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10397 18
2011-11-25
武汉和郑州的中部龙头之争早已是旧谈。如今武汉看似名正言顺成了“中心”城市,民间却仍未给太多承认,毕竟武汉作为领袖的位子还没坐得太稳。武汉与郑州两城之比较往小里说是两个经济圈的比较,大里说则是两省的比拼。在相似地理区位外,二者在优势、文化腔调,及所受诟病上都有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5 10:18:46
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20位 中部排名第二

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该书发布了去年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前50座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港、沪、京位列前三,武汉较上年度上升一位列第20位。
中部仅长沙进10强
蓝皮书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94个城市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竞争力整体快速提升,差距有所缩小。前10名城市珠三角占了3个,环渤海2个,长三角2个,东北1个,中部1个,台湾1个,其中江苏省有7个城市进入前50名。
与2009年相比,尽管香港依然独占鳌头,但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内地城市竞争力指数大幅攀升,台北竞争力排名有所下降。去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名分别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广州、天津、大连、长沙、杭州
2009年名列第7的高雄和第9位的青岛,去年分别退到第18位和第11位。长沙、杭州跻身前10名,杭州由第11名前进一位,长沙则从2009年的17名跨越到第9名,成为中部唯一进入前10强的城市。
武汉三指标排名靠前
记者从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两年历史回溯”表上发现,武汉综合竞争力上升了一位。2009年武汉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681,排名第21位。去年综合竞争力指数为0.747,名列20位,排在南京之前宁波之后。
按照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蓝皮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全国56个重点城市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科学技术、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综合区位、生态环境、商业文化、经济制度、ZF管理能力、企业管理、对外开放12个分项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武汉有3项竞争力进入全国前10强,是中部地区得分最多的城市,其中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第6,科学技术竞争力排名第10,综合区位竞争力名列第9。中部的郑州在基础设施竞争力上名列第10,合肥的商业文化竞争力全国第9,长沙的ZF管理能力竞争力全国第9。
本地学者:排名仅作参考
《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迄今已经连续发布了9届。昨日的蓝皮书发布后,武汉一些受访学者对此均持“姑且看之”的态度。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叶青教授表示,这些排名的价值仅在参考。而武汉市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典军则对报告的科学性表示怀疑,称“这只是一家之言”。
武汉市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吴永保也表示,综合评价有主观判断因素,单一指标的评价才是最科学的。他认为对这个排名不必太较真,名次好的不一定是好事,例如蓝皮书显示武汉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第6,实际上这是武汉向全国输送的人力资本,而非武汉本地可用的人力资本。再如综合区位竞争力方面,北京、上海、香港、广州、重庆、哈尔滨、天津、深圳等8个城市都排在武汉之前,这里面的科学性难以叫人信服。
吴永保说,这个综合竞争力排名是功能模块的对比,而每个模块都有分解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一对一评比才较科学,如果武汉和其他城市的差距非常大,那么这个比较对武汉来说是有价值的。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实际上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5 10:21:31
郑州不敢苟同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5 10:21:58
让论文飞 发表于 2011-11-25 10:18
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20位 中部排名第二

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该书发布了去 ...
丧失“中心”城市地位 郑州失落但不失意

