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422 4
2005-02-20
作者:聂辉华 提交日期:2005-1-25 10:45:00
牐     这个帖子出现在中国著名的网络高地《关天茶舍》,浏览者达4000人众,回帖者82人,但是其中的争论很多是技术性的,因此转发到这里。经过作者同意哦。也让我们“领略”一下网上火拼的乐趣啊。后面附上争论完全版,链接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no01&idArticle=131754&flag=1    
——观电影《武士》有感
                 一、《武士》与经济学帝国主义            光、时间、空间,在我们的认识中,这些事物一定是永恒的存在,因为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这三样东西,世界如何成其为世界。但是,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推算,一旦光线到达“黑洞”,就会无影无踪,“黑洞”是时间和空间的终结点。这一高深莫测的物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再强大的真理、规律、原则,一旦越过了其临界点,便会无能为力甚至变成谬误。自然科学是这样,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呢?            我估计,在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学是最不愿意承认其理论也会有局限性、也会有无能为力之时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在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学较早地并且是最成功地引进了数学这种利器,使得自己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更像一门“科学”。马克思不是说过吗,一切学科只有当它成功地使用了数学时才成为一门科学。二是经济学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皇后”,成为“帝国主义者”。要让一个帝国主义者承认自己的疆域有限并且放弃既得利益总是很困难的!1992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加里·贝克尔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经济学帝国主义”达到了一个颠峰;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巴罗在其新著《不再神圣的经济学》[1]中,不但赞同“经济学帝国主义”,而且将经济学分析进一步扩展到宗教、爱情、生育、美貌等领域,十足一个“帝国主义者”!还有哪个领域经济学和经济学家还没有成功进犯呢,或者说经济学的“黑洞”在哪里?            作为一个经济学人,虽然对经济学无比热爱,但是我却一直试图发现经济学的“软肋”,直到最近看了电影《武士》之后,我突然有了答案。我发现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在道德问题上,经济学有着无法解决的悖论。尽管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用古典经济学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但是新古典经济学似乎的确没有能够成功地解析过“道德问题”。            电影《武士》的故事可以简单地浓缩为这样一个案例:一群高丽武士和中国百姓护送一位明朝公主,途中被元军追杀。元军要求交出公主,其余人便可保命。故事就在“交还是不交”、“活着还是死去”的摇摆之间轰轰烈烈地展开,场面血腥,斗争曲折,惊心动魄,荡气回肠。[2]            二、对《武士》的经济学解析            下面,我们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讨论这个典型的案例。我们假定:①生命是无价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等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个人偏好是给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个人生命最大化,且个人效用函数不存在外部性;③把“帕雷托最优”(Pareto Optimum)作为结局的最佳境界。            按照标准的经济学分析,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毫无疑问应该将公主交给元军。因为这样一来,虽然牺牲了公主一人,但是却可以使其他人包括普通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元军也可以不牺牲士兵。根据假定,效用函数是相互独立的,即他人的存活与否不会严重地影响到自己的效用。也许失去公主会使高丽武士不能得到明朝的高规格礼仪接待,从而回国会失去面子,但是至少可以保全性命。因此,从牺牲最小化和生命最大化的角度讲,交出公主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这似乎不是一个帕雷托最优的结局,帕雷托最优应该是明朝和元朝双方停止交战。[3]但是在我们讨论的这个案例中,所有人都不可能实现这个结局,这是“技术条件”的硬约束。然而,我们应该考虑到,在元军的势力范围内,在强大的元军面前,所有的武士和百姓若不交出公主,基本上都会被杀死,他们的生命就是“0”。因此,虽然牺牲了公主一人,损失了面子,但是得到的“补偿”是生命,而生命对人的效用无疑是“无穷大的”。既然在交出公主后,元军对其进行了补偿,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潜在的帕雷托最优”或者“帕雷托改进”,也是符合经济学标准的最优结果。[4]            但是我们的时代能够接受这种标准经济学的选择吗?!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对这种“牺牲他人”的行为进行谴责。事实上,影片设计了相反的最终选择结果,其试图彰显的精神与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还有多数表达谴责的人,都体现了相同的选择标准——那就是“道德”、“正义”、“正气”等价值观念。经济学不讲“道德”,因此经济学不能解释许多人类行为,某种意义上它是失败的。这里,经济学就已经摔了一个跟头。            三、“道德悖论”与经济学的“死地”            既然人是要讲道德的,那么我们就放松假设②,来考虑“道德”进入效用函数后的选择结果。我们把“道德”简单地定义为“坚持自己讲义气的原则,不出卖别人,不被武力所胁迫”。既然要讲道德,那么个人效用就是维护他人幸福和自己实现道德价值的函数,这样效用函数就不再是独立的了。通俗地说,损害他人幸福以换取自己的幸福是不被接受的,他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我们严格地假定,案例中所有武士和百姓都是讲道德的,并且道德具有比生命更大的效用。这个假定替换了原来的假定②。            现在的经济学分析是,既然道德效用大于生命效用,因此讲道德的人唯一的选择应该是,以生命捍卫道德,拼死保护公主。所以,最后武士终于和百姓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元军的进攻。这样经济学似乎圆满地解释了剧情。            但是,经济学家且慢高兴!从武士和百姓的角度讲,他们为了保护公主,不被武力胁迫,拼死抵抗实现了最大化效用——道德。但是,从公主的角度讲,却是为了自己一人的生命而牺牲了其他许多人的生命,而这是不道德的!公主如果也讲道德,就应该自己主动牺牲自己,这是她在新假定下唯一正确的选择。如此一来,一群讲道德的人为了一个不讲道德的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似乎违反了“理性人”的经济学假定;而一个要讲道德的人为了让别人讲道德自己却必须不讲道德,这又违反了我们刚才设定的“每个人都是讲道德的”的假设。我们分明看到,武士/百姓和公主的效用函数根本就是相冲突的。技术性地说,他们效用函数的联立方程组是无解的!