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廉租房制度还有哪些障碍——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
在各地房价“涨”声一片之时,《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文件)发布了,它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被业界解读为房改转向的标志,意味着城市廉租房建设有望驶入快车道,社会各界对其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应该说,在24号文件出台之前,国家对于各地廉租房建设已有明确规定,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原因何在?为此记者深入采访了有关专家,对话廉租房建设中的疑难杂症,求解对症药方,这也许会对廉租房保障制度的进一步落实起到推动作用。
多重障碍制约廉租房建设步伐
记者: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廉租房的建设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从执行情况来看,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廉租房的建设?目前廉租房建设还存在着哪些难点?
廖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24号文件”出台前,廉租房工作落实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住房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第一,中央对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第二,缺乏专门具体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廉租房工作;第三,资金落实不够。
地方利益和地方财力制约地方对廉租房的投入
记者:对于廉租房建设进展迟缓,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与部分地方政府态度不积极,动力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应该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廖英敏:地方政府建设廉租房存在着若干问题的原因是地方利益和地方财力的考虑,土地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而建设廉租房,地方政府要放弃一部分利益,如果中央不明确责任的话,地方政府会有所顾及。同时,西部地区由于财政能力有限,在廉租房建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应该说,24号文件的出台,中央确立了地方的考核目标,比如到今年年底前,在所有设区城市,凡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租赁补贴的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这有助于廉租房建设的具体落实。
真正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
记者:国家出台的24号文件,对于廉租房的建设有了更多细化的规定,您们对于廉租房的建设有哪些积极的建议?
廖英敏:廉租房制度的彻底落实还需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细则,比如财政的资金怎么给,投资项目如何安排等。中央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地方政府廉租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包括落实的情况,落实的进度,计划的安排,资金的使用。
同时,应该积极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比如,该地区有多少低收入家庭,这些家庭的住房状况如何,要广泛的入户摸底调查,建立详细档案信息系统。地方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低收入水平线、保障方式、保障范围等事宜。
此外,不能单纯就住房问题解决住房问题,还应该和民政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同解决低收入家庭的民生问题,也要考虑他们的社会生活保障问题和生活环境等问题。
作者:李佳鹏 商艳青 来源:经济参考报2007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