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914 1
2011-11-28
汇率变动、贸易收支与就业率
——来自中美相关数据的分析(一)

2011-11-28

摘要:从一个标准的凯恩斯比较静态模型出发,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及就业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够有效地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及提高其就业率,应取决于中美两国贸易产品价格需求弹性的富缺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利用1999年第1季度以来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第一,中美贸易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数量的影响微乎其微;第二,中美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产品的互补性对就业具有较强的吸纳能力;第三,人民币急剧升值对于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和提高其就业率并非有效,敦促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美两国的贸易分工原则。

关键词:汇率变动,贸易收支,就业率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总需求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这对于贸易收支持续失衡的国家来说,外需的下降使出口变得相对萎靡,因而贸易顺差持续扩大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比如中国;同时,内需的下降也使进口额大幅递减,因而经常账户出现持续赤字的状况也能有所改观,比如美国。但是,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并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这类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而得到有效解决,相反,它使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以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美国为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华贸易逆差虽然有所减少,但至2009年仍然有月均-189.02亿美元①的数额;而失业率则持续上升,由2007年的月均4.6%上升到2009年的9.3%。②从表象来看,美国的失业率攀升似乎与对华贸易逆差存在某种统计上的联系。不仅如此,对华贸易持续逆差还被克鲁格曼(Krugman,2010)认为是由人民币汇率低估所造成的,因此美国国内乃至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ZF对人民币汇率带有操纵性的人为低估,据此,美国一些议员和学者要求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胁迫人民币升值,否则将对中国出口产品施以报复性关税。以此为背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人民币升值是否能减少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是否影响了美国的就业率?这一传导过程也将进一步地回答“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地降低美国的失业率”。

对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进而与就业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后,中国以美元标价的出口产品将变得相对昂贵,进口产品则变得相对便宜,因此出口将减少,同时进口将增加,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和美国经常账户持续赤字的局面都能得到有效改观。进一步地,在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相似度较高的情况下,美国对华产品进口的减少将能有效扩大本土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而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工人失业率。基于这种逻辑,自2003年以来就有学者指出,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中国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因而也能有效地解决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和实现制造业失业率的下降。如《经济学家》杂志(Economist,2003)的统计显示,至少在一些媒体中,中国因其经济繁荣以贸易伙伴的就业下降为代价而备受指责,中国应适当提高币值以实现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布兰查德和弗朗西斯科(Blanchard和Francesco,2005)也支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降低贸易顺差的观点;利马等(Lim、Spence和Hausmann,2006)则认为人民币升值既能帮助中国减少贸易顺差,同时也能促进中国国内经济更为平衡地发展。相对于这些观点,戈登斯坦(Goldstein,2003、2004)、戈登斯坦和拉迪(Goldstein和Lardy,2003、2005)的结论则较为激进,他们指出中国让人民币在早期本可以升值的情况下却仍然盯住美元是一种故意操纵汇率的行为,其意图在于获得竞争优势,但却阻碍了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的调整,同时也给世界其它国家带来了负面影响。客观地说,这些观点给人民币造成了较大的升值压力,特别是当这些观点被美国财政部用于政治目的时,其所带来的压力可能将在人民币升值的整个经济问题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

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在中美贸易失衡的形成机制中只是价格因素的一部分,仍然存在其它更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批判。如从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的角度,罗奇(Roach,2007)指出中国的竞争优势并不只是基于人民币汇率,它还来自于低价的劳动力成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进步的科学技术以及高速增长的人力资本和基础研究投资额;苏(Su,2004)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贸易中获得优势和利益,原因在于中国在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持续的技术进步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而不是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操纵所致。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肖(Xiao,2007)则认为中国之所以存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现象,原因在于中国的出口交易成本较低,而包括进口障碍在内的进口隐性交易成本则太高,因此,为了平衡中国的贸易失衡,必须尽力减少中国进口的交易成本。从贸易失衡的性质这一角度,周小川(Zhou,2006)指出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反映的是基本的储蓄投资失衡问题,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平衡中国的贸易收支并不能解决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问题。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只产生微乎其微的影响,如科德尔等(Coudert和Couharde,2007)。

也有观点指出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失衡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虽然货币升值将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得更为昂贵,并因此带来出口的下降,但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进口也将减少。因此,汇率升值对贸易收支失衡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如麦金农和大野(McKinnon和Ohno,1、麦金农和施纳布尔(McKinnon和Schnabl,2000)就持这种观点。

与已有文献的分析方法及相关结论不同的是,本文倾向于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否能够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的贸易赤字取决于中国对美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在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能够有效实现中美之间的贸易收支平衡,反之则相反。进一步讲,中国对美国的产品出口是否能够影响美国的就业率取决于中美贸易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即产品具有互补性的情况下,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减少能够有效促进美国的就业,反之则相反。我们通过对1999年第1季度以来美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和失业率的季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出:人民币升值并不是降低美国高失业率的有效途径,敦促中国实现人民币升值不符合中美贸易之间的国际分工原则。文章后续部分主要分析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贸易收支和就业率的关系,并对相关结论做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

二、模型推导及理论分析

基于谢建国和陈漓高(2002)所建立的标准的凯恩斯比较静态出口模型,本文假设在国际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美国。中国的出口即是美国的进口,同理,中国的进口也是美国的出口。由于本文拟将分析人民币汇率对美国进出口及其就业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美国的进出口为分析对象。

