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香港特区ZF“限制婴幼儿奶粉出境”条例实施前最后一天,深圳几个水客抓紧时间“拖粉”,他们带了近百罐奶粉。
为购买放心奶粉费尽周折的大陆父母,近来却频遭围追堵截。有评论质疑,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为什么连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来?香港奶粉限带令该让谁脸红?
限带令实施两天拘捕25人
这次,香港奶粉限带令动了真格,实施两天就拘捕了25人(包括17名香港居民及8名内地人,其中10人是1日被拘捕),检获115罐奶粉。据悉,其中一名47岁男子1日携带11罐净重9.9公斤的配方奶粉,被查获拘捕后于2日认罪,被判罚款5000港元,9罐净重共8.1公斤奶粉被充公。
香港特区ZF新修订的《2013年进出口规例》(简称《规例》)3月1日起正式生效。《规例》规定,任何人士除非获发出口许可证,否则不可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奶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为容许私人用途,年满15岁的离港人士可在私人随身行李中,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婴儿配方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香港特区ZF保安局局长黎栋国2日说,奶粉全部经X光机查获,但至今未发现违例携带散装奶粉的情况。据特区ZF海关助理关长俞官兴介绍,香港海关特别调动了大约200名人员加强前线巡查,抽查旅客行李,并在沙头角、文锦渡、落马洲、深圳、中港码头、落马洲支线等9个口岸设置了14台X光机。
新华社记者发现,限带令生效后首日,香港上水地铁站人流与往日相比明显稀少,携带手推车与大型行李箱的乘客更是寥寥无几。
中国孩子的悲哀
香港网友指出,限带令实属无奈,因为香港的奶粉货架经不住内地消费者轮番扫货,而且奶粉价钱越来越贵,港府此举是为保护当地的家庭和孩子。
有大陆网友感慨,如今去香港买奶粉就像买白粉一样,多带点就罚款坐牢“伤不起”。明星姚晨发微博说:“今日最心酸文字--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孩子在怀里,而奶粉在对岸。”有人质疑,以后上哪儿去买放心奶粉给大陆宝宝?年轻父母想给孩子吃点安全奶粉为什么就这么难?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吕新华昨日下午就此回应说:“内地的奶粉99%符合质量标准,现在的问题是,群众对奶粉是符合质量标准的信心不足,所以才造成香港奶粉很多都被内地的水货客(指经常在大陆、香港、澳门之间来回并随身携带着产品进来或出去的人)买走了等等这样的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内地首富、杭州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昨天说,如果香港可以让买洋奶粉的人去坐牢,内地为什么不能严刑峻法,送那些卖毒奶粉的害群之马坐牢?他透露,自己想在澳大利亚买牧场、奶牛,从源头上保护奶粉安全。
新华社评论认为,此事我们应讨论其根源: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ZF财政收入逐年快速增加,为什么连一罐放心奶粉都造不出来?乳制品行业吸取三鹿事件教训并改进了吗?质监部门履行其义务了吗?吃别人家奶长大,中国孩子的悲哀!
新华社还质问:内地乳企和监管部门,面对年轻父母无奈而又曲折的悲催,你们是否感到丝毫的羞耻?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造不出放心奶粉?
《人民日报》撰文评论说,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到海外购买婴儿奶粉不是图便宜,而是对国内奶业在经历“大头娃娃”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以后的失望。文章认为,奶粉限带令首先该脸红的是中国奶业。
一个可以把神舟送上天、把蛟龙送下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生产的婴儿奶粉却不能让本国的妈妈们放心,使她们舍近求远地到海外去为下一代找奶吃,这是令人深思的事情。当各种食品安全问题让中国人的神经变得有些麻木时,唯有为了孩子,他们不敢有半点敷衍,这才费尽周折越洋求购。这是中国家庭的伤痛,是中国奶业的耻辱。
第二个该脸红的是我们的监管体系。如果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是企业技不如人所致也就罢了,现实的怪异是,在国内信誉不高的食品企业,他们的出口产品却照样能被挑剔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吃进胃里。不是外国人的胃没我们金贵,而是我们这些食品企业出口产品的标准远远高于国内,是完全可以让人放心的。
而中国的监管机构比较而言总是那么有弹性,甚至让企业可以找到许多“变通”之法,用更节约成本的办法来“搞定”。所以,国内食品安全的被牺牲,监管机构脱不了干系。特别是在一些企业连起码的道德底线都没有建立的时候,监管机制不完善,更加影响了国人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信任,加速把他们推向海外。(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