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纯金融理论并不考虑人们的情感波动,认识偏见和预期这些因素常常会导致人们做出并不高明的决策。尽管知道成功的希望渺茫,但对于回报丰厚、获胜概率微小的机会,人们仍然会准备下手一搏。这从世界上到处风靡的彩票抽奖活动可以看出。因此,社会的行为方式比数理理论模型要有用的多。许多人会听从一些传言和小道消息或随大流,而并不想对一些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 本书的两位作者,一名是经验丰富的金融市场实践者,另一名是研究市场心理的专家,向我们阐述了行为金融的科学意义。该书探讨了人们在寻求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有关决策的几个问题:决策如何引起证券市场价格波动、投资者如何选择信息和交流信息。
◆预测未来: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和行为金融 ◆对资产暴露的分析:欲望和现实 ◆筑坝以抗击信息洪流:把握复杂局势的策略 ◆万物相关——评价得失也应如此 ◆人们喜欢在顺境中——满足心理需要的结果 ◆人性各异:三种类型的市场参与者 ◆一些建议:对现实成功交易的一些告诫
|
| 作者简介: |
乔齐姆·高德伯格(Joachim Goldberg),在德国投资银行业从业多年,行为金融专家。 鲁狄格·冯·尼采(Rüdiger Von Nitzsch),德国亚琛大学金融学教授,研究领域集中于人们的决策方式和证券市场心理学。著作、论文颇丰,并撰写了大量杂志专栏文章。 |
| 书 评: |
点 评 对证券市场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预测是所有参与金融市场人士的终极目标。为了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把风险降至最低,人们一直在设计日趋复杂的数学模型。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原因是所有投资决策中人们的心理因素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 作者认为,非理性决策并非因为缺乏技术性的分析工具,而是因为人们特定的行为方式作用的结果。强烈的情绪波动,如:贪婪和惧怕、对自我能力的过渡自信与超越竞争者的强烈欲望影响(压倒)了人们的认知和决策过程。 行为金融是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这种新兴的科学方法对金融界从业者在交易中控制非理性决策、预测他人行为起到的帮助作用已经证明是非常巨大的。 该书的引人入胜之处是清晰地阐述了金融市场的行为导向分析能解释技术分析的基本原理。对于每位对这一令人振奋的新学科感兴趣的读者本书实为不可缺少的著作。 ——乔齐姆·高德伯格和鲁狄格·冯·尼采
|
“行为金融”领域再添经典——文彩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此前一年,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克拉克奖授予了行为经济学家拉宾(Rabin),这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金融”理论的反应和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继2003年推出《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后,又一次推出了这个对于我国经济学界来说有些陌生的领域中的一本经典学术著作——《行为金融》。
本书的两位作者乔齐姆·高德伯格和鲁狄格·冯·尼采,一名是经验丰富的金融市场实践者,另一名是研究市场心理的实践者,他们都是行为金融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本书中他们对行为金融发生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对证券市场的变化趋势做出准确预测是所有参与金融市场人士的终极目的。为了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并把风险降至最低,人们一直在设计日趋复杂的数学模型。
作者认为,制定出非理性决策并非因为人们缺乏技术性的分析工具,而是他们特定的行为方式作用的结果。为此,作者强调:“行为金融理论并不仅仅只是讨论消化和处理信息问题,它还进一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并进一步总结:“行为金融理论就是研究信息吸收、甄别和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的学问,同时,它也研究人们的异常行为。”在作者看来,人们的这些“异常行为”大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带来的非理性。正是从这个论断出发,作者分别阐述了人们在信息吸收、甄别和处理上的心理特征,它们包括一些强烈的情绪波动,如:贪婪和惧怕、对自我能力的过度自信与超越竞争者的强烈欲望等。人们的这些心理特性,影响(压倒)了他们认知和决策的过程。作者在这个论述过程中并不停留在描述阶段,而是引入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大量事例,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作者从行为金融理论出发,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对三种类型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了介绍。作者给出的分类,给人们了解金融领域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带来了方便。作者通过40几个对话式的问答,对金融交易者提出了经验性的告诫。这些告诫有的是作者经验的总结,有的是行为金融理论的一般性结论。阅读完作者精心准备的问答,金融交易者可以掌握有效的方法,对付常犯的错误,或者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读者可以感受到,行为金融所利用的新兴的科学方法,对金融界从业者在交易中控制非理性决策、预测他人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人大网上书店:http://club.cru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