Sax=Sax(PaxYa),其中Sax表示美国出口产品的供给,Pax表示以美元标价的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Ya表示美国的总产出。这一函数说明出口产品的供给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供给能力,其中 Sax/Pax>0,表示随着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美国的出口供给将增加;Sax/Ya>0,表示随着美国总产出即供给能力的上升,美国的出口供给也将增加。令Dax=Dax(PcxYc)表示美国出口产品的国外(即中国)需求,其中Pcx表示以人民币计价的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则在人民币直接标价法下,Pcx=Pax×EE是人民币名义汇率,Yc是中国的总产出。这一函数说明美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出口到中国后的产品价格及中国的需求能力,其中Dax/Pcx<0,表示随着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升,中国的需求将下降;Dax/Yc>0,表示随着中国总产出即需求能力的上升,中国的需求将增加。结合上述供给与需求分析可知,美国最终出口量取决于美国出口供给与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需求的均衡,即Sax(PaxYa)=Dax(PcxYc)。进一步地,若令人民币实际汇率为RER,则在剔除价格因素后,RER=E·Pax/Pcx,其中PaxPcx可以分别表示为美国和中国的价格指数。我们可以推知美国出口数量的函数实际上可以表示为:Xa=Xa(YaYcRER)。同理,美国进口数量的函数也可以表示为:Ma=Ma(YaYcRER)。也就是说,美国的进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的总产出,以及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实际汇率。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出口及就业的影响

考虑出口数量函数条件下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Xa/Ya>0,即随着美国总产出的增加,美国供给能力将增强,因此美国出口数量也将增加;Xa/Yc>0,即随着中国总产出的增加,中国需求能力将增强,因此美国出口数量也将增加;对于美国出口数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则存在两种情况:

(1) Xa/RER<0,即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或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美国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产品将变得相对昂贵。此时,若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需求弹性,则出口数量将受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其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的数量下降;

(2)Xa/RER=0,即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或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虽然美国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产品将变得相对昂贵,但若出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则出口数量将不受价格的影响或所受的影响甚微,因此在这一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并不会带来美国出口产品的数量下降。

进一步地,对于出口对就业率的影响,我们构建函数La=La(XaWa),其中La表示美国因出口而发生的就业率,Wa是出口部门的工资水平。这一函数说明就业率取决于出口部门的产业扩张能力或就业吸纳能力及工人的工资水平,其中,La/Xa>0,即在出口部门中,出口数量越大,出口行业的劳动力容纳量也就越大,因此就业率也就越大;La/Wa<0,一般而言,工资水平越高,出口生产商雇佣大规模劳动者的意愿就越为不足,因此就业率也就越低。

综合上述传导过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函数中:

La=La(Xa(YaYcRER),Wa)    (1)

对各变量取一阶导数后,可得各因素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美国总产出越高,出口部门的就业率就越高;中国总收入越高,美国出口部门的就业率也越高;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则根据出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主要有两种情况:

(1) 即在美国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将导致美国就业率的下降或失业率的上升,相反,升值则能带来其就业率的上升。

(2) =0,即在美国出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带来美国就业率的上升,相反,贬值也不会增加美国的失业率。

结论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出口和就业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出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在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确实能带来美国出口的增加和就业率的上升;但在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出口和就业率则无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口及就业的影响

考虑进口数量函数条件下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Ma/Ya>0,即随着美国总产出的增加,美国需求能力也将增强,因此美国进口数量也将增加;Ma/Yc>0,即随着中国总产出的增加,中国的供给能力也将增强,因此美国进口数量也将增加;对于美国进口数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则存在两种情况:

(1)Ma/RER>0,即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或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将变得相对便宜。此时,若中国的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价格需求弹性,则出口数量将受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随着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贬值,其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下降将导致美国进口产品的数量上升;

(2)Ma/RER=0,即在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或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产品将变得相对便宜,但若出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则出口数量将不受价格的影响或所受的影响甚微,因此在这一情况下,人民币实际汇率的上升并不会带来美国进口产品的数量上升。

对于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对其就业率的影响,宜根据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的相似度作区别对待。若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产品相似性,则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必将挤压美国本土市场对该产品的生产,从而造成该类行业的失业率上升;反之,若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产品互补性,则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为该类产品的上下游产业提供了必备的中间品,从而能够使美国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得到顺利发展,这将容纳大量的就业。一般地,衡量中美之间贸易产品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最常用的方法是计算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中尤以G-L指数最为流行且简便。这种测算方法近似于衡量产业内贸易在全部贸易中所占的份额。G-L指数在0-1之间取值,越接近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而竞争性也就越强。当G-L指数为1时,表示该部门全部贸易均属于产业内贸易;而G-L指数为0时,表示该部门全部贸易均属于产业间贸易,不存在产业内贸易。不妨以θ表示G-L指数,且以0.5作为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分界点,则当θ>0.5时,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反之当θ<0.5时,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另外,设美国本土市场生产总量为Th,则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量MaTh的关系为:

Th=(0.5-θ)μMa    (2)

其中,μ为两者之间的关系乘数,满足μ>0。这一函数表明,当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时,美国进口越多,则其本土生产总量因竞争而产生的挤压就越大;反之,当中美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时,美国进口越多,其在国际分工背景下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就越能得到发挥,因而对其本土生产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强。不作区分地,我们仍然假设就业率为La,工资水平为Wa,则因美国本土市场生产而发生的就业率为La=La(ThWa),综合进口函数后可得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体现在如下函数中:

La=La((0.5-θ)μMa(YaYcRER),Wa)    (3)

在上式中,产出水平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取决于中美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θ>0.5,即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或产品具有较高相似性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如下:

     (4)





作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李子联 来源:《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28 16:22:03
你这是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