核心提示:中部崛起,六省省会孰强孰弱?中部六省是“合纵连横”还是各自突围?中心城市又将花落谁家?2004年12月14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在全国率先发出的《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调查报告,经新浪网、新华网等转载后文中的深思不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重现,也引发了全国传媒的关注。
3月8日《北京青年报》刊登的《“中部崛起”的合纵连横 》一文中,采用了《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河南兴则中部兴”部分,引起北京市民的关注。当天,该报委托友邦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民认为郑州比武汉更有能力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
在3月14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的《小莉看世界》栏目中,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吴小莉就“中部崛起之河南篇”,请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再次提及《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一文所引发的龙头之争,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郑州晚报》的报道,我想也不完全是媒体的想法,它是客观的反应,为什么,因为河南省委省ZF,在考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原崛起的整个模化过程中,确实把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来决策,来推动。”
《郑州晚报》文章引发的龙头之争
在3月14日的节目中,凤凰卫视画外音称,对于未来将要得到的政策支持,中部民众无不感到振奋。而争当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政策支持的重心,则是中部民众的一个更现实的考量。2004年底,《郑州晚报》的一篇名为《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的文章引发了众多关于谁将是中部崛起龙头的争论。吴小莉提问时说,中部崛起的政策一出,各个省份都会很努力,想要争取到最高的优惠政策,都想做中部地区的领头羊。《郑州晚报》有这样一个文章,把几个城市做比较之后,提出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有一些南方的媒体和专栏的作家,显得有些不客气,觉得郑州是太过乐观了,或者是妄自尊大的感受,你怎么样看?
徐光春表示,《郑州晚报》的报道,我想也不完全是媒体的想法,它是客观的反应,为什么,因为河南省委省ZF,在考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原崛起的整个模化过程中,确实把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来决策,来推动。
中部地区的发展,现在从客观情况来看,中部几个省区,应该说包括武汉 、郑州、长沙、太原、合肥、南昌,应该说这几个都是六个省的省会。尽管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是从经济实力来说,都相差不是很大,但是作为一个省的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看无论是武汉,郑州、南昌、太原、合肥,我觉得都是能够形成经济带动力和经济辐射力的这样一些中型城市。
所以河南在考虑中原崛起的过程中,就确定了以郑州为龙头,以郑州为中心、沿着中心500公里左右的地方的有9个城市,组成一个中原城市群的这样一个隆起带,中原崛起总要有个隆起带,由中原城市群来带动我们整个河南经济的发展。除了郑州以外,有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原、许昌等等这几个城市,应该说,目前这样一种态势已经基本形成,从去年的经济情况来看,郑州发展得很快。从去年的产生收入的情况来看,在几个省会城市里面,它处在领先的位置上。
郑州和武汉的优劣
3月8日,《北京青年报》在刊登《“中部崛起”的合纵连横》一文的当天,该报委托友邦调查公司调查,中部六省的省会究竟谁是“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结果显示有39.2%的市民认为郑州会成为中心城市,其次是武汉(33.8%)。该报是这样描述的: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分别是中部六省的省会,公众认为哪个城市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呢?调查显示:选择郑州的比例最高,达到39.2%,而认为武汉将成为这一地区中心城市的比例也达到33.8%,排在第三位的是长沙,选择率为13.9%,选择太原、南昌、合肥的比例依次为6.6%、4.2%和2.3%。
在节目中,凤凰卫视画外音称,的确,从中部各省推出城市群发展策略来看,很多人都说,河南的郑州和湖北的武汉最有充当中部崛起领头羊的自觉。吴小莉也把“很多人觉得,河南跟湖北,在中部崛起的过程当中,有成为领头羊的可能。您怎么看待河南在中部崛起当中的位置,如果是河南的郑州和湖北的武汉相比的话,优势和劣势在哪儿?”这些问题抛给了徐光春书记。
徐光春认为, 湖北和河南,应该说各有自己的经济优势。郑州,这几年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但是郑州和武汉来比,我觉得郑州还要用更大的努力,才能够在某些方面,才能够赶上武汉。比如,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加快我们的新型工业的发展。现在我们郑州还是传统工业比较多一些,新兴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不如武汉,再有,在汽车工业这方面发展,也不如武汉。但是郑州的有郑州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我们中部地区,乃至于我们国家的一个区域型的商贸物流的中心。第一,郑州在这方面,有它的传统。第二,郑州在交通各区位的优势上,恐怕要略胜于武汉。再一方面,郑州与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它的辐射,也要比武汉略强一些。它对北部的南北的贯通和东西的结合方面,郑州的区位优势要强于武汉,那么从这个方面,我觉得把郑州发展成为我们国家的商贸和物流中心,应该说优势比他们强。再一个方面,郑州的优势就是在食品加工业方面的优势,也要优于武汉。
现在郑州的三全汤圆、什么思念的饺子、可以说全国各地很知名,而且大家都在吃,现在发展的势头也很好。而且它是以河南的产麦的这样一个基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的有利条件,要比武汉强。总之,目前来说,各有优势,怎么样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我觉得当前,无论郑州还是,都是一个当务之急。
中部崛起需要的政策支持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为焦点问题,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提交了该问题的提案和议案,希望国家能给中部一些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国家有关部委对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还进行了现场办理。
徐光春在节目中回答“搞好中部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的崛起,最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问题时说,从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国家从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一个是在经济布局方面,要把有一些产业放到中部地区去。比如说能源、原材料的产业,譬如说金融产业、譬如说商贸物流方面的产业,譬如说交通、运输方面的产业,我们建议要能够把中部地区作为一个重心来安排。这是一个方面的举措。第二个方面的举措,就是要投入。中部地区是我们国家主要的产粮区之一,也是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一些省,你比如说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都是我们国家粮食的重要产区。而且都是以农业为主的这样的一些省份。那么长期以来,这些省区对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为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做出了贡献。这贡献不仅有供应粮食、供应资源,而且供应了大量的劳动力。再一,由于我们国家的两元经济,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很大。所以国家对农村,对农业欠帐很多。第三方面,现在要解决我们这样一些省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发展问题,解决广大农民的富裕问题,仅仅靠粮食生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怎么样使这块地区尽快地富起来,从总体上来说,国家要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投入,要有一些优惠的政策来扶持。中部地区它处在我们国家的中部,对东西的沟通、南北的合作,它都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优先发展东部和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部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现在呢,应该轮到中部地区,享受国家的一些好的政策,为什么呢?在东部发展的时候和西部开发的时候,国家都给了一些很好的优惠政策,没有这些优惠政策,东部的发展不可能那么快,西部的开发也不可能有那么明显的效果,现在中部要崛起,同样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所以我们想,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希望国家能够给我们中部地区,能够以更多的支持。
河南的个性
“中部崛起”提出后,中部各个省份都提出自己的思路,中部的范围也有着不同的版本,最初是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然后山西省又加入其中,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认同的中部是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六省。但也有来自河北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了河北也属于中部的观点,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衡水市市长冀纯堂还提出了中部要崛起,京九铁路沿线应先行的新思路。但也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在中部省与省之间无论在发展的思维,工业的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建桥,修路,基本上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同质化很强。
在同质化很强的中部省份中,河南的个性是什么,优势又有哪些?在节目中,吴小莉再次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个性问题上,徐光春认为河南省在粮食生产、能源和交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因为河南是一个产粮大省,而且是主要以优质小麦和优质畜产品为基地的那么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河南在较之其他几个省的比较方面,它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就是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所以我们把河南的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作为我们河南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的举措。除了刚才我讲的那么几个有名的产品以外,我们还有双汇的火腿肠,还有我们华云的肉鸭,还有我们永达的肉鸡,再加上我们周口的味精,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而且已经占领了很大的市场。这不仅转化我们的农产品,而且形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一个工业产业。这个条件,目前来说,我们周边的省都不具备。
第二个优势,我们河南也是个原材料和能源的生产基地,我们河南的资源是很丰富的,煤的产量在全国处于第二位。再加上铝工业,还有其他一些优势,金属工业,也是很发达的。所以这方面的优质,从煤的方面来说,山西的优势要比我们强,但是对其他省来说,都没有我们这个优势。
第三个方面就是,交通优质。交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性的条件,目前河南有三纵三横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到2007年,河南的高速公路的总长度,会成全国的第一、二位。再我们的规划中,有三个小时的火车的快速线路,就是郑州到北京,郑州到西安,郑州到武汉。铁路这个概念来说,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会创造很好的条件,而这个优质,周边的几大城市,也是欠缺的。所以从这几方面来看,我们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能以一个更快的速度发展,存在信心。对河南的中原崛起,有创造信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5 10:23:13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5 10:31:45

