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私产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李俊
一个人通过努力赚来很多钱,但是对他的财产没有严格保护,最终会挫伤他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改革30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识到保护私产的重要性,但是认识层面还是远远不够。很多时候,人们会不经意站在道德制高点去做出一些侵犯私产的行为。
实际上,所谓的财产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公民自由权联系在一起。比如,有人花了一元买了一瓶水,这意味他对这瓶水拥有产权。他可以把这瓶水喝了,也可以倒掉,但是他不可以把这瓶水倒到人家头上。也就说,他可以在不侵犯别人权利基础上,行使对这瓶水的权利。如果他带来这一瓶水去上学,但是他班上有一位同学非常口渴,想喝这瓶水。问题就是他不同意,这个时候老师说要提倡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大家投票来决定他是否要把这瓶水让给另外一位同学。
要是从财产权角度来看,即使全班同学都同意,但是只要当事人不同意的话,那么任何人就不可以剥夺他对这瓶水的产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被灌输一种观念,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所谓的服从,就有一种被迫的意思。也就说,个人行为是被迫基础上接受了这个交易,而不是自愿。
要想社会的进步,就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人善于搞科研,有的人善于经商,有的人善于从政,我想这个社会都应该给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要保护他们创造的成果。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远远做得不到。要知道知识产权也是私产,需要保护。
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需要不断推进私有化改革。国有财产就是一个无主的财产,结果就成为少数人的私产。国有资产流失并不可怕,可怕就是源源不断的私人财产变成国有财产,从而变成极少数的财产。当年,邓小平主张的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我觉得做得非常好。私有财产制度建立起来,将对特权阶层冲击是非常大。以前,国家干部有很多特权,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之后,慢慢地减少了。我有个朋友告诉我,她陪丈夫去医院看病。有个人说自己是国家退休干部,应该照顾他,让他先看。但是那个医生不买账,叫他去排队。
一个社会只有保护私产,才有可能抵制特权的侵犯。事实上,中国在保护私产方面做得并不够。其实,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法治方面是一个重点。对于财产处理方面,往往是缺少严格的法律程序。很多时候,下位法和上位法的冲突是经常见到。
群众很多上访事件,涉及到财产领域是非常多。因此,给群众提供一个法治环境,一种制度上的规模,财产界定清楚是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当然,法治的前提就必须对公权限制,从而在各种争端之中界定清楚。
政府侵犯私产,黑社会侵犯私产,从而让民众的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如果中国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提供一个法治环境,我觉得中国经济潜力将会发挥出来。从个体智慧来说,中国人创造财富能力是非常强的,从海外华人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201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