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王亚煌
在77元廉租房一度走红网络之后,北京再接再厉又出现了48元廉租房。据媒体报道,海淀区参与第五批廉租实物住房配租摇号的330户家庭将进入选房程序。此次配租的廉租房包括地处中关村核心区的中关村甲3号“熙典华庭”,这个小区的廉租房一居室个人需承担最低的是48.6元,一般的多在54元,租两居室个人需承担63.3元;低收入家庭租一居室个人承担110元左右,租两居室个人承担140元左右。
48元、54元、63元,这般耀眼的数据简直晃瞎了我们的眼。但舆论却足以说明问题,群众对48元的廉租房并没有像以往类似新闻一样分成“羡慕、嫉妒、恨”三个群体,而是清一色的表示了不满,而这种不满又主要集中在这种价格的廉租房常人根本租不到的问题上。想想也是,根本租不到的廉租房,即便再便宜,对我们也没有任何用处,但它的建设保养却花费的是我们广大无房户的纳税,又怎能叫人不产生点负面情绪呢?
所以笔者认为在各地超低价廉租房纷纷涌现,成为政绩新宣传点并大肆宣扬的背后,是地方ZF逻辑混乱,没有哲学头脑的表现。地方ZF起码在三个方面没有搞清楚现实:“饥民”需要什么、“赈灾”为谁服务、以及鱼翅与米饭的选择问题。
饥民需要什么?自然是饭。低保人群需要什么?需要一套廉价的廉租房没错,租金48元也很好,值得表扬。但是这套房子是怎样一套房子呢?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熙典华庭”笔者见过,其市场租金一居室也应当在4000—5000元波动,甚至可能更高。我们并非是反对低保人群住进豪宅,但这不是让收入并不高的人家空守着金饭碗金锅却无米下炊么?
ZF一直严格禁止转租保障房,但当租来的保障房转租所得收入比自己全家工资还要高出三倍时,又怎能让人不打这主意?我们保障低保人群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ZF既可以给低保人群配不能转租的别墅居住,也可以给其普通住房,将剩余的资金以实物或货币等更好的方式予以补助。否则,我们让人住进物业费比租金还贵的房中,不是赤裸裸的在恶心人么?
同样被恶心到的还有广大租不到廉租房的人们。在他们眼里,ZF肯为少数人提供48元的廉租房,却不肯为自己提供480元、哪怕1480元的廉租房,这无疑是让人心酸的。这实际暴露出的是保障房覆盖面过于狭小的问题,但偏偏我们的ZF在48元廉租房上表现出了“不差钱”的实力,那么为何ZF就不能将租金调的高一点点,覆盖面扩的大一点点呢?
这就又牵扯到了“鱼翅与米饭”的选择问题,同样的钱,我们可以买一份鱼翅一个人吃,也可以买一百份米饭一百个人吃。并非说不能买鱼翅,但做出选择的依据是应当按照现实社会状况来定的,我们看到廉租房的供给仍然在以摇号这种“抽奖”的方式来进行,那么在大家都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即便你买再多的鱼翅摇号给人吃,虽然被分到的概率一样,但群众还是要骂娘的。
所以在笔者看来,ZF大可以将“熙典华庭”的廉租房以市场价租出去,其所获的租金完全可以在离中关村不到7站地远的清河地区租到双倍数量的住房,面积没准还更大,物业费却更加便宜。这样一来,也许地段差了一点,但覆盖的人群却增加了一倍。
我们看到,ZF对待此类问题上的决定往往是喜欢选择鱼翅而放弃米饭的。因此,北京、上海的教育投入严重过剩,西部又严重不足;ZF喜欢投资盖大楼,不愿花钱搞民生;宁借钱修大剧院,却不愿出钱修街区文化站。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行政文化和惯性思维,因此再被移植到保障房建设中也不为怪。我们不指望这种作风能在短期之内改变,但在当前社会的住房问题上,笔者窃以为数量供给应当优先于质量供给,我们应当尽全力覆盖最多数的人群,再逐步提高质量降低房租。而不是树金碧辉煌的典型,炮制一批对着电视感恩“政策好”的小部分人群。
无论怎么说,十个人吃饭都要比一个人吃肉九个人骂娘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