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431 98
2011-10-08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打算放弃做经济学研究了。我对自己到底要不要做经济学研究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在半年以上吧,我想。一方面,我似乎在这方面比较有潜力,比如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独自在香港《大公报》发表过经济评论,该文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网站转载并被诸多大公网的读者推荐。又比如在数学方面,我在自学《陶哲轩实分析》的过程中,曾指出书中多处逻辑上的不严谨之处,包括书中证明思路的错误以及想出一些更巧妙或完善的证明方法之类。陶哲轩曾在他的学术博客上感谢我。再加上我从初中开始就读过多部思想性很强的著作,对理论的认识比较敏锐。换句话说,我同时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直觉和不错的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从大学即将毕业开始,先后读过阿玛蒂亚·森的《理性与自由》、张五常三卷本的《经济解释》等书。凡此种种,似乎表明我如果做经济学研究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就。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厌恶现代的整个主流经济学,原因非常简单,它没能解决什么实际的现实问题(也许有许多人反对这一条,那就请你耐心的看完),对人类知识增长的贡献微乎其微。首先说《高微》,这个理论体系实在找不到什么现实的基础,尽管把在现实中运用的概念,诸如需求和供给等概念派上用场。但被认为最完善最重要的分支——供需理论都是经不住现实检验的。我在论坛上发表了《论非整体移动的需求曲线》很详细的论述了这一点。也许因为我毕业于一所没什么名气的学校,也许是我的论述以现实事件开始,显得比较琐碎,我看到论坛上只有极为可怜的下载量。如果你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读完并认真理解全文,我想你一定会忽略我只是一个毕业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专注于文中对经济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合乎逻辑的论证。在微观领域,以分析现实成名的理论我想不出有哪个比交易成本经济学更知名的了。但是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本身并没有解决它所想或承诺要解决的问题,我在论坛上的另一篇文章 Reconsider the Question That Why the Firm Exists 也比较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我想这应该是至今诸多经济学文章当中文字推理最严格符合人类逻辑思维的文章了吧。



不管怎么说,当作个人吹嘘也好,个人感慨也罢,我想这两篇文章《论非整体移动的需求曲线》和Reconsider the Question That Why the Firm Exists 是我能送给诸多经济学研究者或爱好者最好的作品了。后一篇文章基本上立足于我在企业实际连续工作31个月的经历和体会。我在一个销售部门工作,同时也是在大公司背景下工作,期间接触职场人士有好几百,从最基层的销售到最高层的公司总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科斯、奥利弗·威廉姆森和张五常写的文章对解释我所观察到的企业运作毫无意义,而且我觉得好奇的是居然有人(而且还是我们疯狂膜拜的诺贝尔奖得主)愚蠢到认为企业的存在可以不考虑企业可获得的资金和企业重大决策者的实际规划而只凭所谓的交易成本就能存在。



每一言论,不管多么极端,总有支持者。但我想我在这里不是宣传什么极端的言论,而只是想诸位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看待现实的经济问题。不必沉迷于数学,现代经济学已经沦为以巧妙运用数学工具为名的神学,而且走着封闭的人才路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认真观察一下,本科不是学数学或工科的学生上研究生的《高微》、《高宏》和《高计》的时候是不是很吃力?所有的学校都会愿意招本科学数学或工科的学生去读现代经济学的研究生,国内外都是这样。但是你再认真观察一下,本科学数学或工科的学生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能有多么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哪怕只是基本的了解?他们一上就是研究生的经济学课程后果又是什么?他们会以为经济学和数学一样,早已有成熟的一系列公理和一个成型的体系,只要做与数学家类似的工作就能发展这个学科了。到头来,我们对现实的经济问题仍然停留在亚当·斯密那些古人的认识那等层面上。今天还有如此众多的人相信斯密最伟大的经济学贡献是发现“看不见的手”?太可笑了吧。斯密关于个人追求私利而促进社会福利的说法不能简单的说是错,但至少他的这个说法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为什么?第一、如果私利真能促进社会福利的话,那么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冒牌货,还有毒奶粉?第二、如果你说私利促进社会福利是有条件的,那请你告诉我,这个或这些条件是什么?也许有人举什么有效的监管云云。但你一旦说到监管,一大堆政治的,权力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呵呵,其实承认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私利才能促进社会福利才是明智的。既然都不清楚它们是什么关系,就不要来个什么私利能促进社会福利的论断啦。所以说斯密的说法根本没有意义。真正的精华是,私利是多数人有所行动的强大动力之一,所以你不允许大多数人追求私利,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有所行动,产出自然也就下降。


本来还想说一下《高宏》和《高计》的现实基础问题,算了,写这么多字有些疲劳。也许过些时候会更新帖子。


肖演东(论坛的名字就是你看到的)

写于2011年10月7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9 21:02:55
扯淡经济群:142443947
欢迎大家一起来扯淡经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0 11:22:56
一直对经济学有着未了情,但每当看经济学的专业书籍时,却经常犯困,可能很大一部分有楼主说的原因在里面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8 22:01:22
这个帖子沉没太久了,提升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4 15:07:43
确实如此,不过经济学本身都不能算是科学,诺贝尔本人在当初设立奖项的时候,是没有考虑经济学的。数学工具泛滥,对于实际的用处不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6-10 10:56:03
呵呵,提升一下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