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1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限额申报,无疑扩大了省级社科规划部门的管理权限,使之由“蛋糕分割”的服务生演变为“蛋糕分割”的主宰者。
从2011年申报的流程来看,省级社科规划部门掌握了两类申报指标。一类申报指标是所谓公平分配到各个学校的指标;另一类指标是所谓的“机动指标”。
对于第一类指标而言,由于是分配到各个学校的,而并没有具体分配到学校的学院。所以,各个学院之间为获得指标,不得不展开竞争,除了向省里面的评审专家送礼外,也得向省级社科规划部门的领导“公关”送礼。
对于第二类指标而言,由于是“机动指标”,完全由省级社科规划部门掌握,要想获得这些指标,必然要向省级社科规划部门的领导“公关”送礼。
当我们大家都在声讨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违规时,为什么不声讨这万恶的科研管理体制,为什么不声讨这些制度的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