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11-10-3 11:07:46
Frank J. Fabozzi
Frank J. Fabozzi is Professor of Finance at EDHEC Business School, one of Europe’s leading business schools, and a Member of Edhec Risk Institute. He was previously a Professor in the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Becton Fellow in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He is well known as the author of numerous books on finance, both practitioner-focused and academi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09:16
门外人看门内人高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17:29
咱自己的预测拿不准啦,转一个Reuters的预测吧,
出处http://tech.sina.com.cn/d/2011-09-21/18586094054.shtml
Douglas W. Diamond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商学研究所Merton H. Miller杰出教授

  获奖成就:对金融中介与监督之分析

  (英文原文:For his analysi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monitoring)

  Anne O. Krueger  美国华盛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Paul H. Nitze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国际经济学教授

  Gordon Tullock  美国维吉尼亚州阿灵顿乔治马森大学法学院(George Maso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法律与经济荣誉教授

  获奖成就:他们对于寻租行为及其意义的阐述

  (英文原文:For their description of rent-seeking behavior and its implications)

  Jerry A. Hausman  美国麻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经济学系John and Jennie S. MacDonald教授

  Halbert L. White, Jr  美国加州拉荷亚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经济系Chancellor's Associates杰出经济学教授

  获奖成就:他们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尤其是郝斯蒙模型设定检定法(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及White standard errors test

  (英文原文: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conometrics, specifically the 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 and the White standard errors tes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23:59
不明真相的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26:43
还是猜尤金·法玛(Eugene F.Fama)教授他老人家吧,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 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他老人家是芝加哥大学金融系教授,主要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一直被誉为金融学的经典理论,虽然 EMH一直被某些人诟病,但是还是要佩服EMH对于金融学的诠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28:26
Douglas W. Diamond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商学研究所Merton H. Miller杰出教授
成就:对金融中介与监督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38:51
Sims,Rotemberg,Calvo, Christiano,Kiyotaki,Moore,Bernanke,Gertl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43:36
Sergiu Hart
Sergiu Hart(born 1949) is an Israeli mathematician and economist and the past President of the Game Theory Society (2008 – 2010). He is the Kusiel-Vorreuter University Professor at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ationality at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in Israel.

Hart was born in Bucharest, Romania and immigrated to Israel in 1963. He received a B.Sc. in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umma cum laude, 1967 – 1970) and an M.Sc. in Mathematics (summa cum laude, 1970 – 1971) from Tel Aviv University. His M.Sc. thesis was on the subject of “Values of Mixed Games” and was supervised by Prof. Robert Aumann, who was also his advisor in his doctoral thesis on “Cooperative Game Theory Models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Ph.D., summa cum laude, 1972 – 1976).

In 1979 – 1991 he was at the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of Tel Aviv University, as Professor since 1985. He w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Department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tudie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1976 – 1979), and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of Harvard University (1984 – 1985 and 1990 – 1991). Since 1991 he is a member of the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s at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and he wa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ationality (1991 – 1999) there.

Hart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85), was a member of the First Council of the Game Theory Society (2000 – 2005), President of the Israel Mathematical Union (2005 – 2006), Executive Vice-President of the Game Theory Society (2006 – 2008), and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Game Theory Society (2008 – 2010).

