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银行家(bankker.com)
第三个项目,貌似是一个叫校园通的玩意。简单的说,就是方便中小学进行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中小学生到了学校后,刷下卡,家长就可以收到一条短信,知道孩子到学校了;学生放学离校后再刷下卡,家长就知道孩子离开学校了。初次之外,还附带了一些管理功能。比如有家长会,有学生成绩需要通知,学校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以短信的形式发给家长,避免学生自己捣鬼。公允的说,这个项目已经有点靠谱了。因为,首先家长和学生出于安全角度考虑,是有需求的。学校如果进行更进一步的管理,也会有相关需求。
这个项目是网上我们看到的,网上跟上家(厂商)联系了一下,说想做代理。然后厂家就给了一些文字资料。我们整理了一下,就弄出了说明书。然后就开始跑中小学了。跑中小学,找校长,一般都见不到人,不知道那帮校长都忙啥,反正问传达室,校长总是不在,偶尔问到个教务处的,还说这事不归他们管。忙活了一阵,没打开局面。而且天天几乎求人,而且不知道该求到谁才管事。。。后来就不了了之。
总结:项目比较不错,但是输在没有经验上、没有耐心上。如果换做有经验的老油条,太容易了。想办法找到校长,许诺好回扣,校长点头,这事基本上就成了。如果更狠点,直接找教育局长或者教委、教办之类的,也许一个区的学校就可以直接拿下了。但是,刚毕业的我们,也知道社会比较黑,可能需要回扣或者送票票之类的, 但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也就是说,我们模模糊糊的知道大概的方法,但是没有具体可以的方法和步骤。之所以可以判断这个项目不错,是因为现在就我所在的D市,有学校用这个玩意。好多家长还挺喜欢。NND,不过对少年儿童的监控也已经无孔不入了,几乎没有任何空间了。
第四个项目,酒店用的点菜机。这个项目是最接近于成功的项目。点菜机可能很多人都见过,也是到了酒店之后,如果你发现你点菜的时候,服务员不是拿单子写你点的菜,而是手里拿一个类似小灵通或者手机的玩意,在上面捣鼓。那么那个机器就是点菜机。点菜机,不仅仅是可以点菜,而且是融合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的理念。客人点完菜后,服务员以信息形式发送,后厨端、传菜端以及收费端同时都会收到信息,后厨开始做菜,做好后传菜的上菜,吃饭后财务结账。点菜机系统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了全流程管理。而且,通过点菜机系统,还可以知道送进去后厨多少料,最终出了多少菜,中间损耗了多少。客户点那个菜多,以后可以主推什么菜。可以说,点菜机在餐饮业绝对是有前途的。
当时我们选这个项目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南方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应用点菜机了,按照我们的估计,D市与一线大城市和南方的一些城市可能会有个时间差,如果真是有市场的好东西,既然可以在南方应用,那在北方也一定可以应用。而且这个项目,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一个一二百平的餐饮店,做下来可能得四五万,利润大概能有一半。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这个项目当时知道的人少,没有人知道具体利润是什么样的,你多开个一两万,只要用户接受,也都没啥问题。
选定这个项目后,我们还专门从上游厂家进了一套机器过来,通过这套机器可以演示具体的操作。然后,我们又打印了几套彩色的说明书。说明书下来后,就开始跑餐饮点。我们一般都是进去后,说想找经理。店面经理找到后,我们就介绍项目。这个都比较容易。比较难的是负责任的拍板,有的餐饮老板看了之后,会说这玩意确实不错,然后问D市都谁家开始用了?这一下把我们难倒了,因为我们当时应该是最早开始推广的,要找已经用的客户,我们还真找不到,只好给客户说南方已经开始用了,咱们这边暂时还没多少店用,但以后肯定会有。如此以来,那些拍板的人一般都会说,那先等等看吧,要是其他家用了,我们也用。这样,这事就搁置下来了。也有一家总部在南方的餐饮企业,我们跑过去联系的时候,他们说南方确实有在用的,他们在等总部,看总部会不会要求统一用什么型号的。还有的新开的店,正在装修,我们跑过去了,他们说,这些设备他们也打算上,要求我们给报价,然后等他们采购,他们要采购很多东西,这套系统会和他们其他设备一块采购,要走招投标流程。。。。总之,项目有市场,但是需要我们坚持下去,一点点突破。
