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6365 24
2011-11-07
在论坛上看到一位叫“天下为菊”的学术同行,发表的很多篇论文,我非常佩服。可能从我博士毕业到现在也没有发表这么多论文,这缘于我观察经济现象的视角比较局限,研究方法也相对单调。不过我确实想不明白的是,硕士阶段发那么多论文干什么,为什么不把精力放在深刻的思考和提炼问题上。可能国际经济学我是外行, 不过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发表十几篇论文可能是围绕某个科学问题展开的研究,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或许在发表几篇论文之后需要去提炼问题,而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复制经验,因为这样做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主要原因在于这么几个方面,首先阅读经典文献和论文的写作都需要花时间,花在写作上的时间多了阅读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国际经济学从宏观的视角研究可能需要变分法和控制论为基本的数学方法,如果对这些方法掌握的不娴熟可能会限制你的研究视角,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和功夫。其次,研究的重点是围绕政策还是围绕客观规律,这可能是你能否深入思考的关键因素。如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策分析或者建议方面,可能会形成一种思维惯性,这种惯性可能会阻碍你深入细致的提炼科学问题。第三是你研究问题的生命力,这与文献阅读相关性非常大,提炼有生命力的科学问题需要对以往的研究脉络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
       我在佩服之余也非常担心,过早的投入到写作中会不会适得其反,因为观察和思考科学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会被过早的局限在某个领域。加上成功投稿的经验如果容易被复制,其间包括投入产出周期为几个月的时间偏好,还有没有动力去观察富有生命力的科学问题?而且国际发表的周期一般是两年到三年,这样的时间偏好能不能适应国际发表的节奏,这可能是另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7 15:07:40
这个因人而异吧,有才就多写呗,但是垃圾确实也不少,我一直很纳闷那些垃圾期刊怎么能长期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5:19:12
他就是想去你的母校读博,然后去安徽财经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教书。

扯国际发表对他有些多余,他明确表示不想出国不想发英文期刊。

我觉得他是一个实在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有额外的奢求。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有很多不足,但目前他毕竟只是一个研二的学生,一切都还刚刚开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5:37:31
有何用?无病呻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5:48:07
楼主言辞恳切,不矫揉造作,我觉得很有道理。

发文章没有错误,而且很值得鼓励,但也应该考虑些更宏大长远的事情。

个人认为菊同学没啥错误,而且也做得很棒,主要还是大学中的评价制度害的,最关键是社会浮躁所致。不过话说回来,国外也鼓励发文章,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发表时候也未必比菊同学年龄大。

就是,个人以为,中国还是喜欢低调的人,可能大家一下子接受不了菊同学的高调,不过也没啥,社会是多样的,价值是多元的,我觉得都无可厚非。同样,对菊同学提出疑问、质疑、批评也无可厚非,呵呵。

但只要像楼主这样态度恳切,我觉得都是好孩子,都是与人为善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6:20:20
写文章很累,不管质量怎样,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根本不可能长期不停地写的,这是一种瘾,像吉林大学的隋建利,博士毕业的时候发了二十多篇,从策略的角度,他根本不需要发这么多,因为以后评职称这些毕业前的不算成果的,我认为这就是真心喜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