这里,经济学不是摔了个跟头,而是陷入了“道德悖论”的陷阱中。            如果我们再放松假设,不是所有人都是讲道德的。武士要讲道德,追求道德最大化,这是一种“武士道”;普通百姓没有特别的道德约束,因此仍然以生命最大化作为假设。[5] 如果公主是讲道德的,那么公主和武士的效用函数冲突依然不可避免,他们不可能同时讲道德。公主与百姓的效用函数不是冲突的——只要公主主动牺牲,但是却无法成全武士。如果公主是不道德的,那么武士也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道德而牺牲了以生命为最大化效用的百姓。如此一来,我们的经济学分析就令我们陷入了“道德的三元悖论”了。不断放松假设使假设逼近现实的结果,不是更好地解释了现实,却恰恰让经济学理论本身陷入了无法解救的“无间道”,这何止是经济学的“陷阱”,简直就是经济学的“死地”了!如此,道德成了瓦解经济学的“黑洞”。            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4辑(总第18辑),转载请注明。            --------------------------------------------------------------------------------      [1]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2] 我们的案例从高丽武士将公主从元军手中救出来开始,这并不影响对问题的分析。      [3] 其时,明朝刚刚建立,而元末王朝龟缩于内蒙古一隅。      [4] 元军的目的就是夺回公主,我们在以后的分析中略去,这不会影响本文的结论。      [5] 这个新假定似乎有“不道德”的嫌疑,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至少比第一次放松后的假设更现实。               供稿:白鲨在线——聂辉华个人主页http://rushang.cn/baish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0 17:00: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0 17:01:00
作者:夏天的老K 回复日期:2005-1-25 12:08:57 
  公主交给元军仅仅是一个女子生命与几十个人的生命之间的衡量吗?      在那样的年代,这类事情还将牵涉到一个强大帝国的尊严,随之带来的也许是更残酷的血战。利益牵涉之广,并非设想得如此简单。      一定时期的道德往往和一定时期的集体利益相关。当然,这不等于我支持经济学帝国主义。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1-25 13:40:24 
  "追求个人生命最大化"可改为追求个人生命价值最大化.   楼主这篇文章想将道德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这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经济和道德各有自己的边界。   用道德来提出经济学的价值判断更是规范经济学的应有之义。   
作者:侧评 回复日期:2005-1-25 15:02:11 
  我们假定:①生命是无价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等同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个人偏好是给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个人生命最大化,且个人效用函数不存在外部性;③把“帕雷托最优”(Pareto Optimum)作为结局的最佳境界。   --------------------------------   ①生命是无价的——奴才的生命是无价值的。   ②个人偏好是给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个人生命最大化,——奴才的目标函数是主子的效用最大化。   
作者:老婆的乖乖虫 回复日期:2005-1-25 16:17:07 
  很明显,   我支持楼上的      很明显,楼主并没有考虑到经济学 最根本的一点,   个人偏好!!!   如果楼主把个人偏好都没有想清楚…………
作者:佛魔 回复日期:2005-1-25 16:24:40 
  这种文章能发表?呵呵,幽默
作者:虾米咚咚 回复日期:2005-1-25 16:24:44 
  moral economic
作者:夏天的老K 回复日期:2005-1-25 16:25:08 
  当然是每个人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追求生命价值最大化而非生命长度最大化。否则抽烟、饮酒、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等影响健康的举动又该如何解释?
作者:无道 回复日期:2005-1-25 20:20:22 
  侧评将楼主的伟大发现一棍打下了地狱,哈哈。      
作者:侧评 回复日期:2005-1-25 20:26:13 
     不过楼主的一些文章是写得不错的,他是我比较佩服的写手。      
作者:风尘剑 回复日期:2005-1-25 21:07:36 
  这篇文章其实写得还不错,用经济学来做影评,不落俗套。只是分析还是比较浅,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道德是经济学不可逾越的黑洞。”,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了。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1-25 23:31:48 
  1、诸位对我的文章似乎有些误读?我的本意是经济学难以分析道德问题,而不是相反;   2、我已经假定生命没有贵贱之分,因此不存在奴才与主子的效用函数的差别,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3、我说的生命最大化当然是指生命价值最大化了,可能少说了几个字引起误会。   4、我证明经济学不能分析道德的思路,是推导效用函数方程无解,或者说激励不相容。这个与其他人不同。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1-25 23:34:16 
  顺便说一下,我讨厌“写手”一词。国内的经济学散文,通常是散文加几个经济学名词;而大家(比如张五常)的经济散文是经济学逻辑加几个文学词语。前后不同,差别千里之上。至于我的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由读者判断好了。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1-26 8:42:05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准则。道德不具有商品特性,无法用价值或效用来衡量,也无法提炼出数字化的东西。因此,就根本不能建模。   既然不能建模,又何来的效用函数方程,何来的激励不相容。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1-26 9:33:06 
  不能商品化不等于不能用经济学分析,只要符合稳定偏好、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稀缺性三个条件的东西,原则上就可以用经济学来分析,要不贝克尔怎么能分析家庭伦理和抚养子女呢?我认为道德不能用经济学来分析的原因在于它在效用函数上存在冲突。      至于能否数字化,那就更不是建模和激励相容的必要条件了,试想,交易费用、效用等概念之间都难以量化,但是模型没有问题。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是有差别的,你可能把数字化与量化、数学化混淆了吧?^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0 17:01:00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1-26 9:39:46 
  经济学家借用了数学工具来分析社会问题,但那并不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只是因为,经济学家比其他社会学家善于运用工具罢了。   试想,如果聂楼主如果是数学家,那不是要写《道德:数学的黑洞》一文了吗?