He is a recipient of the Israel Defense Prize (1975) and the Rothschild Prize (1998), and selected to give the Cowles Lecture at Yale University (2000) and the Walras-Bowley Lecture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2003). In 2006 he was elected Member of the Israe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1:55:57
Douglas W. Diamond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商学研究所Merton H. Miller杰出教授获奖成就:对金融中介与监督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01:12
Eugene F. Fama(尤金.法玛尔)
(Department of Fina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主要贡献:
提出有效市场假说
CAPM方面大量的指导性工作
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尤金.法玛
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中,伟大的思想家总是走在时代前面,他的思想总是超越或是领先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在刚产生时也许不是那么轰动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益显示出其影响力和深远意义,并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经典性的理论。尤金·法玛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在金融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进程中,法玛教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带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将极大地激发我们和以后各代的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我们也期待着法玛教授成为下一届诺贝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08:54
1、梯若尔。
他的贡献就不多说了。
2、巴罗、萨金特
两位大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10:33
感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还是搞宏观的Romer或者研究市场非理性的Shiller得奖的可能性大点。
但是,我还是要投给Fama,老人家也到岁数了
He earned his undergraduate degree in French from Tufts University in 1960 and his M.B.A. and Ph.D. from the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His doctoral supervisors were Merton Miller and Harry Roberts, but Benoit Mandelbrot was also an important influence.[1] He has spent all of his teaching caree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His Ph.D. thesis, which concluded that stock price movements are unpredictable and follow a random walk, was published in January, 1965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entitled "The Behavior of Stock Market Prices". That work was subsequently rewritten into a less technical article, "Random Walks In Stock Market Prices",[2] which was published in th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in 1965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 in 1968.
His article "The Adjustment of Stock Prices to New Inform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69 (with several co-authors) was the first event study that sought to analyze how stock prices respond to an event, using price data from the newly available CRSP database. This was the first of literally hundreds of such published studies.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Main articl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Fama is most often thought of as the father of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beginning with his Ph.D. thesis. In a ground-breaking article in the May, 1970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Finance, entitled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Fama proposed two crucial concepts that have defined the conversation on efficient markets ever since. First, Fama proposed three types of efficiency: (i) strong-form; (ii) semi-strong form; and (iii) weak efficiency. They are explained in the context of what information are factored in price. In weak form efficiency the information set is just historical prices, which can be predicted from historical price trend; thus, it is impossible to profit from it. Semi-strong form requires that all public information is reflected in prices already, such as companies' announcements or annual earnings figures. Finally, the strong-form concerns all information, including private information are incorporated in price; it states no monopolistic information can entail profits, in other words, insider trading cannot make a profit in the 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world. Second, Fama demonstrated that the notion of market efficiency could not be rejected without an accompanying rejection of the model of market equilibrium (e.g. the price setting mechanism). This concept, known as the "joint hypothesis problem," has ever since vexed researchers. Market efficiency denotes how information is factored in price, Fama (1970) emphasizes that the hypothesis of market efficiency must be tested in the context of expected returns. The Joint hypothesis problem states that when a model yields a retur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actual return, one can never be certain if there exists an imperfection in the model or if the market is inefficient. Researchers can only modify their models by adding different factors to eliminate any anomalies, in hopes of fully explaining the return within the model. The anomaly, also known as alpha in the modeling test, thus functions as a signal to the model maker whether it can perfectly predicts return by the factors in the model. However, as long as there exist an alpha, neither the conclusion of a flaw model nor market inefficiency can be drawn according to the Joint Hypothesis. Fama (1991) also stressed that market efficiency per se is not testable but to be tested jointly with some model of equilibrium, i.e. an asset-pricing model.
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Main article: 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In recent years, Fama has become controversial again, for a series of papers, co-written with Kenneth French, that cast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which posits that a stock's beta alone should explain its average return. These papers describe two factors above and beyond a stock's market beta which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stock returns: market capitalization and "value". They also offer evidence that a variety of patterns in average returns, often labeled as "anomalies" in past work, can be explained with their 3 factor model.
Other work
Additionally, Fama co-authored the textbook The Theory of Finance with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 winner Merton H. Miller. He is also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of 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 Inc., an investment advising firm with $187 billion under management (as of 2010). One of his children, Eugene F. Fama Jr., is a vice president of the company.
In addition, Fama co-authored "Risk, Return, and Equilibrium: Empirical Tests" with James D. Macbeth, which describes the now widely used Fama-Macbeth two-stage regression used to price risk premia of factors.
Awards
In 2005, Fama was the first winner of the newly established Deutsche Bank Prize in Financial Economi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12:58
我猜个中国人吧
李雪林
(炒作的很火,也比较优秀,但获奖几率很低,看在中国人的份上,猜测他了)

李雪林的理论揭示了货币先由外生,继而内生,最后中性的科学规律,从而为货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和崭新的方向,也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推动货币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论论据。新的基础研究成果常常为应用研究、新的技术打开通道,成为其前进的强大推动力。李雪林国债税收货币机制设计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扫清了障碍,并在中国得到实证。

