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502 3
2006-12-13

按语:原副部长现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谈到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六个问题,包括: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偏旧、外语水平偏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偏死、人文教育过弱等方面。网友们不妨也可以就教学现状谈谈你的观点。

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访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

  “到学校去看到大发展的形势心里很高兴,但是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很忧心。”曾经长期分管全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老领导周远清,仍然心系高教。近日,记者就当前高等教育如何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大发展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提高,走访了他。

  记者:您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到,1992年前到高校去的时候都愁眉苦脸,现在去的时候都兴高采烈。十几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您如何看待当年的高教改革与今天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第四次高教会的教学改革思路对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意义?

  周远清: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1992年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遗留的很多东西仍在困扰着学校。比如说投入少、改革任务重等。现在看到大家喜笑颜开,如数家珍地谈这几年的改革发展状况。这说明全国高等教育的形势总体是很好的。

  1992年开始的这一轮教育改革,与今天的高教大发展都是有联系的。第四次高教会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改革的思路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二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改革的方向是打破“一包二统”。

  第四次高教会提出的一些原则至今都是对的,比如说规模要有较大发展,体制要更加合理,质量要上一个台阶,效益要有明显提高,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体制改革打破了“一包二统”的传统办学模式,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教体系,为今天的高等教育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最近几年,部分社会舆论认为高教大发展后,教育教学质量却在下降。您如何评价当前关于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争论?

  周远清:对于近几年的大发展,我认为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当然在大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规模控制不够等。如果我们能够稍微放慢一下发展速度,多研究一些专业怎样发展、师资队伍怎样建设、就业怎么办,高教工作可能会更加有序。但是,既然已经发展起来了,就不要争论了,也没必要去争论。

  当前不少人怀疑办学质量是否下降了。我认为,争论办学质量是否下降没有必要。因为在一个短时期内去衡量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高低是很困难的。另外,也争论不清楚。其实1992年的时候就有关于教育质量的争论,我当时就不同意去争论而是要求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引导改革继续前进。一两年以后各个学校随着改革就往前走了,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因此,我们当前不应该去辩论质量是提高还是下降了,而是要集中精力去总结一下大改革大发展以后带来的一些新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前进。

  记者:当前影响高校办学质量的问题有哪些?

  周远清:一些高校的主要领导没有真正静下心来、理直气壮地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一些学校也还没有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

  一是认识还没有到位。到学校去的时候,校领导谈这几年发展谈得比较多,但是谈到今后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话就不多了。

  二是一些高校领导还没有完全从追求规模扩张的思路转过来,经济的冲动在一些学校领导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今年3月份各地报上来还需要增加的招生规模是35万,各地的“十一五规划”与教育部的规划相比每年要多招70万到80万人。也就是一股发展的劲头还很强。前几年有些地方盲目扩张,学校借了很多钱,建了新的校舍,有些校舍里可能还空空的,欠了很多钱还要想办法还账。有的学校欠了债,就想多招学生收取学费来偿还。另外,据我了解,一些地方院校70%-80%靠学费来维持学校的办学,只有20%-30%是政府的投入。这样学校招生越多可能收入越多。

  三是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对于科研的政策比较具体,诱惑力很强,而对于如何搞好教学相应的措施少得多。重科研轻教学根本的原因还是个政策导向问题。应该采取措施消除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倡导“重科研更要重教学”。

  记者: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应解决哪些问题?

  周远清:深化教学改革,我认为需要解决6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专业设置过窄。专业设置过窄是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向前苏联学习的结果。虽然前几年已经调整了两次专业目录,但有的地方在回潮,又开始纷纷设置了一些比较窄的专业。应该说要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让学生有更宽的知识面,特别是现在很多学生要考研,本科的基础就应该更宽一点,也有利于毕业生的多次就业需要。二是教学内容偏旧。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总的说还是刚刚开始,教学内容的开放也是刚开始,虽然现在大学有很多教师到外边去学习,但是学得比较多的还是人家的科研,很少真正去学习别人的教学内容。三是外语水平偏低。四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五是教学方法偏死。六是人文教育过弱。

  对于这6个问题,过去我们也进行了初步改革,但是真正要使我们的高等教育符合发展规律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做。深化教学改革还有大量的改革任务需要完成,并不是说改革已经完成了。

  记者:深化教学改革的难点、重点是什么?如何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周远清:现在深化改革的重点、难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的教师队伍中,建国初期我们自己培养的大批骨干教师基本都退休了,接班的新教师要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骨干队伍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随着这几年的大发展,每年全国高校都需要补充8万新教师,加上教师队伍的上岗培训制度不健全,新教师的素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学队伍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关键。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两三年,可能需要10年、20年。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应当区分类型,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规划。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的重点和难点。应该像以前管理体制改革和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一样,好好规划。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教学方法偏死在中国是长期存在的难题。国外对中国教育的认识和我们自己的认识都是一样的,从没有人否认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改革,不能有效地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我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会掀起一个教学改革新高潮。因为,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水平,没水平的教师怎么去搞启发式教学?不精心备课,不敢让学生提问,怎么实施讨论式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因此,这有可能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改革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可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没有相应的高水平教师也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我个人觉得这两点是现在教学改革可以着手切入、又是最关键的东西。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高校的水平不会很高。另外,要有迫切性。未来几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可能是教学质量。如果我们还不安下心来好好抓质量,我们的一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的一些人才到社会上就得不到认可了。因此,要有紧迫感。

  中央对改革的要求是很明确的,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些提高质量的计划,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样组织好、动员好,集中精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5 6:47: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3 08:59:00

我对此并不抱多大期望。

教学改革是需要一定基础的,其内在的包括教学理论基础、教材系统理论基础、专业开设的原则基础、教学评价体系基础。其外在则包括实点经验、院校协调配合、师生取得共识……等系列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5 08:18:00
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依然是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重要思想传递给未来的世世代代,怎样传递和如何传递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问题。创新与发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只是教学目标中的“附加功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5 14:28:00

原周远清部长说的:“到学校去看到大发展的形势心里很高兴,但是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又很忧心。”

实话实说,除了多建了些楼房,增加了一些教学设备,增加了好多倍数量的学生外,我还看不出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尖子人才这多年没见几个,在国际上叫响了教育科研成果没见什么,倒是认为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得到很多民众的认同,同时教育领域又增加了不少的腐败官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