作者:侧评 回复日期:2005-1-26 10:24:05 
  哦,那就当经济学家来佩服。      问题是你的逻辑里面,假设就是错误的,因此%……—*……%¥。   
作者:jydj035 回复日期:2005-1-26 11:53:12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1-26 9:39:46      经济学家借用了数学工具来分析社会问题,但那并不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只是因为,经济学家比其他社会学家善于运用工具罢了。     试想,如果聂楼主如果是数学家,那不是要写《道德:数学的黑洞》一文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楼主在热恋中,大概要写一篇<道德:爱情的黑洞>   楼主所谓的“潜在的帕雷托最优”或者“帕雷托改进”,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让国家蒙羞的武士回国后能否活得下去,即使没被处死但丧失尊严能否让自己活着等因素,也没有考虑武士心中的帕雷托最优还有可能是"成功的保护公主杀出元军的重围,既得到明朝的高规格礼仪接待保住了国家的颜面,自己又保住了小命".    楼主的第三点就更纯粹了,也不多说了,借楼上的一句话"问题是你的逻辑里面,假设就是错误的,因此%……—*……%¥。"
作者:荒川 回复日期:2005-1-26 22:19:15 
  道德与经济学是什么关系?   方法1:设定道德的效用函数,用以进行经济学分析。   方法2:用经济学来决定道德,把道德统一到经济学之中,实行彻底的经济学帝国主义。   看来,方法1可行性差,方法2虽然工程浩大,但既可以避免悖论,又可以把伦理学变成一门科学,前途无量。但是对于目前的伦理学家们是一场噩梦,他们胡说八道的自由度几乎全部被剥夺。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1-29 15:39:48 
  谢谢你们的评论,看来我们的最大争议在于基本假设,这就难怪了。人的心态有多种多样,我不可一一眷顾。但是退一步讲,即便将蒙羞纳入效用函数,我相信结论不会有大的改变。      我的假设只是尽可能地通俗化,不能照顾到所有。如果你们认为经济学可以分析道德问题,那么请举例论证。如果认为也不能,那么请证明我的分析思路有什么问题。谢谢。
作者:行走的笔尖 回复日期:2005-1-29 15:54:47 
  贩毒是个极端的例子   呵呵   你的问题实际上是利己和利他之间的二元对立的问题   我觉得根本不存在二元对立的   我觉得和政治比起来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不是那么强烈些   但经济也是讲意识形态的   比如起码的商业信用   假冒伪劣泛滥的市场经济就繁荣不过是虚假繁荣   机会资本泛滥市场就活跃不过被窝里翻跟头   富了你一人穷了万万人的   最后就你的富贵你的繁荣根本就无起码的安全保障   
作者:行走的笔尖 回复日期:2005-1-29 16:00:17 
  利己与利他之所以不矛盾   我以为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   商品容易卖也容易买我以为就是这简单的道理   在这样的相对公正合理的经济环境里   商品下的资本与劳动者都容易赚到金钱   所以劳动者的劳动力普遍规范普遍得到具体的应用   而市场也因为许多合理健康的资本显得更富有魅力   我个人的理想社会是单纯的   你的需求就是我的劳动   而我的需求你的劳动不需要我找打假办   你的劳动我无条件用人民币去承认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1-29 16:16:19 
  经济学假设人是利己的,是为了分析的方便,同时也认为这代表了多数人的行为本质,但并没有如楼上的所说,认为利己与利人是矛盾的,Smith“看不见的手”恰恰证明了利己最终导致利人,这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了。
作者:悄悄说000 回复日期:2005-1-29 16:33:50 
  诺贝尔奖不仅授予物理学、化学,也授予文学,也许授予经济学以诺贝尔奖的理由,不是因为它同物理学、化学性质的相近,而是因为它同文学性质的相近。      注: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在一个讨论经济学为什么不是科学的科学哲学家说的。
作者:悄悄说000 回复日期:2005-1-29 16:35:38 
  Alexander Rosenberg认为,经济学根本不是科学,只是一种算术化的政治。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5 17:53:20 
  有几个问题重申一下:   1、经济学不需要绝对“正确”的假设,理由说起来可能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经济学主要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因此参照物可以是虚拟的。关键在于推出可验证的假说。从这个角度讲,攻击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没有太大意义,应该是外行的做法。内行的人通常把枪口对准“解释力”。   2、我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考虑了武士的道德效用,不知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注意到。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6 9:28:30 
  效用概念是建立在心理基础上,楼主应该分析道德如何影响心理,才能谈得上效用函数的建立。但楼主却用了“武士要讲道德,追求道德最大化,这是一种“武士道”,可见楼主对经济学还未吃透。
作者:猪头绝对不卖 回复日期:2005-2-16 10:06:09 
  理性有局限,求最大利益只能在一个人具体的某些气质及其有限理性范围内分析。    我不同意聂的经济学不需要“正确”假设,假设是游戏规则,没有规则就无法游戏,解释必需要一些根基,且不同的根基可能导致不同的专业范畴,当然单攻击假设的确意义不大,因为这个讨论不清楚,最后还是要靠解释力来不完全证明假设,而且从时间上来说,假设不是自己冒出来的,而是最后依靠人对具体的解释借猪归纳分析等抽象的方法思考生成的。    老实点,承认经济学的有限边界(单未必边界清楚)。
作者:猪头绝对不卖 回复日期:2005-2-16 10:12:35 
  问一个问题想求解答:    在哪个囚徒困境里,如果两个囚犯是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且大家都明白囚徒困境的理论,那囚徒困境是否还会存在了,那个对此的理性分析是否还能解释的过去了。    那原来结局将会变的如何了。
