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4799 16
2006-11-22
有人说: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哈耶克的自发性秩序思想是一致的,而前苏联休克疗法是一种构建主义,是人理性的狂妄,问题有如此简单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3 03:14:00

事实上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也并不是什么"自发秩序","建构理性"的成分很大,事实上即使是"英美法系",建构理性的成分依然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4 11:36:00

同意2楼的看法,理性建构主义与自发主义,虽然在学理上容易区分。不过实际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共有两种状态。这是必然的。

事实上,哈耶克的理论只是一种人类秩序的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以巴纳德(Banard)为代表的,强调局部的建构食更佳的优越。

自发扩展秩序,与理性建构主义,有各自不同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发扩展是最优的,虽然在处理大范围、知识高度分散的时候,扩展秩序是优越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5 07:25:00
以下是引用张志华在2006-11-22 8:43:00的发言:
有人说: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哈耶克的自发性秩序思想是一致的,而前苏联休克疗法是一种构建主义,是人理性的狂妄,问题有如此简单吗?

无论是渐进改革还是休克疗法,都是想努力构建一种使“自发秩序”更好形成与运行的条件。在这一点上,这两种方式没有实质性差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5 07:30:00
以下是引用bajjio在2006-11-23 3:14:00的发言:

事实上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也并不是什么"自发秩序","建构理性"的成分很大,事实上即使是"英美法系",建构理性的成分依然很大.

在中国,人们觉得最好的创业时期似乎是改革初期,即1980年代。因为那个时候旧框框已经被打破,新框框还未建立,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无框框的真空地带。正是这个真空地带使中国的创业处于最好状态。以后,框框渐渐多了起来,于是,创业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约束。

如果政府的构建理性不懂得利用与引导自发秩序,并以自发秩序为基础,那必定是一种坏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5 08:15:00

一项改革总的来说,其效果存在递减规律。改革初期,一般会存在“浪涌”现象。自发秩序的问题在于,任何理论都会可能存在悖论,在改革实践中由于无法考虑周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政府不能适时调整,就会导致人们否定改革。同时,改革方案还会受到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会影响到不同层次的人的切身利益,因而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也不会一致。因此,我认为,改革应当在肯定旧有的正确的东西上进行,否定那些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边改革边总结,逐步深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8:22: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