李雪林的著述和论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数据说话,且不让你感到枯燥。系统化的思维方式使人视野大大开阔,尤其是他对中国经济的独到见解,给人很大的震撼。数学能够应用到经济中,使经济学变得很有说服力。特别是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来解读经济学原理,使经济学更加精确与可以实验。把数量分析与应用社会科学的政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是从数量背景起步的,因此这是一个容易的转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16:45
个人认为Barro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他在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理论与政策等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巴罗被推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88年)、美国国会预算局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1996年)、美国经济学会副主席(1998年),并在同年获得亚当·斯密奖 (APEE)。巴罗已被世界经济学界公认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巴罗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1965年获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学士学位,197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谈到学术兴趣从物理学转向经济学时,他说:“我喜欢把数量分析与应用社会科学的政策问题结合在一起,我是从数量背景起步的,因此这是一个容易的转变。”   巴罗在许多大学任过教,其中包括布朗大学(1968~1972年)、芝加哥大学(1973~1975年,1982~1984年),罗彻斯特大学 (1975~1982年)。自1986年起,巴罗任教于哈佛大学,目前是该校瓦格纳经济学讲座教授,同时又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巴罗是当今世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贡献是开创性的。自1970年代以来,巴罗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诸多领域。   凯恩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在早期,巴罗是瓦尔拉斯-凯恩斯不均衡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代表。1971年他与格鲁斯曼(H.I.Grossman)合作发表论文“收入与就业的一般非均衡模型”(载《美国经济评论》),1976年出版著作《货币、就业与通货膨胀》,建立了完整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配给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奠定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基础。   在此期间,巴罗从事凯恩斯经济学研究,他曾认为积极的ZF干预将有益于经济运行,但后来,他发现以粘性价格、粘性名义工资为主要特征的凯恩斯主义框架无法解决价格决定问题。   “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最终依据实际解释证明它是一个死胡同。在此后的一两年里,在明白现有框架是不正确的但又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我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他回忆说,“后来,卢卡斯(RobertLucas)有关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的成果深深影响着我,而且在我的研究受挫时,它及时到来,稍后萨金特(ThomasJ.Sargent)和华莱士(NeilWallace)的成果也同样很有影响。”   “李嘉图等价假说”的提出者于是巴罗又以两篇论文投入到理性预期革命中去,并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奠基人之一。这一时期,他的贡献主要在公共财政和货币理论两个领域,其代表性论文有两篇:一篇是“ZF债券是净财富吗?”(载1974年《政治经济学杂志》),在文中他提出著名的“李嘉图等价假说”,人称巴罗-李嘉图定理;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关于货币中性的论文“理性预期和货币政策的作用”(载1976年《货币经济杂志》)。   巴罗的“李嘉图等价假说”认为,在特定条件(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ZF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因为,ZF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   简言之,居民不会将ZF发行公债融资这样的财政扩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他们宁愿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支付未来的税收负担,因此消费需求不会上升,更不会出现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同时,居民增加的这些储蓄都购买了债券,使得债券需求的上升刚好等于债券供给的增加,货币需求不变,所以对利率也没有影响。   巴罗“李嘉图等价假说”激起了整整一代经济学家对巴罗定理的有效性和含义进行考察、攻击和验证,他在1974年那篇论文是迄今为止被引用最多的经济学文献之一。   使经济增长理论复苏的人   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巴罗的兴趣集中到经济增长上,他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作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并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实商业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1960年代产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核心框架仍然被今天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采用,该模型强调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其最重要的预测就是“趋同”,即不同国家的人均产出增长率将“收敛”于稳定的平衡增长路径,穷国最终能够赶上富国。但该模型忽略了决定长期增长率水平的技术进步因素,所以不能解释世界各国之间收入水平的巨大差异。此后,新古典增长模型就不再活跃。   自1980年代中期始,经济增长理论再次成为宏观经济学的热点,一系列新理论集中探讨技术进步的根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即新思想的创造,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投入,因为新思想应用于生产没有排他性,所以能自由地为任意数量的生产者所采用。这一特征意味着,技术进步的取得需要某种垄断力量———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竞争。1990年代,带有这种特征的大量模型出现了,这些理论被称作“内生增长理论”,因为其中的技术变化率由模型本身来确定,进而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在此时期,巴罗奠定了他在经济增长领域的权威地位。他的“一个简单内生增长模型中的ZF花费”(载1990年《政治经济学杂志》)论文讨论了内生增长模型中ZF开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最优税收问题;接着,他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载1991年《经济学季刊》)、以及与沙拉·伊·马丁 (XavierSala. i. Martin)合作的“趋同”(载1992年《政治经济学杂志》)两篇论文中,从国家间截面分析、国家中不同地区的截面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各个方面,研究了新古典经济模型的趋同含义。   