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好天气
文:猫七
买下这本书因为它干净,不光是封面,还因为没有前言后记。虽然也有那么两句推荐,但那也算是比较沉默的推荐,不影响阅读。
没有前言后记的书已经很少了。看书之前看书之中,你都无法避开它们。很小的时候,那些封面很象海报的小说,翻开就是内容的,似乎已经是错觉里的事。
前言后记象毒药一样可怕。就算是不理会,它也总是存在,时刻诱惑着你去看一看它。喜欢这本书时你会想看看别人怎么想的,是不是还有什么关键性学术用语供你拿来硬往字里行间塞;不喜欢这本书时你也没办法干脆丢开,总想着看一看编者的评价吧,看看是不是还有读下去的标准——总之是没办法一个人阅读,没办法在阅读时避开别人的意思。
可是看书不就是一个人的事情么。看的时候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猜测作者的心情,一个人在不懂的地方打绊,反复揣摩,一个人停下来去看天空去想到远方,一个人想起一些人一些事。这是个在书里沉下去的过程,就跟在水里一样,会游泳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水把你和世界隔开,你所听见的和看见的都遥远空寂。你包围在水里,然后浮躁沉下去,你的心上来,面对你明明如月。
如果有人交流,也并非不是好事,可那应该是有争吵的交流,每个人都带着对这本书的固执,这固执应该是个人心里的山水,和别人迥然相异。这样吵起来,就算不能见真知,也会暗暗坚定或修改自己心里的意见。
偏偏前言后记又不是这样子。它们必然在你阅读之前产生,位高权重,德高望重,充满权威,让你心里的固执一点点灰暗下去,模糊下去,最后你就听不到这些固执的声音了,你心里装满了前言后记告诉你的事情,这本书就离你越来越远,变成了记不起来的旅行。
好在这一版《一个人的好天气》没有这些,它的形式和内容一样,只属于一个人。我看的时候躲在办公室内间的角落,安静空寂,时间从书上走过去,就象从书里走过去一样。然后打了一个圈走回来,书看完了,书里书外,都不像散场。然后合上书,书里的氛围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