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留下了各种改革话题。几年前,非公36条和新非公36条给人们让到了希望,却又在一片支持声中逐渐消落。此次的经济改革,又该从何处着手呢?
去年,国内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以及由此引发的严峻经济形势回响犹在,如何保持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此次两会给出了政府的答案:以民营资本撬动中国经济。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从去年开始就备受关注,在本次两会期间更是成为热议话题。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目前民间金融存在民间资本丰富与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难题。首先应对民间资本立法,使民间资本阳光化。同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应与国有资本同等标准。同时,两会期间,民建中央也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制订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明确民间借贷主体及基本原则和法律责任等。
近年来,由于资金供给紧张和融资成本快速上涨等压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一些企业因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狭窄找不到出路,大量流向虚拟经济领域,民间高利贷现象愈演愈烈。去年,温州爆发中小企业老板“跑路潮”问题,随后,江苏、福建、内蒙古等省份也相继出现“高利贷”之风,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严重。
浙江的民间资本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积累已到相当程度,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与此同时,浙江地区民间资金的紧张问题也非常突出,就出现了民间资本丰富与企业融资困难并存的情况。30年改革开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带来深刻的思考,如何走好下一个30年;在迎接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如何更加关注民生、解决多年积累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由危机中寻找机遇。正如30年前“危机导向的改革”使人们从改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当下我们如何坚持市场趋向的改革,从危机中找到新的方向……
事实上,中国所面对的这一切矛盾,类似的问题在每一个发展中的金融体系中都会出现。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这是近150年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矛盾之一,而现在,这仅是中国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一个标志。
现代金融业的整个趋势是信用体系的完善,而美国七大财团之一的摩根财团,其建设史便是美国金融行业不断被完善的历史。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恩·彻诺的著作《摩根财团》中指出,远在150年之前,世界铁路业和重工业兴起的时代,美国的处境和今天的中国有点类似,都是一个快速的崛起新兴的大国,但是仍缺乏健全的金融系统和信用体系。当时美国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英国的资本供给,1833年一个美国议员曾说,“美国货币市场的晴雨表挂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里。”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绝大多数的高科技企业都是在美国上市,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美国资本市场来提供资本。
“望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摩根财团无疑就是近代能够代表世界金融的唯一叶片,摩根财团的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在那个时代的主营业务就是“在英国经销美国债券”,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承销中概股。很有趣的是,中国信用市场在今年出现了第一次赖账的情况,而那个时代的美国赖账情况也很泛滥。当时皮博迪承销的主要是政府债券,议员为了竞选,通常会许诺减税,这样导致政府没有足够资金偿债,同时赖账还可以迎合排外势力,赢得部分的选票。最终的结果是,美国许多的州都赖账,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债券承销商在国际上的声誉。
美国健全的信用体系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和许多中概股在美国作假被停牌,影响中国公司的信誉是类似的。类似的问题在每一个发展的金融体系中都会出现,也会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而逐渐得到解决。
某全国人大代表曾表示,如果处于休眠状态的民间资本有十分之一被激活,就会出现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的确,就以当下民间资本几十万亿的存量而言,释放其中的十分之一,其绝对量也堪比一次巨额的国债发行,且这一次无需依赖于国外资本市场的。现在,旨在振兴经济的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业也已出台,其实施过程中更多需要的是民间资本的有力跟进,有理由相信,民间投资开创新时代的又一难得机遇正在我们面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