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984 11
2011-11-08

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

  在考虑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者时,最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市场经济能够满足公正、效率、民主、可持续性的要求。阿马蒂亚森举了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例子:从根本上反对市场就好比从根本上反对人类之间的对话(尽管只是一些废话,这些话给他人或说话者本人带来了麻烦)。交换语言、货物或者礼物并不需要什么理论支持;它们只是人们社会生活和与人交往的部分方式(除非受到了限制或禁止)。市场机制对于经济增长来说固然重要,但也是在语言、货物、礼物能够自由交换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1]
  这里,森从市场与自由联系的角度为市场辩护:市场这种经济方式体现自主参加经济交易的权利。他援引马克思在美国国内战争时期对北方的支持说明如何取得参与市场的自由——在这里是黑奴争取成为产业工人——代表着被压迫劳动者的解放。[2]森的辩护有点混淆视听。马克思当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奴隶制和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享有合法的、政治上平等的协议下进入劳动市场的自由;而后者中的劳动者受到了强制,被迫为剥削者提供劳动。但马克思也指出:劳动者贫困到除了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不得不接受资本家的剥削条件,为其工作。因此,紧接着庆祝美国奴隶的解放,马克思又写道,工人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意识到他不再是一个‘自由人’,他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时间也就是他被迫出卖的时间。‘哪怕只剩最后一丝肌肉、神经和血液,吸血鬼们的剥削也不会停止’。”[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表面的平等与内在的不平等是共生的。
  更严重的是,森宣称“人与人之间经济来往的权利”必须在市场经济中得到体现。[4]于是对市场的约束,更不用说废弃,势必侵犯人类的自由。市场交易与对话的类比将市场自然化了。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语言:如果市场也像语言那么重要,那么对它的约束或者废弃就会威胁人类社会的运行。但是森在此掩饰了某些重要区别。其实存在两种市场。卡尔波拉尼在他的经典著作《大转变》(1944)中认为,从漫长的人类历史来看,社会经济行为深深扎根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并且遵循下列的一个或几个原则——互惠、再分配、家庭所有(例如自产自销)。哪里有市场,这些原则就会通过当地贸易和长途贸易得到体现:外部贸易和当地贸易与地理距离都有关系,外部贸易用来交换无法克服地理距离的货物,其他却可以自由流动。在此情况下,贸易主要是补偿性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当地贸易和不同气候带的外部贸易都遵循这个原则。这种贸易是非竞争性的。[5]这些种类的市场隶属于更广泛的社会机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市场从其所属的社会机制中解放出来,也需要市场自身积极的拓展: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自身进行控制、调节和引导的经济制度。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有序性被赋予这种自我调节的机制……自我调节是指在市场上所有生产都是为了销售,所有的收入都来自销售所得。于是生产的所有要素都有相应的市场,不仅有商品市场(包括服务),还有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货币市场。而市场价格也分别体现为商品价格、工资、租金和利息。[6]波拉尼称土地、劳动力和货币为“虚拟商品”——他们本身不具有天然的流动性,因而不可以买卖。国家有必要在市场的基础上重新组织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波拉尼认为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的颁布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同时还要学会约束和控制市场一旦演变成自我控制系统后可能产生的破坏性作用。波拉尼认为19世纪的欧洲史就是两大流派的斗争史——“经济自由主义”(它的三大原则是“劳动力市场、金本位、自由贸易”)和“社会保护主义”,两者分别代表着“贸易阶级”扩大世界市场的愿望和“工人阶级、地主阶级”限制贸易的斗争。[7]
  波拉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视角来观察当代的新自由主义:在“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进行社会重组的政治努力,与当年维多利亚自由者为使英国社会接纳自由主义做出的努力如出一辙。他对市场做出的区分也使我们对森提出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我们需要认识的不是人类自发的商品交易中是否内生性地存在缺点,而是波拉尼所说的市场经济——类似于马克思理解的资本主义,即一个自我控制的经济制度,生产尽量多的商品和劳务来推向市场,同时还存在着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货币市场——能否与公正、得体的社会制度相容的问题。
  现在我们还很难给出答案。考虑我们曾经提出的四条要求。第一、市场经济违反了公正的要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个人所获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不仅获得生产资料的机会不平等,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也不平等,就连个人的人生机遇也严重地受到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市场发生波动的时候。不要只看到资本主义创造的财富,想一想那些在新自由时代的金融动荡中被夺去性命的人们。难怪资本主义的老牌死党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在评估各种经济制度的优缺点时,强烈反对考虑社会公正的因素。[8]第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高度集中的经济力量严重限制了民主的范围。多数平民被剥夺了与他们性命攸关的重大决定中的发言权。更可怕的是,这种民主机制不但容忍了受公司影响的政治腐败,还容忍了因ZF违背市场规律而带来的严重后果(如资本外逃)。第三,资本主义,在第一章中我提到的竞争性积累的驱使下的盲目发展,从生态的角度看无疑是难以为继的。[9]
