精神现象,贮存于人类记忆思维中。但它以声音和文字的物理信号为载体存在着,被人的视觉或听觉所感知,并能激活记忆思维中实物物象。这样,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词汇的意象来认识世界事物。这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巨大的飞跃。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不必重复前人获得这些知识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探索,我们可以免去直接感知实物而花费时间和费用;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间接认识方式比起直接感知获得更为广阔的世界事物的知识。这正是人类开办学校的作用和意义。

这两条认识世界事物的道路,在人们记忆思维中是不是分裂的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它们是怎样沟通的,其原理是什么呢?回答是:由于两种途径认识的对象是共同的即实物,所以,联系两种渠道获得对关于实物知识的中间环节就是物象和物象知识。因此,意象知识与物象知识的相互转换就成为我们思维认识活动过程和这个过程全部的实质内容。我们的认识活动就是物象知识和意象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表达的全部过程,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意象思维的内容,最终要指向物象,并且只有通过物象过渡到实物——世界事物。

哑人就始终处在直接感知世界事物的第一条认识途径的水平阶段上,原因就在于聋哑人不能实现将物象知识向语词意象知识的转换;也没有通过将语言文字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转换的间接认识实物的第二条认识途径的能力。盲人丧失了通过文字语词形式的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转换的能力,其弥补方式是盲文形式的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的转换,但是这种认识途径与可视文字语言的功能相去甚远。

就个人获得知识的方式而言,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和听讲。虽然,个人获得知识的这种方式不能给予人类知识总库增加新的知识。但却是最普遍,最具诱惑力道路。

〖〗一是通过“五官”直接接收实物的信息,在头脑记忆中必有实物的印象和图像而形成物象;二是通过视听觉功能接收语言文字的信息而间接地认识实物,它是由语言文字的意指形成物象,它是一种反思的回归的实物。物象在认识论中是一个很高级的概念,它与主体性哲学中“客观世界”还要高级。我们在物象种类的讨论中,已经将人的精神生活现象,纳入物象范畴。实际上,物象概念已经化解和消除了主体性哲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以及本体性哲学在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多方面的诘难。这种认识方法论,要被人们接受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物象的本源是通过感官直接接收实物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对于实物的样态,而通过语词意指认识实物是一种反思性的回归。在我们的认识活动的思维过程中,这两种物象是经常交变的,但又是回转到同一的。因此,几千年来哲学家们,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我们认识世界事物的两条不同的思维线路的差别在何处和是什么。

语词意象与实体的同一性,是第二条认识途径能够达到认识实体的前提和基础。是一条间接认识的世界事物的道路。在这条认识途径中,我们是怎样实现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呢?是我们通过意象知识向物象知识的转换而达到对于实体的认识,它的原理是语言意象包含的实体物象与实体的同一性。

文字是把语音这种听觉的物理状态的瞬间即逝的知识信息,变成为固定在媒介物上视觉状态的长期保有知识信息,即把知识以固定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有了文字后,意识记忆中贮存的物象知识,便从说完即逝的状态,走上了固定有形的意象知识形态。当一个文字或单词在群体中流行的时候,她们的思维认识能力就达到了由物象知识到声音意象知识和文字意象知识转换的阶段。这个阶段在人类思维认识能力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人类思维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其意义在于,人们通过文字形式知识而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从而实现了由直观认识世界事物的局限性的突破,即我们能够超越时空而获得对于世界事物的认识。这样,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世界事物的效率和间接把握实物的能力。

但是,在主体性哲学认识论看来,从未有过把通过学习书本形式的知识当作实践活动之一,只当成个人认识世界事物获得知识的途径。事实上,一个人生命短暂不可能通过“五官”直接感知众多的实物,通过视觉和听觉直接感知文字语词表达的知识间接的认识世界事物,早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方式。换句话说,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语言文字形式的知识来间接的获得。要问,人们为什么能够通过文字语言形式的知识来认识实物呢?答案并不复杂,即文字语言形式的知识是一种意象知识,它是对于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的外化的表达;人们通过意象知识再回归到物象知识,也就过渡到了对于实物的认识。因此,就发生了语言文字形式的意象知识与物象知识相互转换的问题。通过视听觉直接感知文字语言形式的知识,同样可以指导人们去应用于实物,所以,就需要将文字语言形式的意象知识转换成物象知识。通过学习掌握语言和文字形式的知识之所以能够达到与通过“五官”直接感知实物同样的认识效果,其原理在于,语言和文字的意指信息的物象与实物物象是同一的。

通过语言文字形式的意象知识,我们同样可以获得对于实物的物象知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是通过自己的“五官”直接感知实体来获得对于实体的物象知识的,而是通过语言所代表所指示的信息,而形成的实体物象知识。因此,既可以对通过“五官”直接感知获得的对实体物象样态引起物象思维,进行认识实体的现象及其本质;也可以通过听视觉感知语言文字的意指信息从而间接的获得对于实物的物象,引起物象思维,进行认识实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通过意象知识认识世界事物的过程,就是从语音听觉物象和意象Æ文字视觉物象和意象Æ实体物象Æ物象思维Æ认识实体的认识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9-10 16:26:14
标题为“获知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