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905 0
2011-10-14

如何看待列宁对孙中山的批评和肯定

——探讨孙中山主义(2)

   探讨孙中山主义首先要弄清列宁对孙中山的批评和肯定,还要弄清孙中山对马克思的批评和肯定。由此可以看到伟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胸怀坦白。

   今天先谈列宁的批评和肯定。

  列宁读了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一文后,在1912年7月15日《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中对孙中山进行了批评。列宁说:“他同俄国民粹主义者十分相似,以至基本思想和许多说法都完全相同。”

   列宁对孙中山首先采取的是肯定的态度“孙中山的纲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问题,或者说,丝毫没有轻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这样的人民不仅会为自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痛心,不仅会向往自由和平等,而且会同中国历来的压迫者作斗争。人们自然可以把亚洲这个野蛮的、死气沉沉的中国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与欧美各先进文明国家的共和国总统比较一下。那里的共和国总统都是受资产阶级操纵的生意人、是他们的代理人或傀儡,而那里的资产阶级则已经腐朽透顶,从头到脚都沾满了污垢和鲜血--不是国王和皇帝的鲜血,而是为了进步和文明在罢工中被枪杀的工人们的鲜血。那里的总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那里的资产阶级则早已抛弃了青年时代的一切理想,已经完全变得寡廉鲜耻了,已经完全把自己出卖给百万富翁、亿万富翁和资产阶级化了的封建主等等了。

这位亚洲的共和国临时大总统则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种精神和气概是一个向上发展而不是衰落下去的阶级所固有的;这个阶级不惧怕未来,而是相信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争;这个阶级憎恨过去,善于抛弃过去时代的麻木不仁和窒息一切生命的腐朽东西,决不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而硬要保存和恢复过去的时代。”“没有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涨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的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涨。”由此可见,列宁称赞孙中山是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就是列宁对孙中山的肯定。

列宁又说“但是在这位中国民粹主义者那里,这种战斗的民主主义思想首先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使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是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结合在一起的。后面这两种思想政治倾向正是构成具有独特含义的(即不同于民主主义的、超出民主主义的)民粹主义的因素。”注意!这里说的是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这两种倾向是民粹主义的因素。什么是民粹主义呢?俄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从1905年农民协会(协会的纲领性要求是:实现政治自由和在普选基础上立即召开立宪会议,支持抵制第一届国家杜马;废除土地私有制,由农民选出的委员会将土地分配给自力耕作的农民使用,同意对一部分私有土地给以补偿。)和1906-1912年的头三届杜马中的劳动派(劳动派的土地纲领要求建立由官地、皇族土地、皇室土地、寺院土地以及超过劳动土地份额的私有土地组成的全民地产,由农民普选产生的地方土地委员会负责进行土地改革,这反映了全体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它同时又容许赎买土地,则是符合富裕农民阶层利益的。)都具有民粹主义色彩。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也具有完全同样的民粹主义色彩。

   列宁说“这两种倾向是怎样产生的?它们的意义如何?

    “如果没有群众的革命情绪的蓬勃高涨,中国民主派不可能推翻中国的旧制度,不可能争得共和制度。这种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先进的中国人,所有经历过这种高涨的中国人,从欧美吸收了解放思想,但在欧美,提到日程上的问题已经是摆脱资产阶级而求得解放,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由此必然产生中国民主派对社会主义的同情,产生他们的主观社会主义。

    “他们在主观上是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反对对群众的压迫和剥削。但是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在将近5亿人民的生活日程上,只提出了这种压迫和这种剥削的一定的历史独特形式--封建制度。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中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封建主,以皇帝为整个制度首脑的封建主整体和单个的封建主。

    因此,这位中国民主主义者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和纲领,事实上仅仅是‘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权根据’的纲领,仅仅是消灭封建剥削的纲领。

    孙中山的民粹主义的实质,他的进步的、战斗的、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改革纲领以及他的所谓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就在这里。”

   列宁的结论是“从学理上来说,这个理论是小资产阶级反动‘社会主义者’的理论。”

   列宁批评的对吗?站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立场上是完全正确的。列宁同时也对孙中山和中国人民提出了期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正在发挥农民群众在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方面的高度主动性、坚定性和果断精神,从中正确地寻找‘振兴’中国的道路。”这条道路在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实现了。

   列宁的严厉批评是在1912年发表的,我们在《孙中山全集》中没有发现孙中山对列宁的批评的直接的反驳。但是列宁在1921年8月28日《复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书》中“向您和我的朋友列宁以及所有为了人类自由事业而有许多成就的友人们致敬。”1924年1月25日在《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中说“大家都知道,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缘故,实全由其首领列宁先生个人之奋斗,及条理与组织之完善。故其为人,由革命观察点看起来,是一个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个革命中之圣人,是一个革命中最好的模范。”并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名义发表悼念列宁逝世的电文 “当伟大的列宁离开苏俄朝气蓬勃的生活之际,我请求您向您的ZF代达我的深切的哀悼。然而 他的名字和对他的纪念将永世长存,人们将继续珍视他那种造成最高度的政治家和有创造力的领袖的英雄品质。他的著作也将永存,因为他的著作是建立在一定会掌握和统治未来人类的思想和希望的这样的社会观念上的。”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所有这些都说明孙中山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不计前嫌始终对列宁报以敬佩的感情。这就是伟人的心胸。

由此可见,列宁对孙中山的评价是采取赞扬肯定的态度,同时用无产阶级的观点对孙中山的缺点以和“民粹主义相似”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的思想政治倾向的民粹主义的因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而孙中山却以坦荡的胸怀对待列宁,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看到孙中山的缺点,就否定了孙中山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 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正是列宁对孙中山的高度评价“充满着崇高精神和英雄气概的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这种精神和气概是一个向上发展而不是衰落下去的阶级所固有的。”坚定了我探讨孙中山主义的信心。            

劳动者 2011年10月14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