  只有在我们考虑经济效率的时候,资本主义才显得生机勃勃(在此暂且不提衡量经济效率过程中应当考虑的破坏环境的成本因素,以显示对资本主义的公平)。前苏联和许多其他斯大林式政体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解体,使得许多左派开始接受哈耶克提出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比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计划都更具效率。[10]我会在下一节详细探讨这一认识。为了在保留市场的前提下,尽量约束市场的作用以满足反资本主义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如今出现了两种折衷方案。第一种是市场社会主义。这是一种颇受左翼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推崇的假想经济制度,在目前的反资本主义运动中还听不到对它的响应。[11]该思想的初衷是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工人除了为资本家工作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表面上是自愿的,但是实际上不平等的工作合同——但是保留资本主义市场。企业由工人联合组织接管,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销售他们的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8 14:07:22
首先应当看到的是,市场社会主义无法扫除一切不公正的根源,因为人们还是会因为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受益或受害——例如人才的自然分布,总会使某些市场参与者具有比他人更强大的市场力量。[12]更直接的问题是:市场社会主义能否作为资本主义的稳定的替代者呢?似乎值得怀疑。在经济竞争中,经济主体总是寻求相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例如进行削减成本方法的创新,从而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这些优势一般具有累加性:创新者把额外的利润又投向新的创新,以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后面。因此,竞争总是扩大经济制度中的不平等,而不是消除不平等。同时,竞争的压力本身也能带来企业间的不平等:提高生产率和削减成本的努力可能鼓励管理阶层的发展,但破坏了生产本身的合作性特征。换句话说,市场社会主义总是有回归市场资本主义的倾向。如果市场社会主义的计划能够通过相关的机构和制度设计防止上述倾向,那么它就不再与波拉尼所说的市场经济有任何相似之处了。[13]
  第二种折衷方案不过是追求市场与公正、民主、可持续性的要求之间的妥协,建立一种比“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英美自由资本主义更加受约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如维尔•赫顿的诱人方案“持股者资本主义”,就是一种模仿战后德国和日本约束市场以维持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制度。[14]就像我们在前面章节看到过的,反资本主义运动中的改革派曾经主张通过恢复国家主权和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某种类似的受管制的资本主义。波拉尼从长远的角度考察了这种主张:他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的灾难性后果——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引发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政治运动,有代表性的是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运动,“在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社会中,经济制度不再是社会的主宰,社会对经济制度的掌控得到保证”。[15]我们还可以把最近的政治运动看作同一历史循环中的又一反复。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新自由主义为了打破社会强加于市场的约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这又带动了建立保护社会利益的新管制形式的努力。
  在考虑资本主义替代者的可行性时至少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些模型与目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兼容性。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强化了“股东利益”最大化,妨碍了持股者资本主义在欧洲大陆和日本的发展,推动了面向英美资本主义模式的机构改革。[16]这并不是说国家ZF已经不可能再向“华盛顿共识”发起挑战,就像里奥•潘尼茨在他令人费解的言论中所提到的:“没有国家能够实现资本控制(除了美国)。”[17]中国对资本的有效控制使它能够相对容易地摆脱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18]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国家在经济方面的控制能力。同样,任何一个国家的挑战,都会很快受到一股及其强大的社会力量群的反对,这种力量群植根于目前的国际金融和跨国投资结构中,并受到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所以,如果发起的挑战不能够通过社会剧变,聚合成国际性的力量,将很难取得成功。毕竟,凯恩斯时代的相对人道的资本主义(至少在西方)就是两次世界大战,苏联革命和其后推行的斯大林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法西斯主义的产物。
  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假设国际性的改革取得了成功,资本主义进入了更受管制的发展阶段。只有傻瓜才会认为任何资本主义模式在人道和公正方面都是一样的。考虑过去几千年的阶级社会,再回过头看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和北美的自由资本主义,尽管存在着不公正而且不够理性,却给许多贫民带来了在20世纪初超乎想象的美好生活——虽然人们在享受这种生活改善的同时仍然因为冷战期间不断的核攻击威胁而提心吊胆。[19]但好景不长,在上世纪60年代的利润危机面前,上层资产阶级正在努力摆脱身上的种种束缚,虽然这种束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高利润、高速发展期中并不是如此明显。结果是北方国家社会保护制度被部分地削弱,资本主义得到一定扩张;在南方,却促使了更为野蛮的资本主义剥削的回归——两方面的资本主义发展都远远没有走上正轨。也许,我们能够通过大量的努力,重新对资本主义做出文明化的约束。但是这种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如何呢?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之间存在的矛盾,即它对剥削产业工人的依赖及它的竞争积累机制,与在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冲突和阶级融和之后形成的社会制度结构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与其在放任还是牵制资本主义的破坏性倾向之间左右为难,为何不干脆为资本主义找一个“更好的”替代者呢?[2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4:07:4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Oxford,1999),p.6。森在日内瓦八国峰会上引用这一点批评反资本主义运动的示威者:Guardian,19 July 2001
[2] 例如,ibid.,7,29;更多内容参见ibid.,ch.5