作者:zj量子 回复日期:2005-2-16 15:23:53 
  什么是道德?   对于学者而言,做文字游戏以成就“论文”,是最不道德的。
作者:最爱是秋天 回复日期:2005-2-16 16:13:25 
  经济学是一门不道德的学问。      这就可以解释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家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小丑的问题了。
作者:七彩神仙鱼 回复日期:2005-2-16 16:40:36 
  白痴文字!!!!!   先明白道德的机制再来谈道德   真是无知者无畏
作者:饿没有 回复日期:2005-2-16 18:27:41 
  Alexander Rosenberg认为,经济学根本不是科学,只是一种算术化的政治。      同意 !         从不觉得经济学是很科学!的      看看 生产过剩时候,资本家家的做法      看看 生产不足的时候,资本家的做法      经济是人道德与现实的产物      经济不能离开道德基础!
作者:天涯知了 回复日期:2005-2-16 18:46:57 
        作者:饿没有 回复日期:2005-2-16 18:27:41      Alexander Rosenberg认为,经济学根本不是科学,只是一种算术化的政治。          同意 !               从不觉得经济学是很科学!的          看看 生产过剩时候,资本家家的做法          看看 生产不足的时候,资本家的做法          经济是人道德与现实的产物          经济不能离开道德基础!            
作者:jeremyxu 回复日期:2005-2-16 19:01:33 
  其实道德也是一种游戏规则,和所有的有效规则一样,是靠预期来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经济学作为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考量道德这种行为规范,关键在于道德约束的时效性不明显,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度量更为困难。
作者:gmmdomc 回复日期:2005-2-16 19:59:54 
  经济必须是道德的,就像政治、法律、社会、环境必须是道德的一样,否则,它真的成了人的黑洞,迫使人在黑洞中渴望和梦想。
作者:hxl2000 回复日期:2005-2-16 20:33:59 
  大家研究研究利益宁就都知道了!
作者:郝子 回复日期:2005-2-16 20:53:22 
  其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是最符合经济学道理的,如果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其中的话
作者:XsiuX 回复日期:2005-2-16 22:22:14 
  经济学上最难的一个课题就是效用函数的确定。虽然每个人的效用函数是相互独立的,可是每一个人的效用函数确是不确定的,其中可能包含许多的参数在内。假如对于荣誉这一参数的赋值很大,这就会出现宁愿放弃生命的现象出现。因此,现代的经济学还要考虑人的心理因素,前几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得奖者就会死研究前景经济学的。所以,对于道德成为经济学的黑洞,求其原因就是因为个人的效用函数的不确定性。
作者:润夏 回复日期:2005-2-16 22:39:47 
  前一段时间,偶的一个朋友突然说:人都是自私的!   其实我不否认:自私也有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以及对庸俗物质生活追求!      可能现在中国这个社会谈利色变,以至把利理解成为一个贬义词!在此环境下,怎么能去比较德与利呢?你我改变不了什么!   还是做分内的事情,不忘乎时刻铭记着相比世界很多人来说,我们坐在电脑前拍字还是幸福的很啊~(PS:多做点公益事,幸福更多人)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6 23:57:59 
  “……看来我们的最大争议在于基本假设,这就难怪了。人的心态有多种多样,我不可一一眷顾。但是退一步讲,即便将蒙羞纳入效用函数,我相信结论不会有大的改变。        我的假设只是尽可能地通俗化,不能照顾到所有。如果你们认为经济学可以分析道德问题,那么请举例论证。如果认为也不能,那么请证明我的分析思路有什么问题。”   ==============================================================   试分析如下:      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入手:人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遵从道德”所得为“荣誉”,视“荣誉”为广义的“利益”的一隅,那么道德即为经济学的一个效用函数。此时,道德即不会成为经济学的黑洞。仍以《武士》为例论证:   我们假定:①生命是无价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等同的α=1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荣誉是无价的,每个人的荣誉都是等同的β值,但个人荣誉效用略低于个人生命(β=A*α),此处假设A=1/2,即荣誉效用值为1/2;③由于国家使节的特殊意义,假定公主的荣誉代表B=1/10国家(全体国民)的荣誉、每位护送人员的荣誉代表C=1/1000国家(全体国民)的荣誉(护送人员数x,国民数y);④个人偏好是给定的,目标函数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且个人效用函数不存在外部性;⑤把“帕雷托最优”作为结局的最佳境界。     如果将公主交给元军,根据假定,综合效用E1=-1+x*1-x*1/1000*y*1/2。   因此,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讲,当955≤y≤1045时,x越接近于y,交出公主是较好的选择。当y<955或1045<y<2000时,且x>2000/(2000-y)时,可交出公主;当y≥2000时,公主则不能交矣,且y数目越大,公主越是不能交出。   明朝人口远多于2000人,因此,推荐方案:不交出公主。   若A值较小(即荣誉的效用较小),则对y数值的最低要求相应增大,但不影响基本结论。      比选方案:在一个风高月黑夜,公主只身悄悄的把自己献给元军并得以交换百姓和武士们的生命,此种情况下,受到质疑的是武士的能力、而非武士精神(武士能力的荣誉效用小于武士道荣誉的效用)。   