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91 15
2006-11-26

房地产开发中,土地相关费用能占到40-60%,而建筑费用只有15%左右(以上数据来源于我目前的实习,给一家较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咨询)。相对而言,建筑费用是比较死的——当然也会受建材及其上游产业变化的影响,未来房地产业拿地成本将成为其最主要的支出科目。

某种意义上,推动不断攀升的房价的背后黑手正是频频举起大棒的政府,主要是各级地方政府。其动力源于土地出让金,土地出让金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头戏,市政建设、各项补贴以及大小官员的腰包咸仰于此。土地出让金的急剧攀升,使得房地产商拿地成本急增,由于是卖方市场,房地产商很轻易的再通过提价把成本转嫁给购房者,所以土地出让金是关键环节。必须釜底抽薪:改变土地出让金的分成比例,比如70%上缴中央财政,20%上缴省级财政,10%自留,再将当地房价涨幅列为政绩考核的一项,料比目前的那些风急火燎的行政措施要有效。

同时,政府指定较为公允的会计师实务所(如四大)给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定期公布财务报表,特别是利润表。

对比中外房价,美国平均是2200美元/平方,瑞士是1800美元/平米,日本略高,但他们收入大大高于我国。我国虽然有城市化、人民币升值等各种利好,房价也仍然很高。类比股市,中国房价是一只市盈率很高的股票。虽然大量的购房需求具有刚性,但脱离了基本面。

个人看法: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哪怕是中期),房市将有一个小幅调整,然后继续稳步上涨。

[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6 11:49:00

很精辟

楼主说的很精辟,地方政府在推动房价上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么说用一些所谓的计量方法来评估或者预测房价是否是不可能的。

很希望和这位同学探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6 21:36:00

现在,政府正是将土地出让权收归省一级.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果.但在高利润的刺激下以及现在国内的需求逐步升高的情形下,该政策的效果并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或者远不如预期.

例如,国家对社保基金如此重视,而且惩罚力度可以说是非常之大,但社保案依然经常出现,而且金额都是相当巨大.

怎么可以把房价的问题,只靠这么一个措施就期望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6 22:57:00

我想还有一个地方向上游说的问题。

当然个人觉得这是调控的七寸,正如货币政策中的组合拳,需要配套的刺拳,左右勾拳,最后的必杀拳才不会落空拉

[em01][em01][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7 10:34:00

我认为,稳定房价,打击投机行为的手段,不是增加交易成本,而应是增加持有成本,比如建立房屋持有的累进物产税,每对夫妇的第一套房不征税,第二套20%*房产原值(购入值),第三套4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7 11:22:00
于3楼的见解也很有道理,适时建立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是一个可以考虑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