[3] K.Marx , Capital,I(Harmondsworth,1976),pp.415—416(the quoted phrase comes from an article by Engels)。另参见ibid.,pp.365,377—378, “Results of the Immediate Process of Production”,ibid.,pp.1031—1034,马克思在此把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劳动时间的行为与奴隶主作了比较
[4] 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p.27
[5] K.Polanyi ,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Boston,1957),p.60;参见ibid.,chs.4 and 5
[6] Ibid.,pp.68—69。Polanyi对市场经济的定义与马克思社会化商品生产的概念类似:参见 Capital,I,Parts 1 and 2
[7]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p.132,134,135;另参见ibid.,chs.6,7,12
[8] Callinicos , Equality,pp.64—79,also F.A.Hayek , The Fatal Conceit(London,1988),pp.117—119
[9] 另参见Bellamy Foster , Vulnerable Planet,chs.6 and 7,and Contre Temps,4(2002)
[10] 例如,A.Nove , The Economics of Feasible Socialism(London,1983),and R.Blackburn, “After the Crash”, New Left Review,(I)185(1991)
[11] 例如,D.Miller , Market,State and Community(Oxford,1989),and J.Roemer , A Future for Socialism(London,1994)
[12] G.A.Cohen因此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与完全社会主义相比只能算是次优的选择,尽管他认为后者不可能实现:参见Self-Ownership,Freedom,and Equality(Cambridge,1995),ch.11
[13] 此外,如Fikret Adaman和Pat Devine在上世纪2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大辩论中指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型试图接受新古典学派的经济人拥有完美信息的假设,而这一假设早已受到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有力批评:参见“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New Left Review,(I)221(1997),pp.64—73
[14] W.Hutton , The State We’re In(London,1995),and The World We’re In(London,2002)
[15]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251
[16] John Grahl在德国和日本的对抗压力上的能力持悲观态度:参见“Globalized Finance”, New Left Review,(II)8(2001),pp.41—47
[17] P.Gowan,L.Panitch,and M.Shaw, “The State,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Imperialism:A Roundtable Discuss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9(2001),p.15
[18] Yu Yongding, “China:The Case for Capital Controls”,in W.Bello et al.,eds , Global Finance(London,2000)
[19] 关于“永久军事经济”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参见C.Harman , Explaining the Crisis(London,1984),ch.3
[20] Luc Boltanski和Eve Chapiello在Le Nouvel esprit du capitalisme(Paris,1999)对资本主义历史作了循环式的解说,从中指出资本主义者的精神总是招致批评,并因此改变为新的“精神”,接着又招致新的批评,如此循环不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4:08: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Oxford,1999),p.6。森在日内瓦八国峰会上引用这一点批评反资本主义运动的示威者:Guardian,19 July 2001
[2] 例如,ibid.,7,29;更多内容参见ibid.,ch.5
[3] K.Marx , Capital,I(Harmondsworth,1976),pp.415—416(the quoted phrase comes from an article by Engels)。另参见ibid.,pp.365,377—378, “Results of the Immediate Process of Production”,ibid.,pp.1031—1034,马克思在此把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劳动时间的行为与奴隶主作了比较
[4] 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p.27
[5] K.Polanyi ,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Boston,1957),p.60;参见ibid.,chs.4 and 5
[6] Ibid.,pp.68—69。Polanyi对市场经济的定义与马克思社会化商品生产的概念类似:参见 Capital,I,Parts 1 and 2
[7]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p.132,134,135;另参见ibid.,chs.6,7,12
[8] Callinicos , Equality,pp.64—79,also F.A.Hayek , The Fatal Conceit(London,1988),pp.117—119
[9] 另参见Bellamy Foster , Vulnerable Planet,chs.6 and 7,and Contre Temps,4(2002)
[10] 例如,A.Nove , The Economics of Feasible Socialism(London,1983),and R.Blackburn, “After the Crash”, New Left Review,(I)185(1991)
[11] 例如,D.Miller , Market,State and Community(Oxford,1989),and J.Roemer , A Future for Socialism(London,1994)
[12] G.A.Cohen因此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与完全社会主义相比只能算是次优的选择,尽管他认为后者不可能实现:参见Self-Ownership,Freedom,and Equality(Cambridge,1995),ch.11
[13] 此外,如Fikret Adaman和Pat Devine在上世纪2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大辩论中指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型试图接受新古典学派的经济人拥有完美信息的假设,而这一假设早已受到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有力批评:参见“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New Left Review,(I)221(1997),pp.64—73