如果是做过市场,操作过项目的人都知道,这时候,一方面是不断的联系新店,不断的撒网,既然有市场,跑的家数多了,从概率角度,肯定会有做的。另一方面,对症下药,如果是老板说了算的,就找老板忽悠,说这套系统的各种好处,可以节省多少成本,可以避免下属做手脚之类的;如果是管理层能拍板的,就许诺事成之后的回扣之类的东西。
话说一个大好项目我们攥在手里,如果能继续跟进,坚持下去,绝对是可以赚到钱的。但这时候却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都没有钱了。我和W,都没啥收入,没毕业的时候靠家里的生活费活着,到了06年四五月的时候,马上就毕业了,如果毕业了还没有收入,就不好意思再给家里要钱了。之前折腾了几个项目,一直没有形成现金流,我们自己的钱马上就花光了,急需现金的补充。而C自己的零花钱虽然还有,但是其家里打算让其出国,他自己也有这打算,一边忙我们的事,一边准备复习雅思。大家各自现金流的枯竭,导致我们空手套白狼的游戏没法继续进行下去了。W先退出了,南下深圳了。我和C达成一个共识,没钱都没法活,我先找份正式工作,弄点钱过活,而C先备考雅思,我们俩在闲暇时间继续跟进前期一些意向客户。
虽然说是在空闲时间再继续跟进项目,但事实上,在现金流断流的情况下,我们项目,我们的公司寿终正寝了。。。。。。
现在想想,点菜机的项目没有做下去,还是挺遗憾的。如果那个项目做成了,我们几个的发展路径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按项目的利润情况,一家店就能有两三万的利润。而做那玩意,相当简单,雇个懂水电的工人帮助布线、安装设备就行,完了餐饮店自己维护即可。做成十几家店,我们就能有几十万的收入进账。就可以完成最基本的原始积累了。。。。可惜,就缺一点点钱,哪怕两三万的资金就够了。。。。06年5月左右,项目寿终正寝,07年我出去吃饭,就看到很多店在用,到08年几乎所有大点的店面都开始用了。。。。直到现在到外面吃饭,看到服务员摆弄那个点菜机给我们点菜,我偶尔还会有感慨和伤感。我们要坚持下去,需要的资金真的不多,够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就可以了,一个人1000就够了。坚持一年也就需要3万。一年之内,绝对可以出单的。
在06年7月离校之前,我们的创业结束了。。。。
对这段经历做个整体的总结吧
1、创业的时候,经验和钞票,二者缺一不可。经验,说白了,就是知道怎么混社会,知道社会的游戏规则,显规则和潜规则。校园通那样的项目,交给有经验的人做,效果会大不同的,他们知道怎么搞定那帮校长老师们。资金,创业时候也必不可少,也许不用太多,但现金要能够支持到你的项目产生利润、产生现金流。如果你的项目还没有来得及产生利润而你的现金已经枯竭了,用行话说是资金链断裂了,那么毫无疑问,你会死的很悲壮。
2、坚持和韧性很重要。现在回想,那时候我们玩公司的时候,没有全力以赴。也可能是因为没有经验,比较羞涩,虽然我们鼓起勇气,努力去跟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打交道,但坦诚的说,内心有畏惧心理,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害怕拒绝,经常在一家酒店门口走几个来回才会鼓足勇气走进去。校园通和点菜机都有可能见到利润,但我们都没有全力以赴,没有把每个机会都当成救命稻草那样紧紧抓住。现在想,点菜机项目,固然有我们看起来太嫩、太年轻的因素,但如果我们坚持,不断的跑,不停的拜访更多的店,从概率上来说,是会有可能出单的。。。。但是,我们没有坚持。。。。。这是我至今回想起来都遗憾和后悔的!我以后再也没遇到过像点菜机那样那么好的项目了,市场即将启动前期,我们离开了。。。。
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初创业时我们不懂生意。。。。。。。
未来银行家(bankker.com)