退一步讲,假设二者等效,那么综合效用E2=-1+x-x*C*y*A+1*B*y*A,当x<B/C时,仍可为楼主的悖论给出解释;否则,该方案劣于推荐方案。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中各要素取不同值,可分别求解比选获得标准的最优结果。      反之,若认为道德只是形而上的、迂腐的、遵从道德的所得利益为零、荣誉不具任何效用(A值无穷小),那么就没得玩了,楼主的论证成立。然而,荣誉真的不具任何效用吗?现在的经济学好象已经不再是仅仅研究纯粹的、狭义的“经济人”现象了。      至于楼主认为“帕雷托最优应该是明和元双方停止交战”,这一个是博弈的问题,就此暂不进行论辩。   呵呵,问题似乎只剩一个,经济学是否承认公众人物的荣誉不仅仅代表个人荣誉。——还好,对此我们的时代是承认的。      话说回来,楼主的命题,却也不无道理:经济学解答不了道德问题,唯经济论将致使社会道德缺失,于是经济与道德存在于价值与目的的两难之间。   至此可得附加结论:之所以楼主这篇文章能够发表,可能的原因如下——   1、有关经济学的道德反思、经济伦理是一个当下比较热的话题;   2、楼主恰巧得出了一个并不错误的结论;   3、……。      得罪。欢迎批评。
作者:sh-an 回复日期:2005-2-17 0:14:38 
  顶。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7 4:06:51 
  又是一个薛兆丰之流的无知经济青年   先莫名其妙的设了一个道德概念,然后再得出一个“道德悖论”的结论,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假定   1.武士和公主都追求效用最大化(有可能是个人效用,也有可能是家庭效用,即每个人追求的效用并不必相同)   2.每个人的效用函数相互独立.   现在摆在武士面前的只有二个选择,战死或献出公主求活(摆在公主面前的也只有二个选择,牺牲自己保全武士或要武士拼命保护自己),假设战死的效用为U1,效用函数为U1=a1X1+e1.献出公主求活的效用为U2,效用函数为U2=a2X2+e2,那么在U1-U2>0的情况下,武士选择战死,在U1-U2<0的情况下,武士选择献出公主求活.   其中X1和X2分别为影响U1和U2的各种解释变量.比如是世袭武士的话,那么受忠君思想程度较重,选择战死的可能性较大,比如献出公主求活的话,全家要被处斩,那么选择战死的可能性就较大,比如有个情人或孩子等着其回家,那么献出公主求活的可能性就较大.等等.   也就是说选择战死或献出公主求活是综合各种因素,比较U1和U2的效用大小得出的结果,道德至多只是其中的某一因素而已.个人的属性不同,家庭及其它社会环境不同,结果就有可能是讲道德的人选择献出公主求活,贪生怕死之辈选择战死.同样公主选择牺牲自己保全武士还是要武士拼命保护自己,也是二者的效用大小的比较结果.            [如果公主是讲道德的,那么公主和武士的效用函数冲突依然不可避免,他们不可能同时讲道德。公主与百姓的效用函数不是冲突的——只要公主主动牺牲,但是却无法成全武士。如果公主是不道德的,那么武士也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道德而牺牲了以生命为最大化效用的百姓。如此一来,我们的经济学分析就令我们陷入了“道德的三元悖论”了。      >>此种结论根本是狗屁不通,   "他们不可能同时讲道德,只要公主主动牺牲,但是却无法成全武士">>为何要同时讲道德?如上分析,假如武士不战斗的话,全家要被处斩(也可能是其它因素),那么公主主动牺牲,正是成全武士,既可以避免全家被处斩,又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跟道德有何关系?   "如果公主是不道德的,那么武士也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道德而牺牲了以生命为最大化效用的百姓"。>>武士本来就不是只以道德来选择死和生的,公主死了跟他们的道德有屁个关系.      因此所谓“道德的三元悖论”,经济学的“黑洞”的谬论只是自己画靶自己射的把戏而已(先假设选择死是道德的,求活是不道德的),建议无知经济青年今后多加强经济学的学习.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7 9:13:34 
  RAKU8731,"武士和公主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战死的效用为U1,献出公主求活的效用为U2。”   RAKU8731的分析有经济学的味道了。但是,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建立在理性(自利)的基础上,作为一个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如何又改变自利的理性而去利他呢?   可见经济学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能用社会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加以解释。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7 9:17:25 
  朱文化,将荣誉内生化来回避经济人由自利转为利他的问题。但这样将荣誉内生化的经济人是否还是符合经济学严格的理性假设呢?恐怕有偷梁换柱之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0 17:02:00

作者:夏天的老K 回复日期:2005-2-17 9:25:27    战死并不见得没有效用。战死意味着预期生命缩短,并不代表没有意义。有人宁愿战死,正如有人愿意抽烟喝酒一样,虽然预期生命会缩短,但某些人觉得值得,这就是自利。      亚当斯密多次强调他的假设是人是“自利的”而非“自私的”,正是这个道理。从那个时候起,经济学就常常受到某些自认为道德超人的人士的批评。      所以关天里面许多对经济学的批评,同样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7 16:43:45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7 9:13:34    但是,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建立在理性(自利)的基础上,作为一个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如何又改变自利的理性而去利他呢?      >>理性=自利吗?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但绝不是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或者是上面夏天的老K所说的“自私的”基础上.