[14] W.Hutton , The State We’re In(London,1995),and The World We’re In(London,2002)
[15]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251
[16] John Grahl在德国和日本的对抗压力上的能力持悲观态度:参见“Globalized Finance”, New Left Review,(II)8(2001),pp.41—47
[17] P.Gowan,L.Panitch,and M.Shaw, “The State,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Imperialism:A Roundtable Discuss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9(2001),p.15
[18] Yu Yongding, “China:The Case for Capital Controls”,in W.Bello et al.,eds , Global Finance(London,2000)
[19] 关于“永久军事经济”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参见C.Harman , Explaining the Crisis(London,1984),ch.3
[20] Luc Boltanski和Eve Chapiello在Le Nouvel esprit du capitalisme(Paris,1999)对资本主义历史作了循环式的解说,从中指出资本主义者的精神总是招致批评,并因此改变为新的“精神”,接着又招致新的批评,如此循环不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4:08: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A.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Oxford,1999),p.6。森在日内瓦八国峰会上引用这一点批评反资本主义运动的示威者:Guardian,19 July 2001
[2] 例如,ibid.,7,29;更多内容参见ibid.,ch.5
[3] K.Marx , Capital,I(Harmondsworth,1976),pp.415—416(the quoted phrase comes from an article by Engels)。另参见ibid.,pp.365,377—378, “Results of the Immediate Process of Production”,ibid.,pp.1031—1034,马克思在此把资本家竭力榨取工人劳动时间的行为与奴隶主作了比较
[4] Sen , Development as Freedom,p.27
[5] K.Polanyi ,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Boston,1957),p.60;参见ibid.,chs.4 and 5
[6] Ibid.,pp.68—69。Polanyi对市场经济的定义与马克思社会化商品生产的概念类似:参见 Capital,I,Parts 1 and 2
[7]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p.132,134,135;另参见ibid.,chs.6,7,12
[8] Callinicos , Equality,pp.64—79,also F.A.Hayek , The Fatal Conceit(London,1988),pp.117—119
[9] 另参见Bellamy Foster , Vulnerable Planet,chs.6 and 7,and Contre Temps,4(2002)
[10] 例如,A.Nove , The Economics of Feasible Socialism(London,1983),and R.Blackburn, “After the Crash”, New Left Review,(I)185(1991)
[11] 例如,D.Miller , Market,State and Community(Oxford,1989),and J.Roemer , A Future for Socialism(London,1994)
[12] G.A.Cohen因此认为市场社会主义与完全社会主义相比只能算是次优的选择,尽管他认为后者不可能实现:参见Self-Ownership,Freedom,and Equality(Cambridge,1995),ch.11
[13] 此外,如Fikret Adaman和Pat Devine在上世纪2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大辩论中指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型试图接受新古典学派的经济人拥有完美信息的假设,而这一假设早已受到哈耶克和“奥地利学派”的有力批评:参见“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New Left Review,(I)221(1997),pp.64—73
[14] W.Hutton , The State We’re In(London,1995),and The World We’re In(London,2002)
[15] Polanyi , Great Transformation,p.251
[16] John Grahl在德国和日本的对抗压力上的能力持悲观态度:参见“Globalized Finance”, New Left Review,(II)8(2001),pp.41—47
[17] P.Gowan,L.Panitch,and M.Shaw, “The State,Globalization and the New Imperialism:A Roundtable Discuss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9(2001),p.15
[18] Yu Yongding, “China:The Case for Capital Controls”,in W.Bello et al.,eds , Global Finance(London,2000)
[19] 关于“永久军事经济”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参见C.Harman , Explaining the Crisis(London,1984),ch.3
[20] Luc Boltanski和Eve Chapiello在Le Nouvel esprit du capitalisme(Paris,1999)对资本主义历史作了循环式的解说,从中指出资本主义者的精神总是招致批评,并因此改变为新的“精神”,接着又招致新的批评,如此循环不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4:26:24
有人肯定会老调重弹:市场依旧是资源配置最有效形式,依旧是最有效社会生产形式。它的永久性直到地球爆炸那天。

不爽快和绕在于:谁的效率?这种弯弯绕有意思吗?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39—271)中马克思写道,“在现代制度下,生产力不仅在于它也许使人的劳动更有效或者使自然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更富于成效,而且它同样还在于使劳动更加便宜或者使劳动对工人来说生产效率更低了。”其次,一种不完全生产能称之为最有效的社会生产形式?

所以,拜托这种回复帖免发,我也不会看这种这种放置全宇宙皆准的广义相对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