--------------------------------------------------------------
第一个阶段结束了。下个阶段会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虽然不喜欢旅游业,还是进了一家旅行社。。。。。虽然牛市在06年已经启动,但我混进证券业要等到07年。。。
补充一下 关于 C 和 W的 信息,都是年轻人,也许其他人的经历可以借鉴。
C,84年的。C是我见过的最优秀、最出色的人之一。C的父辈,曾经也算是风云人物,当时家资千万应该有了。C父辈经营过大哥大,也就是手机流行前移动通讯的玩意。C小的时候,放学了基本上都是被车直接接到酒店吃喝玩的。但是,后来因为政策变迁以及与ZF或者说垄断机构有了矛盾,C家的生意没落了。到高中、大学的时候,C的家境就比较一般了。
但在C身上,仍然可以看出那种大气和独到的眼光、深远的战略。我们的项目结束后,C全力备考雅思,可能是考了2次,通过了。然后申请了澳大利亚某学校,学了两年毕业,争取到了去瑞士联合国下属一个机构实习的机会。实习结束后,这小子又争取到了在联合国某机构工作的机会,但那种合同貌似是2年以一签或者一年一签的。中间,也因为工作关系回到过国内,搞活动的时候,和前证监会主席聊过天,亲自见过**储君。。。。。
C的发展路径,是典型的先出国,弄文凭,然后进大型机构。其操作风格是高举高打,能有更高的平台,就不选低的平台。凭C的实力,如果现在回到国内,找个大型外企进去应该很轻松。。。。。C的眼光,真不是盖的,在同龄人里,应该属于凤毛麟角。。。。前段时间,C还给我一个推荐,说有机会的话,可以进一个监管机构,填表什么的。但那时候我思考了一下,自己学历文凭始终是个障碍,英语也不是特别好。算是放弃了吧。
关于C,还有一段趣事。08年,C申请了澳洲的学校。基本搞定之后,自己跑西藏玩了。到了西藏之后,一寻思,去尼泊尔了。那时候整好奥运会,大部分人看奥运会,人家自己从西藏进入尼泊尔,然后又从尼泊尔进印度,然后从印度进巴基斯坦,最后从巴基斯坦入僵回国。人家愣是用了3个月,自己一个人把三个国家游玩了一遍。而且在游玩的那段时间,通过电子邮件和长途电话,把学校录取、澳洲签证之类的玩意搞定了。回来之后,开始换澳币,在他出国玩的那段时间,金融危机开始发酵,澳元兑美元开始暴跌,澳元与美元比值从1:1左右,跌倒1:0.6,贬值了百分之三十多,而人民币盯准美元一直很坚挺。这样人家一圈游玩下来,因为晚换澳币两个月,还省下了几万的学费。
W到深圳干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回到了D市 。到D市后转行技术开始做IT了,貌似现在也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下面管理几个人。W和C一样,也是D市本地人。W貌似现在已经买房结婚了。
--------------------------------------------------------------
C的经历,可以说明,对于年轻人来说,挣多少钱不重要(在联合国实习的时候,他是自费的,自己吃、自己住,要倒贴好几万,这对于当时的他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压力),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获得很多你靠钱搞不定的东西。也许是人脉,也许是发展机会,也许是开阔你的眼界。。。。。驾驶着F16,你就是空中猛兽;开着坦克,你就是陆战之王;光着屁股上战场,你就是活靶子。。。。这就是现实。
据C说,他去联合国实习的时候,周围实习的人,有的是哈佛的,有的是斯坦福的,有的是某发展中国家某部长的公子,有的是可能就是某国的W王子,那帮小子全跑那镀金去了。。。。
发展平台的重要性,我也工作了几年后才意识到的。。。。
接着讲故事。
06年5月左右,我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到07年7月第一次进入证券公司,一年零2个月的时间,我换了4份工作。那真是一个无头苍蝇乱撞的时期,现在想想都吓人,如果简历里那么短一段时间填上4家公司,任何一家雇主看到简历都会被吓退.
未来银行家(bankker.com)
摘自天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