区位:郑州爆发力更强且拥有更明显优势

郑州建市时间较武汉短,但发展迅速,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发展空间较大。郑州处于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是全国现代陆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和通信枢纽之一。随着陇海、京广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在郑州的形成,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城市群。郑州晚报 周悟空/制图

12月12日,许昌——平顶山——南阳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此,中原城市群内的9个城市全部通上高速公路。郑州晚报记者陈平生/图

郑东新区的楼房一栋接一栋的拔地而起,作为中原城市群领头羊的郑州正甩开步伐迅猛前进。郑州晚报记者陈平生/图

交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郑州晚报记者陈平生/图

中原城市群(河南)vs武汉经济圈(湖北)vs长株潭一体化(湖南)vs合肥一芜湖带状都市圈(安徽)vs昌九工业走廊(江西)
核心提示: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经历了珠三角、长三角、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一波波区域开发浪潮之后,现在轮到中部发力了。从此间官方和民间的热议来看,中部崛起的过程注定要烽烟四起,“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中部五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五省的省会更是摩拳擦掌,谋图抢占中部的制高点。有专家指出,无论中部的中心城市或者城市集群中心最终圈定是谁,中部要突破,则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类似东部的地区中心。但谁将会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呢,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谁将享受最后的盛宴?《郑州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独家调查。
“五国演义”拉开帷幕
扫一眼中国版图,位于心脏地带的中部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视野,就如猎奇一样,沿海边缘地区总是受到格外的青睐。但本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部崛起的口号空前响亮,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个中部省份开始暗中发力。
湖南很早就提出了“湖南向南”的概念,大有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协作圈的意图;安徽显然在地理位置上,更倾向于“大长三角城市带”;江西又早早跻身于西部大开发中成为享有优惠政策的一员;湖北发展的心情更加急迫,武汉市长李宪生在两会上疾呼:“武汉在哪里?”;中部大省河南也在去年正式提出了“中原崛起”的目标。
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是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梁与纽带,东西南北交通的融会贯通地,它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一头陷入泥沼的牯牛,仍凭你提头拽尾,如果你不垫起牛肚子,它是不可能走出泥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