这些研究表明,“趋同”仅仅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存在,只有当一系列解释变量都相同时,经济才“收敛”到相同的平衡增长路径。这些变量包括ZF政策和制度、教育体系的性质、人们的储蓄倾向及其生育行为,还可能包括殖民历史和宗教传统等等。总体来说,由于穷国这些变量的值较差,所以它们并不比平均水平增长更快。   ESI(美国科学情报中心)数据显示,巴罗论文“各国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代被引用577次,是引用最频繁的论文,巴罗也因此成为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经济学家。   1995年巴罗与沙拉·伊·马丁合著的《经济增长》(MIT出版社)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系统介绍了1950~1990年代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研究成果,强调经济增长理论的经验应用以及理论假设与数据间的关系。这一理论与经验的结合是经济增长理论复苏的最激动人心的表现,该书被看作是思考增长问题的经典指导著作,已被译成法、德、日、中、意大利、西班牙语等6种文字。   探讨经济增长的根源:宗教、法治与ZF体制   巴罗最近的研究兴趣包括对经济增长的根源的探讨,即那些使得一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更快的因素。他在论文“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多国经验研究” (NBER,1994年)中考察了1960~1990年间约10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发现,在给定的真实人均GDP的初始水平下,那些教育水平较高、出生率与ZF支出水平较低以及法治较好的国家,经济增长率更高。同时,巴罗还在论文中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他说:“经验证明,制度差异是各国经济增长率、投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体制改革为一国从贫穷走向繁荣提供了一条最佳捷径。”   巴罗关于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就业和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税收、个人储蓄等领域的开创性研究,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有很强的影响力。内生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结合,为理解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提供了最好的框架。   很多人认为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是高度关联的,认为民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希望。但巴罗研究发现,作为竞选权利和公民自由量度的民主,与经济增长并无多大关联。他用法治测量产权保护程度,用自由选举测量民主,然后考察这两个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他发现“法治对于增长的效果相当大,而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则相当弱”,即是说,“民主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因此,巴罗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必须加强法治;没有法治,民主不可能带来经济繁荣。   巴罗这些成果反映在他的著作《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1997年MIT出版社)中,其主要观点是:ZF应该维护法治,削减支出,降低通货膨胀;其结论是:民主不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政治权利的扩大一开始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一旦民主达到适当水平便可能放缓增长的速度。”   目前,巴罗的研究兴趣开始转向宗教、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   普及宏观经济学的精髓   作为《华尔街日报》特约撰稿人和《商业周刊》专栏作家,巴罗在文章中积极宣扬财产权利和自由市场的自由主义立场,并对ZF的干预政策是阻碍还是有助于经济增长作出甄别、评析。这些文章已经编辑成书《自由社会的市场与选择》(1996年MIT出版社)。该书已被译成法、日、西班牙等7种文字。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评价该书为“最好的经济分析范例,对于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问题的讨论清晰而有说服力”;《纽约时报》评论巴罗“真正能将经济学的精髓准确地传递给非经济专业人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16:51
我猜MIT的Robert J. Shiller教授  
和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Robert Schill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19:37
我猜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Robert Schiller
罗伯特·席勒教授 (Robert Schiller)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学研究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金融市场中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22:31
估计是巴罗,奖应该先给年纪大的,罗默人气高但是有点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38:58
清泷信宏,1955年生于日本,198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经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清泷信宏是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仅有的20位会员之一,在1997年被授予了由日本经济学会颁发的中原赏大奖。
清泷信宏提出了著名的微观经济基础模型,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泷信宏的名字常常和另一位经济学家约翰·穆尔(JohnMoore)和布兰查德(OlivierBranchard)连在一起。1987年,清泷信宏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数理经济学家布兰查德共同提出累计总需求乘数的垄断性竞争的重要性,1999年清泷信宏与英国经济理论家约翰·摩尔因提出“Kiyotaki-Moore模型”,共同被欧洲经济学学会授予大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43:29
icesnow 发表于 2011-10-2 22:45
我猜巴罗和梯若尔
我也挺你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44:00
Douglas W. Diamond 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学商学研究所杰出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46:15
博弈论:Ariel  Rubinstein ,Ken Binmore
行为金融学:Robert Shiller, Richard Thaler
拍卖理论:Paul Milgr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48:31
    斯蒂芬·罗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家之一,因其创立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而举世闻名。

