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26 0
2011-10-11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至美

  临时工,亦称“抄更”,一般是指企事业单位临时聘用的短期工人,也包含垄断行业里的非在编人员。



  一般来说,临时工是用人单位降低企业成本的举措,这批人不需要完善的福利保障,也不享有和正式工一样的薪资待遇,比如代课老师。



  如同“有关部门”一样,我们这个国家的临时工处处存在,且潜伏于各个部门。但并非所有的临时工都是弱势的,比如拿文件怒砸百姓的女警临时工,脚踢孕妇的法院临时工,打人的城管临时工。在平日里,纳税人一点也分辨不出他们和正式工的区别,但在出事后,他们冷暖自知般的身份才被拎出来,大白于天下。



  甚至,临时工大有蔓延全球的趋势。日前,英超豪门曼城队主教练的儿子因为罢赛,竟然也被宣布为“临时工”。只是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们输出的价值观之一?



  但,中国的“临时工”显然有着更为广阔的涵义。百度百科关于“临时工”的第三层涵义是:“每次事故的替罪羔羊”。与其说是网民延伸了这层涵义,倒不如说是“有关部门”赋予了这一群体如此重大且尴尬的“使命”。



  相比较“强势”的临时工,公共事件中的这些弱势临时工也引人侧目,如央视大火中的押运员,上海大火中的电焊辅助工等。



  当然,“有关部门”没有说错,他们的确是临时工。但“有关部门”却从未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临时工”这个词引起网民如此大的愤怒?为什么在每一起公共事件发生后,网民总会猜测“是不是临时工干的呀”,而且命中率如此之高?



  就在截稿之际,这个群体又增加了40名保安同志,他们在合力打死一名少年之后,马上就被昆明方面宣布临时工。对此,我们无话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