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足?一个伪经济问题!
一、 内需不足?
近年来,所谓的内需不足问题,开始引起了不少经济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是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其中有些人对于内需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是忧心忡忡,深为担心,认为内需不足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绊脚石,为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扩大内需。经济学家厉以宁就曾表示,目前中国当前最大经济问题是各个消费层次都表现出或是没有购买力、或是谨慎消费、或是没有可供消费的对象等内需不足的现象。果不其然在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正式提出了把扩大内需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那么中国的消费需求状况究竟如何呢?是不是真的很低呢?是不是真的内需不足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1996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支出,中国政府与作为智囊的经济学者早就将眼睛齐刷刷地盯住了老百姓的腰包,多消费,少储蓄叫了多少年,一直希望老百姓赶快将钱掏出来消费,以消费促生产,可惜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扭转消费不足的不利局面,此后中国接连启动的住房制度改革、医疗保险改革、养老保险改革与教育产业化,目的都是让老百姓将那些钱掏出来。但这类旨在掏老百姓腰包的改革越多,老百姓对未来的信心越是不足,于是尽量存钱,而存钱的目的,国家统计局与一些省市城市调查队做过不少调查,结果均惊人地相似:首位是子女教育(占36.5%)。接下来才是为了养老(31.5%)。
从1997年至今,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在45%左右徘徊,2004年高达46%,储蓄总额高达13亿3,700万;而消费率却逐年下降,从1996年至今,只有1999年与2000年超过60%,其余年份都在50%多,2004年更是下降到53.6%。国际通例:日本储蓄率最高才达到40%,一般为30%多。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报》统计,目前发达国家消费率(国民消费/GDP×100%)在78%左右,发展中国家消费率平均为74%,素来以高国民储蓄闻名的其他东亚经济体消费率也在65%以上。
另外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十五”各年,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3%、9.1%、10.0%、10.1%、9.9%,推动GDP增长的三大因素中,投资和出口各年增长为13.0%、16.9%、27.7%、26.6%、25.7%和7.5%、21.8%、37.1%、35.7%、23.2%,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年增长为10.1%、11.8%、9.1%、13.3%、12.9%。从2006年一季度的情况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出口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根据经济普查修正后的2004年数据,GDP的消费比率较低,投资比率偏高,投资率为43.8%,消费率为54.3%,
所以说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各项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长率缓慢,内需不足已是无需置疑的事实了。但是内需不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否就是对经济发展不利的?是否就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却还需要仔细的讨论。
二、 内需不足?一个伪经济问题!
既然很多经济专家众口一词地说内需不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是一个让人困惑的现象却是:与低消费率,伴随的恰恰是中国经济近几年的异乎寻常的高速增长,2004年,2005年,2006年的GDP增长率都高达10%左右。那么怎么来分析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根据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和道格拉斯-柯布生产函数,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两个方程:
Q=C+I
⊿Q=1/4*I(1/4为道格拉斯-柯布生产函数的产出-资本系数)
整理可得 Q=C+I=C+4*⊿Q
假设GDP的年增长率为10%的话,那么,消费C和投资I分别会占总产出Q的多大比例呢?
根据 公式 Q=C+I=C+4*⊿Q ⊿Q=0.1Q
那么,Q=C+0.4Q
可得,C=0.6Q 即得I=0.4Q
从以上的公式推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要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10%的水平上,那么该经济体的投资率必须升高到国民产出的40%,而同时消费率将会降到国民产出的60%。只有占了GDP40%的份额的投资支出,才能维持一个经济体10%的超高增长率。而这项数据与我国2004的经济普查所得的43.8%的投资率数据惊人的接近。因此我们可以说,目前中国的低消费率,高投资率的局面是一种赶超型经济体的正常现象,因为只有高的投资率才能维持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低的消费率才能维持一个高的投资率。
故目前很多人大肆炒作的所谓的内需不足,即低消费率现象对经济的不利作用,对于认识了萨伊定律,凯恩斯经济理论和道格拉斯-柯布生产函数理论的人看来,纯粹是一个伪经济问题。没有高的资本积累率,经济怎么实现高的增长率?而且从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理论与实际情况也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们才可以在每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中,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稳定、恒产的经济现象,与增长伴随的始终是低消费率,高储蓄率,高投资率。而与经济增长缓慢伴随的始终是:高消费率,低储蓄率和低投资率。这个现象,不论是在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20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还是20世纪70,80年代的韩国,亦或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都曾发生过。
三、扩大内需,对国家民族的犯罪!