比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正是说明因为人是理性的而非自利的,他让梨得到的效用比吃到大梨的效用要大,所以才会让梨.又比如马斯洛的欲求5阶段论,也说明不同的经济人追求的效用并不是单纯以金钱衡量的,有时自我价值的实现比收入更重要,但他们的行为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另外经济人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效用最大化.比如贝克的家庭经济学,已经充分证明作为一个家庭成员,追求的是家庭效用最大化,而非个人效用最大化.有学龄前孩子的已婚妇女比无学龄前孩子的已婚妇女的就业概率要小,就是一个例子.   国内经济学界的所谓的经济人的理性假设,即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是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经济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完全是不懂现代经济学所致,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种曲解.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7 17:04:03    RAKU8731,孔融让梨的故事说明了孔融对自己自利意愿的违背,说明了儒家伦理观在他身上的作用。   马斯洛的欲求5阶段论已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以上两个例子作为你对经济学经济人概念的理解的支撑。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7 17:05:09    改正,以上两个例子不能作为你对经济学经济人概念的理解的支撑。      

作者:zhang3 回复日期:2005-2-17 17:10:54    满篇不得要领。      我们观察到的没有偏好,只有选择,所以只能将选择做为偏好,那两   者就是一回事。      所以利己假设在经济学上就是公理,不可能不成立。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7 18:34:29    作者:zhang3 回复日期:2005-2-17 17:10:54              所以利己假设在经济学上就是公理,不可能不成立。      >>自说自话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7 21:21:53    谢剑龙二。   再试答:   案例中“元军要求交出公主,其余人便可保命”。也就是说,有关公主的生命或自由,元明双方有一个公共的定价市场,而且显然地,双方均认为公主生命的“价格”有附加价值(大于一个普通的生命单位,并且大于全部武士的生命,可假定公主的公共定价=武士生命+m,m大于0)。因为如果元军认为公主的生命价值小于或等于全部护送武士和百姓的价值,那么明军将乐于交出公主,但利己的元军将拒绝交换,交易同样失败。此处的m正是荣誉,经济学是认可这种饱含消费者剩余的市场定价的,所以有关荣誉的假设可行。      请指正。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7 21:31:43    1、没想到这篇文章如此多人注意。不管意见如何,作者均表示感谢。   2、剑龙二:探讨经济学的心理学基础,那主要是心理学的领域,现在行为经济学和心理经济学也在探讨,你可以看看。一般建立效用函数,只需要根据经济学的惯例进行假设。   3、猪头绝对不卖:我是说经济学的假设不需要“绝对”正确。我的文章恰恰是说明经济学是有边界的,要不为何有“黑洞”?此观点与你的想法应该一样。囚徒困境,参与人完全理性的假设的确很苛刻,但是只是假设,为了分析的方便。相信这一假设在两人有限次博弈中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4、说经济学不是科学的人,应该更多地了解现代经济学的进步,了解其被证伪的可能性,而不要被国内低水平的文章和人所蒙蔽。   5、jeremyxu:度量不是最关键的,推理及定性分析也很重要。毕竟,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度量。   6、朱文化:你不能同时假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无穷大的,既然是无价的,哪里可以比较大小呢?这是数学上的假设错误。   7、raku8731:我反对你将我和薛兆丰并提,因此你的其他话我根本不看。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7 22:20:21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7 21:31:43    7、raku8731:我反对你将我和薛兆丰并提,因此你的其他话我根本不看。      >>太搞笑了.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7 23:05:02    你觉得搞笑是吗?那么我就为你感到可惜了。看你的资料,居然是一个博士,还在海外(经济学)?可我觉得你给出的模型表明你基本没有看懂我的文章。      让我用技术性的语言来说吧。根据我在文章中的假设,公主和武士面对强敌必有一伤/死,而因为他们各自讲究道德最大化,即他们的效用函数应该是含有相互替代特征的C-D函数,而非线性函数,你第一步的假设就错了。假设公主和武士的联合效用函数为U=XY,X代表公主效用,Y代表武士效用。如果两者必有一伤/死,那么意味着X、Y应该是一正一负,或者至少是一大一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U不可能实现最大化(数学上要求当X=Y时U最大),ok?      当然,如果你根本没有学过经济学,就当我白说。可是,如果你没有学过经济学,如何对我的文章提出技术性批评?      ————————--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7 22:20:21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7 21:31:43      7、raku8731:我反对你将我和薛兆丰并提,因此你的其他话我根本不看。          >>太搞笑了.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7 23:38:45       恩,,承认偏好的多样性,生命就不是无穷大的,也不必是无穷大,看来你的这个假设我就不沿用了.直接假设生命的效用为p好了,不影响证明和结论.