研究成果
套利定价理论
  1952年,马柯维茨(H.Markowitz)提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奠定了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穿?1960年代,威廉·夏普(William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简·莫辛(JanMossin)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该模型用于预测债券的风险与期望收益率的关系,是测量风险、估价证券的基准和衡量投资绩效的标准。但是,导出这个模型需要基于几个假设,其中一些假设显得过于理想化,因而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道格拉斯(DouglasHodgson)首先对资产定价模型的经验检验提出批评,并于1969年在两个方面找到证据。此后,理查德·罗尔(RichardRoll)的研究在实务界也引起轰动,他声称,既然真实的市场组合永不可察,那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永远不可检验,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应被视为用于证券定价的完美模型。这就促使人们去建立新的金融经济学理论。   1976年,罗斯在《经济理论杂志》上发表了经典论文“资本资产定价的套利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资产定价模型,此即套利定价理论(APT理论)。套利定价理论用套利概念定义均衡,不需要市场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设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样,套利定价理论假设:(1)投资者有相同的投资理念;(2)投资者是回避风险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3)市场是完全的。   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价理论没有以下假设:(1)单一投资期;(2)不存在税收;(3)投资者能以无风险利率自由借贷;(4)投资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套利定价理论导出了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似的一种市场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以收益率形成过程的多因子模型为基础,认为证券收益率与一组因子线性相关,这组因子代表证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实上,当收益率通过单一因子(市场组合)形成时,将会发现套利定价理论形成了一种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同的关系。因此,套利定价理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广义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方法,来理解市场中的风险与收益率间的均衡关系。套利定价理论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构建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1973年,布莱克和休尔斯(Black and Scholes)提出了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对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正态分布的期权进行定价。随后,罗斯开始研究标的资产的价格服从非正态分布的期权定价理论。1976年,罗斯和约翰·考科斯(JohnCox)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基于另类随机过程的期权定价”,提出了风险中性定价理论。   1979年,罗斯、考科斯和马克·鲁宾斯坦(MarkRubinstein)在《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期权定价:一种简单的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对离散时间的期权的定价方法,被称为Cox-Ross-Rubinstein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   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是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推导比较简单,更适合说明期权定价的基本概念。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建立在一个基本假设基础上,即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证券的价格运动有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涨或者下跌。虽然这一假设非常简单,但由于可以把一个给定的时间段细分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因而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适用于处理更为复杂的期权。   随着要考虑的价格变动数目的增加,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分布函数就越来越趋向于正态分布,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和布莱克-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相一致。二项式期权定价模型的优点,是简化了期权定价的计算并增加了直观性,因此现在已成为全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的主要定价标准之一。
研究利率期限结构
  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各种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即到期年收益率)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关于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无套利机会模型和均衡模型。无套利机会模型认为,债券市场价格是合理的,并将利率期限结构视为既定,故缺乏持续性。该类模型引入了利率的二项式变动,是在利率波动的约束条件下寻求利率的运行轨迹。   Ho和Lee(1986)认为,任何期限的利率水准都等于短期期限的利率水准加上或减去某种随机冲击,从而形成一个预期利率树。由于Ho-Lee模型关于各种利率水准发生的相对频率呈正态分布和利率的波动不受利率水准影响的假设不切实际,随后出现了一些修正模型。   均衡模型主要是基于流动性偏好理论建立起来的。1971年,理查德·罗尔将威廉·夏普和约翰·林特纳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期限结构理论结合起来,考察流动性报酬和风险报酬的关系,并对1949年10月至1964年12月间美国的国库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贝塔系数基本上随到期期限的临近而增加。   基于此,1981年,罗斯、考科斯和英格尔索(E.Ingersoll)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随机过程来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建立了Cox-Ingersoll-Ross单因素模型(CIR模型);1985年又发展了两因素模型,认为利率的变化除了短期利率的随机过程外,还存在长期利率的随机过程。1986年,布朗(Brown)和狄伯卫格(Dybvig)运用CIR模型对1952年12月至1983年12月间美国的国库券市场的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能够反映未来即期利率的市场走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50:26
首先我比较看好博弈论界的两位大师,分别是鲁宾斯坦和肯.宾默尔。提起鲁宾斯坦,关注博弈论研究的都不会陌生。这位犹太人在思想性上是具有独创性的。尤其是其鲁宾斯坦在1982年和1985年的两篇文章中所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被国际经济学界公认为是对纳什(John Nash)讨价还价理论的重大发展。鲁宾斯坦不仅在博弈论和有限理性等传统的经济分析思路上成绩显著,他对于经济学的语言转向问题也很关注。这可以从他的《经济学与语言》中可见分晓。另一位大师就是英国的Ken Binmore,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是读他的《博弈论与社会契约》。他也可以算是经济学界的一个奇才。哲学本来是相当枯燥的,也是不容易理解的。可是他偏偏对于哲学有着很深的理解。而且还能把卢梭、康德、罗尔斯、海萨尼等人的思想用数学模型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且他也是一个多产的经济学者,这点与土耳其人Acemoglu有点类似。这两人是本人重点推荐的。

