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1132 8
2011-10-21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新文化报》报道,不久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及其直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工作人员,招聘条件中有一项共同的要求:第一学历要求是“211工程”院校全日制本科。

  每当求职季,即将拿到学位的学士、硕士、博士们怀揣简历,奔波于一场又一场的面试会上。其中,很多人有个令人尴尬的身份:本科毕业于非“211工程”学校,这成了一些其他条件都不错的毕业生们的软肋。

  某学生A,即将在京城某重点大学博士毕业,家人朋友纷纷看好他的前程。出乎意料的是,A去京城应聘的6所大学众口一词地表示:本科不是“211工程”院校的,恕不考虑。A当年高考时,分数并不低,只是因为专业喜好和离家较近才去了一所非“211工程”学校,不料想当年的随意选择,如今竟成了影响求职的绊脚石。

  在A的一再要求下,某学校同意其参加试讲。A讲得很好,听讲者给的评价很高。但在拍板阶段,人事部门依旧不改初衷——宁要本科“211工程”而博士在一般学校的,也不要本科非“211工程”而博士是重点学校的。

  在全国的2600多所各类高校中,“211工程”学校只有100多所,众多非“211工程”学校的学生不论曾经多么刻苦、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也不论他们通过怎样的拼搏考取了名校的硕士、博士,在一些用人单位眼里都属于“二等品”,谢绝录用!

  非“211工程”本科歧视,不仅发生在求职中,也蔓延到了考研中,甚至一些国外的学校在录取中国留学生时对非“211工程”本科生也已经另眼相看,设定的条件更加苛刻。

  一个富于活力的用人体制应该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如果非“211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出路就是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甚至某些条件还占优势的情况下也不能被录用,那么,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在哪儿?老师们怎样鼓励学生积极把握自己的人生?怎样向他们描述这是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

  报道中援引了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朝忠的分析:“用人单位‘看重第一学历’,除显现出‘文凭信任’危机,更深层次透露了一个信号——教育制度的缺陷。”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则表示,看重第一学历不利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和选拔任用,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有90%以上毕业于非“211工程”高校,人数众多,且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未必就不如“211工程”院校毕业的学生,但因为用人单位对毕业院校的特殊要求,这些毕业生往往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每年都有学生被非“211工程”学校录取却不报到,回高中复读。某种程度上,高考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挤入“211工程”院校的竞争,这些竞争又会倒逼到高中、初中……素质教育的目标只会越来越远、越来越空。

  这令人不寒而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0-21 17:47:05
这些企业和高校为了这些虚招子的211是费尽了心机啊。我们宁可要211的傻子,也不要非211的天才。头衔大过能力,文凭大过人,这就是现实,是社会。而这些企业还恬不知耻地说找不到好的人才,没有合格的职员,这不是废话嘛,自己主动当蛤蟆,就看见了211那么大的天,难道这些企业要破产,亏损和找不到人才,全是活该,都是跟风跟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1 20:14:59
其实是不是211的并不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3 00:09:48
其实部分非211大学比某些211还好!这种要求真是莫名其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3 09:59:17
深有同感 英雄不论出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23 10:00:23
能力是最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