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892 3
2006-12-14

各位大虾:目前我对非对称结构对合作绩效的影响很感兴趣。当然不是非对称信息下的那个KMRW模型,而是考虑在一个域(青木昌彦意义上的)内行为人之间在偏好、地位、权力、声望、威信方面有所不同的情况下,这样一种不对称对解决协调博弈的多重均衡问题的重要的启示意义。因为我感到,在某种情境下,某一个特殊人物的突出凝聚效应(也算是某种“聚点”吧!)对局中人的合作形成可能是决定性的。例如组织中领导的权威,恋爱当中的其中一个人的特殊魅力,一个小规模群体中某个长者的崇高威望,某一个人的人品等等......简单来讲,只要可以树起这杆“旗帜”,就可以在相关者之间产生聚集与合作效应。这是再直觉不过的事情了!这种聚点效应之于合作,甚至可以消除搭便车行为、道德风险等。

但据我所及,目前关于非对称结构的激励模型似乎没有。关于公共物品的林达尔配置有关的只是提供了一点线索。其它的现有文献只是Sugden的某些认识,而且只是集中在非对称博弈中的某些标识上,并不是关注行为人自身的这种非对称结构上。Schlling则主要是从域的外部来考虑外部因素对合作均衡形成的影响。无论他们谁都没有把这些模型化。没有模型化就说不清楚。

因此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这种非对称结构博弈进行模型化?我现在一头雾水,望各位大虾给指条明路?!多谢了!哪位在博弈论方面有较深的研究造诣,一定对这方面的线索有察觉。我在网上能找到的中文文献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外文资料也没找到什么线索,如谁有这方面的线索望您告诉我。我的邮箱:sunbonankai@yahoo.com.cn

斑竹别封啊

。发在这不算过分吧?[em04]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4 17:15:1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5 13:38:00
用经济学试验的方法,确定所谓“核心”魅力的模型,然后,通过它修正你的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5 14:49:00

您说的也许是办法,不过这有两个问题:一是我以前倒是想学实验经济学来着,可是现在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啊?

二是即使用实验的方法,也要先建立个一般模型哪!否则怎么验证变量呢!请考虑好了再留言好么?唉也不知斑竹看到这个帖子没有,怎么应者寥寥啊?有谁知道聂辉华老师的邮箱呢?他可能考虑过这个问题。我现在是没辙了,不知哪位大虾恳赐教啊?![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7 15:14:00

不知哪位大虾肯赐教:)

我的帖子都发出来快一周了,怎么应者寥寥啊?!是因为我的想法较幼稚不值一评还是这种考量根本就无存在的可能呢?那位大虾能赐教一二呢?谢过了先

[em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7 15:15: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