作者:raku8731 回复日期:2005-2-18 0:29:09    首先你的假设就是完全错误的,你有什么根据可以认为道德是选择战死的唯一因素呢?而又有何根据认为选择求活的就是不讲道德呢?在经济学分析中,一般情况下认为道德是中立的,也就是每个人的道德水准都一样,无道德高下之分.你如果要分析道德这个主观因素对武士或公主的行为选择的影响,可以使用客观的量化的代理变量或有明确界限的质的解释变量来代替道德这个主观因素.但总而言之,分析时不能把道德作为影响武士或公主行为的唯一因素,应该加入其它控制变量.选择战死或献出公主求活是综合各种因素,比较U1和U2的效用大小得出的结果,道德至多只是其中的某一因素而已.个人的属性不同,家庭及其它社会环境不同,结果就有可能是讲道德的人选择献出公主求活,贪生怕死之辈选择战死.所谓“道德的三元悖论”,经济学的“黑洞”的谬论只是自己画靶自己射的把戏而已(先假设道德是影响选择生死的唯一因素).      另外你自己首先假定"效用函数是相互独立的,即他人的存活与否不会严重地影响到自己的效用"。又说"现在即他们的效用函数应该是含有相互替代特征的C-D函数,而非线性函数",是否前后矛盾呢?   还有假设是C-D函数U=XY的话,也可以看为是线性函数,而不是非线性函数(两边去对数,LNU=LNX+LNY),最后提醒你一下,效用函数的正确表示方法是U=U(Ux,Uy).      "如果两者必有一伤/死,那么意味着X、Y应该是一正一负,或者至少是一大一小。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U不可能实现最大化(数学上要求当X=Y时U最大)"   >>首先你假设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而不是总效用最大化,武士或公主的效用函数都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武士是比较战死的效用和献出公主求活的效用大小来选择生死,而公主是比较牺牲自己保全武士的效用和要武士拼命保护自己的效用大小来选择生死,怎么现在有改口变成总效用最大了呢?毫无逻辑.,其次,即使是求总效用最大,一正一负,一大一小有何不可?只有当X+Y一定时,X=Y时U才最大,但是Ux+Uy是一定的么?      说你是经济青年是名副其实.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8:55:34    朱文化,虽然元明双方人多势重,但主要决策权就在一两个头目手中,不存在所谓的市场或市场价格。   对公主价值的评估主要是考虑她的政治价值,这种价值评估无法进行经济核算的,因此,也不可能在双方中达到所谓均衡。   经济学人要对政治范围内的事物严格按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来操作,是无意义的,只能作为谈资。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8:57:04    “一般建立效用函数,只需要根据经济学的惯例进行假设。”   聂楼主是有点惯性思维。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9:55:15    呵呵,剑龙二这次云的不那么靠谱了.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和亲?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10:01:27    朱文化,我说的是把政治的问题交给政治学,社会问题交给社会学。   就经济学而言,研究社会制度问题的新老制度学派对于形式主义的使用问题争执不下。至今,仍未找出好的办法,就是道格拉斯·诺斯也不能很好的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来研究制度。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1:36:52    更远了。。。。俺们要成就的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事业嘛,你这样子怎么能说服得了尚在继续革命的同志呢。。。不要因为周星星是对对眼就劝人家干脆不要做人了好哦~~   其实问题的关键只在对利益的理解嘛,经济学的利益一词,由拉丁文演化为英文“interests”之前,泛指人类的各种兴趣——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兴趣是啥,偏好啊!所以“利益”是一个“综观”,而不是象中文传统的意义上只指“物质的利益”,只要承认了偏好、效用,那么剩下的就都比较的好办了。。道德与物质利益得兼的偏好加上被揭穿的风险分析可以决定能不能诞生一个成功伪君子;形式主义,形式触发灵感促进内容进化的可能、审美的偏好等等将认可形式主义存在的价值。。。   你说的还没有人家小聂的命题有说服力呢,他都被打成这样儿了(^++++^)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12:23:27    朱文化,你是学经济学的吗?   形式主义在经济学里指的是用数学形式化工具来进行逻辑推理。   经济学的效用也不如你理解的利益那么宽泛。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6:02:09    hehe,以后跟外行说话尽量说白话不要说术语嘛。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6:05:22    比如可以说工具主义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6:10:33    要不说全了,叫数学形式主义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6:16:31    胡搅蛮缠了 是不对的 呵呵 我是确实不知道形式主义,在GOOGLE之前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16:21:20    OK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17:05:44    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基础      汪丁丁      http://www.pm.com.cn/~liyansww/dzq/wdd/10.htm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8 20:45:16    1、朱文化:假设生命效用最大化与多样化偏好并不矛盾,只要其他偏好不危及生命。因此我还是坚持你不能改动我的假设,否则结论就会改变。      2、raku8731:我已经对不同情景下武士或公主的道德和效用给出了定义,你一定要坚持道德是中性的,那么我只能说我们的对话没有最基本的共识,毫无意义。顺便说一句,如果道德是中性的,好比吃饭一样,我只能说你误解了多数人心中的道德。我在文章第三部分明确说了,放松效用函数独立性的假定来讨论道德问题,才有C-D效用函数的假设,你连我文章的基本内容都没有看仔细,何必来发飙呢?我也提醒你,把我的C-D函数改为对数形式就改变了假设,这里不需要平滑波动,而且X、Y前面是否加U一点关系也没有。告诉你,在这个论坛上比你强悍的人多的是,我不惧!但是不再浪费时间来跟一个连文章都没有弄明白的人!没事的话,回家洗砖坯去吧!      3、剑龙二: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只要存在偏好稳定、稀缺性,就基本上可以进行经济分析。至于解释力,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特别提醒一句:要批评别人,先要看懂文章,否则别在这里不顾廉耻地叫骂、训斥。

作者:英雄雨来 回复日期:2005-2-18 20:53:04    老实说,看了半天,没发现有价值的批评。

作者:塔罗牌答案 回复日期:2005-2-18 23:04:21    其实问题就是出在假设条件上,聂同学只肯承认经济利益理性,不承认社会利益的理性。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8 23:16:54    巴斯喀(PASCAL,1623-1662)就已指出,信仰、伦理以及艺术之事根本不可能用实物、数量加以证明或用数学演证。   效用函数成立的条件是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连续性和强单调性,请问聂楼主,在你的文章中,这些条件都存在吗?   