因此我国目前的低消费率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经济现象,它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必然产物,也是赶超型经济体的恒产必然的现象。经济增长必然依赖于资本积累,没有资本积累何来经济增长?而毫无疑问资本积累的资金又是来源于国民储蓄,没有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可以说是成了无源之水,空中楼阁。那么由于一个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把资源用于造黄油,就再不能用来造机器了,因此要想提高国民储蓄,提高投资率, 毫无疑问只能降低国民的消费率。
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还相当低,经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这样一种沉重的情况对比,决定了如果我们要想在未来几十年内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就必须维持一个高的经济增长率,而要维持一个高的经济增长率,就必然依赖于低的消费率、高的投资率和高的国民储蓄率的资本快速积累机制。
一个经济体,可以选择把它的资源用来生产黄油还是机器,如果要想提高现在的国民福利,那么把资源全部用来生产黄油,自然是非常理想的。可是要想维持一个高的经济增长率,力求在未来把经济蛋糕做得更大点,那么我们必须放弃对一部分资源的当前享受,把这些资源用来造可以促使经济增长的机器。因此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是这样写的: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生产当前的消费品,或适度抑制当前消费,生产投资品,如果三个国家的初始条件相同,具有相同的生产边界,但他们的投资率不同,那么若干年后,投资多的国家的经济将处于领先的地位,因为投资多的国家会将其生产可能性边界远远地向外推移了,这说明了投资多的国家,在未来可以拥有生产更多消费品的能力。
所以,内需不足,即低消费率问题,从认识了萨伊定律,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道格拉斯-柯布生产函数的学者来看,根本就是一个无需担心的伪经济问题。因为低消费率只不过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赶超型的经济体的必然要求和恒常现象。反而要是消费需求真的扩大,消费率提高的话那么必然会压低投资率,减少投资支出,减缓资本积累率,从而严重降低经济增长率。比如如果消费支出占到了GDP的90%,假设其余资金全部用于投资,那么根据前面的两个公式,可以很容易地推算出经济增长率最高也只能达到2.5%,这么低经济增长率,中国怎么可以接受呢?这么低的增长率,中国经济何日才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这么低的经济增长率,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肯定是遥遥无期了。
那么是不是扩大消费需求对于经济来说真的就没有意义吗?也不是的,那要看不同的经济情况区别对待,在某些特殊的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能具有极大的正面作用。比如在经济衰退期间,在如何重新恢复经济的活力和如何降低失业成为了最为突出问题情况下,在短期经济均衡问题完全压过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考虑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支出,提高消费需求,对于经济来说无疑就具有极大的正面意义。但是在一般经济情况下,只要肯定人的欲望的无穷性,对于消费不足问题,根本无需多加担心。
而我们的经济状况根本不是处于一个经济衰退,需要扩大消费需求的局面中,而是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需要高投资率的赶超型的经济体中。因此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提出会严重降低国家的投资率,大大减缓资本的积累速度和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的扩大消费需求的言论,是对一种不折不扣对国家、民族的犯罪行为,短视行为,是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言论!由于我国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相当的大,可以预见资本积累的利润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不是问题,因此为了继续保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那么继续维持我国的低消费,高投资的局面,就是我们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方面说,低消费率反而是一件好事情,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无需过于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