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o11 发表于 2011-11-3 17:16 
关于价值和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请看我的如下分析:
假定存在如下两个生产集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欲望无差 ...
关于价值和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请看我的如下分析:
假定存在如下两个生产集体,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欲望无差异,资本家的欲望和土地质量无差异,在开始的初年,各自依靠其积蓄生活,第二年则靠其各自收入生存:
(1)甲资本家:土地100公顷,劳动者:20人。合作生产大米,年终生产出20吨大米,分配比率1:9,甲资本家分得20*(1/10)=2吨,劳动者分得20*(9/lO)=18吨,100公顷土地折合劳动2/0.9=20/9年,20吨大米折合劳动20+(20/9)=200/9年劳动。
(2)乙资本家:土地100公顷,劳动者:20人。合作生产衣服,年终生产出40套,分配比率l:9,乙资本家分得40*(1/10)=4套,劳动者分得40*(9/10)=36套,100公顷土地折合2/0.9=20/9年劳动,40套衣服折合20+(20/9)=200/9年劳动。
在衣服和大米组成的商品市场上,则交换比例必然稳定在一吨大米换二套衣服的水平上,否则,就会因收益不均(甲、乙资本家的收益不均,和(1)情况下的工人收益和(2)情况下的工人收益不均)而引起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土地)在两种生产部门的流动。
这种交换比例是这样折算出来的:20吨大米=200/9年的劳动收入,40套衣服=200/9年的劳动收入,则1吨大米=2套衣服。其论证根据是这样的:劳动能力的等同性及劳动所有权的等同性+土地质的等同性及资本所有权的等同性—劳动产品所有权的等同性+资本产品所有权的等同性—工资率的等同性十利润率的等同性—表现为商品交换与折算劳动成比例。
。。。。。。。。。
============================================================
上述观点及有关理论,失误错误太多。如果详细说明这些,内容太庞大。但是结论肯定是:存在基本的错误,理论不成熟。
简单来说,首先这里缺乏价值论,或者类似的东西,而只是价格论、交换论之类。其次就交换、价格这种领域来看来说,也太偏离现实世界了、现象世界了。
如果想探讨交换、价格,不妨从今天的门口的市场看起,进而再做理论模拟,进行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