作者:朱文化 回复日期:2005-2-18 23:16:57    1、朱文化:假设生命效用最大化与多样化偏好并不矛盾,只要其他偏好不危及生命。因此我还是坚持你不能改动我的假设,否则结论就会改变。   ===============================================================   是总效用最大化!!!总效用U=U生命偏好+U偏好乙+U偏好丙+U偏好庚+……,总效用尚且不能无穷大,赋予生命效用无穷大的属性有什么意义呢。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9 10:11:12    1、塔罗牌答案: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分析范式,如果我不断地扩大理性的范畴,那还叫经济学分析吗?你可以说这是学科的局限,但也是学科的特征和优势。试图囊括各种分析的学科,最后只能是什么也说不清楚地打杂烩。      2、剑龙二:我认为在个人消费可行集中,道德、生命是符合完备性、传递性(含自返性)、单调性、连续性和无餍足假设的。尽管用数学方式来表示具有一定的困难。      3、朱文化:总效用最大化不等于无穷大,在这个效用函数中,生命是不可替代的,可以把整个效用函数理解为某种拟线性形式或者高曼形式。      看来,对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和形式是争议的核心,我同意这个问题难以一时说清楚,但是大家可以逐步细化思考。这个争议显然是有意义的。谢谢。

作者:zhang3 回复日期:2005-2-19 11:44:41    还是那句话,能观察到的只有选择。      你觉得某人对A的偏好大于对B的偏好,但是某人却选择了B,于是   你迷惑了,经济学有黑洞了。      可是,你是如何能够知道别人的偏好的呢,难道是根据自己的判断?   子非鱼,你怎么就能够根据自己的体会判断别人的偏好呢?      要知道一个人的偏好,问他都是没有用的。有的人一问起来,   大义凛然,视金钱为粪土,但实际上他刚刚拍完上司的马屁就为   了涨点工资。      要知道一个人的偏好,就只有一个方法,把A和B摆在他面前让他   选择,选择A则对A的偏好大。      所以偏好,选择,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没什么黑洞之说了。

作者:剑龙二 回复日期:2005-2-19 12:30:11    聂楼主没有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消费者偏好的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连续性和强单调性是如何满足的。   再提两个问题:   1、 在基本的偏好最大化问题中,消费可行集是满足消费者预算约束的消费束的集合,请问聂楼主,这篇文章的消费者预算约束是什么?   2、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就有生产效用的生产函数,请问这里的生产函数又是什么?

作者:伏灵 回复日期:2005-2-19 14:15:27    不要把经济看成是衡量个人利益和价值绝对化的东西.   举例:一个人在一个无人的荒岛上,拥有无数的物质财富,其价值何在.

作者:岭南 回复日期:2005-2-19 17:20:05    学术是用来服务人类的,服务于人的社会时,就产生了服务于谁的问题,这就必然关系到政治了,在民主的社会损害到大众利益而只维护少数人的利益的学术是没有市场的,亦属于没道德的,只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没有推广社会的价值。

作者:夏天的老K 回复日期:2005-2-19 17:35:39    主要是楼主设定了一个包含生命在内的效用函数.....而且自行规定了偏好......而且认为这样的函数适用于大多数人(如果不是所有人的话)      但这样的假设是不存在di......福利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的效用函数......

作者:寂寞老人 回复日期:2005-2-19 17:37:26    有见解,高.

作者:夏天的老K 回复日期:2005-2-19 17:42:33    比较搞笑的是,楼主依据自己错误的假设,推出了荒谬的结论,然后说:   这个错误不是因为我的假设错误,而是经济学存在黑洞!      好玩。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05-2-19 19:40:18    1、zhang3:偏好法和选择法是确定效用函数或者需求的两种基本方法,正如你所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我采取偏好法没有什么不妥。      2、剑龙二:这里的约束条件主要是面对强大的元军,公主、武士和百姓必有伤亡。我们把道德、生命作为消费品时,可以暂时不考虑生产问题,这与主题无关。道德可以由社会生产嘛,对生命的威胁当然由元军“生产”。      3、夏天的老K:真怀疑你是否曾经看过我的文章。我假定了公主、武士和百姓都具有包含道德和生命的效用函数,但是并没有假定统一的函数形式,而且还分别讨论了不同效用函数的形式对结论的影响。你抬出什么福利经济学的效用函数来吓我,岂非可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0 17:05: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0 23:42:00

这篇文章提出大的问题,其实是经济学的一根软肋,曾经让很多打牌的经济学家都面红耳赤的争论过,可惜最后的结论还是无法统一。尽管现在许多人已经认为经济学是没有良心和道德的,但是我估计他们自己或许都觉得心虚。文章我倒是在发表与茶座前就读到过,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关于文章的讨论,看来楼主用“火拼”二字也不为过。很是激烈,许多帖子颇有技术含量,可惜有些帖子似乎没有明白文章的意思就参加战斗了,很是遗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