    其次,我也比较看好行为金融学界的两位大牛,当然其中一位是我比较欣赏的芝加哥大学的Richard Thaler,他研究的领域涉及范围广阔,不仅包括行为金融学,也包括行为决策理论、政治经济学等等。Richard Thaler可以说把行为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用到了我们能够想到的很多领域。卡尼曼似乎曾经说过,Thaler在行为经济学领域是一个开创性人物。他提出的"mental accounts"(心理账户)是行为决策分析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Thaler也将行为决策理论运用到了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最近比较流行的《助推》(和凯斯.桑斯坦合作)当中就谈到了温和的专制主义,也就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引导人们进行自由选择。类似于此的观点在阿克洛夫和希勒的《动物精神》当中也谈到:我们既要抑制市场中过度放纵的行为,又不能抑制人们的创新,至于希勒,我个人并不是太喜欢他的分析风格,不过在研究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方面,他确实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对了,从分析非理性市场的角度而言,Sanford Grossman也是挺有希望的,而且他也曾经获得了克拉克奖。

  此外,我认为Paul Milgrom得奖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斯坦福求学时,米尔格罗姆师从“博弈论四人帮”之一的威尔逊教授,并在其指导下完成了关于拍卖的博士论文。从此,他便和拍卖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提出的“相关评价”、“联系原理”,以及对于“同时向上叫价拍卖”的设计都极大丰富了拍卖理论的内容。其著作《竞争拍卖的信息结构》、《拍卖理论与实务》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经典。除了对拍卖理论有深入研究外,他还致力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设计了美国电讯市场的拍卖机制。除拍卖理论外,他还在激励与组织、数理经济与博弈论、网络经济、价格战略、精算科学等领域多有著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50:32
钟过 发表于 2011-10-3 10:05
微观、宏观和计量各猜一个吧!
微观,我看好Tirole,要算综合实力,他最强了!
宏观,我猜Barro,经济增长 ...
顶你-------你最好再加个金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52:05
我猜是Stephen A. Ross
斯蒂芬·罗斯(Stephen A. Ross),因其创立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而举世闻名,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学家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2:58:14
Paul Krugman.

He is going to get the prize sooner or later because his increasing-returns-model turned trade theory upside down. The fact that Krugman received the prize in 2008 was a rather arbitrary decis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3:06:51
Douglas W. Diamond,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市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商学研究所Merton H. Miller杰出教授
获奖成就:对金融中介与监督之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3:07:53
我猜


  Jerry A. Hausman  美国麻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经济学系John and Jennie S. MacDonald教授

  Halbert L. White, Jr  美国加州拉荷亚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经济系Chancellor''''s Associates杰出经济学教授

  获奖成就:他们对计量经济学的贡献,尤其是郝斯蒙模型设定检定法(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及White standard errors test

  (英文原文: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econometrics, specifically the Hausman specification test and the White standard errors tes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3:14:46
我猜保罗与罗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 13:20:15
芝加哥大学Douglas W. Diamond
耶鲁大学Robert Shille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