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将于近期为其美国IPO挑选承销商,拟筹资40亿~50亿美元,初步计划于2012年上半年上市。而此前不久,京东商城曾披露,规划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盈利,于2013年初IPO,融资额至少20亿美元。
  这表明,京东商城的IPO计划很可能明显加速,同时融资金额将有明显提高。这则消息由外媒发布,而京东商城和刘强东本人对此都不置可否,这更像是试探市场反应的一颗“烟雾弹”.
  有人将京东商城计划融资的金额和美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IPO(2004年谷歌的16.7亿美元)相比,其实京东商城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其市场领域是B2C(商家-消费者)无店铺的商品销售,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解决线下的问题,如仓储、物流、服务,而不是网络营销方面的问题。
  物流渠道“卡位战”
  B2C公司巨大的资金压力是怎么来的?无论是传统的商场(如西单图书大厦)、直销公司(如安利)、制造商(如中粮),还是连锁卖场(如沃尔玛、苏宁),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接近互联网。而原来纯粹意义上的B2C公司,如京东商城、淘宝商城、当当网,也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整合营销和物流、服务等环节。而正是这些不能在互联网上实现的环节,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中将仓储、递送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的京东商城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简单回顾一下京东商城的融资历程。2007年8月,京东商城获得今日资本投资,首轮融资千万美元;2009年1月,第二轮融资额为2100万美元。今年4月,京东商城又宣称获得了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DST)、老虎基金等共6家基金和个人投资共计15亿美元,这是中国互联网市场迄今为止单笔金额最大的融资。其中DST以5亿美元获5%股份,意味着京东估值达100亿美元。
  有消息称,第三轮15亿美元投资并未能全部如期到位。如果已经按原融资计划,制订了相对激进的战略投资规划,意料中的投资资金未能如期到位就可能推动其加快其他渠道融资的步伐,这很可能是京东商城加快IPO的重要原因。
    消息来源:
http://www.ipocn.org/info/201110/ipo26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