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率变动、贸易收支与就业率 |
| ——来自中美相关数据的分析(二) |
2011-11-28
即美国和中国产出水平的提高虽然带来了美国进口的增加,但由于所进口的产品与美国本土产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而进口对本土企业构成了竞争并挤压了部分市场,美国就业率因而下降。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在进口产品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美国就业率的上升:在进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则对美国就业率无影响或影响甚微,如式(5)所示:
(5)
在θ<0.5,即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或产品具有较高互补性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如下:
(6)
即美国和中国产出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带来了美国进口的增加,另一方面还由于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品具有较高的互补性,而带来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在进口产品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导致美国就业率的下降;在进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则对美国就业率无影响或影响甚微,如式(7)所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敦促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提高美国的就业率。
(7)
结论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口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进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在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带来美国进口的减少;但在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进口则无影响。
结论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就业率的影响除取决于进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外,还取决于中美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品的竞争性较强)及进口产品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确实能带来美国就业率的上升;但在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产品的互补性较强)及进口产品富有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有效提高美国的就业率,还将使其下降;在进口产品缺乏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不管产业内贸易水平如何,人民币升值都无法提高美国的就业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关于进出口的分析只考虑了“数量效应”,即只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量而不是贸易金额的影响,因此暂无涉及“价格效应”,宜做区别。
三、变量设置与统计描述
本文实证部分的研究思路是:分别以美国进出口和就业率为被解释变量,以中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工资水平为控制变量,以人民币汇率为主要解释变量构建线性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通过估计检验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此,本文所设置的变量主要包括:
EX——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以百万美元为单位。之所以以美元而不是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是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美国,以美元为计价单位更能直接明了地揭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数据来源于美国普查统计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the Census),下同。
IM——美国从中国的进口总额,以百万美元为单位。
DXM——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额,即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的差值,反映美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之所以选择净进口额而不是净出口额,是因为在所考察的样本范围内,美国的贸易收支是持续逆差,用净进口额变量可以直接取对数,有利于后文模型构建中的弹性分析。
UEM——美国失业率,用于反映美国的就业情况。在本文的分析中,以美国贸易部门的失业率作为因变量或许能得出更为精准的实证结果:但是,这一数据由于统计口径难以把握,因而无法获得。基于此,我们以美国整个国家的失业率作为分析变量。失业率数据统计对象为年龄16岁及以上的劳动者,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
RMB——人民币名义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之所以选用名义汇率而不是实际汇率,是因为名义汇率使用范围相对更为广泛,也更能直接反映汇率变动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币银行。
CY和UY——中国和美国总产出,单位分别为亿元和十亿美元。其中CY根据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当期GDP季度累计额计算而得,UY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CW和UW——中国和美国的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单位分别为元和美元。其中,CW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统计的所有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季度累计额计算而得,UW则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工人平均周工资及每周平均工作小时计算而得。

图1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进出口及失业率的关系
根据所构建的模型,我们添加工资水平和中美总产出作为实证分析中的控制变量,由于中美两国的产出和工资指标均只有季度数据,且受统计所限,中国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只有1999年第1季度以后的数据,因此我们所选择的数据样本为1999年第1季度至2011年第1季度的49个数据。利用样本范围内的数据,我们对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进出口及失业率做线性回归的散点图后(图1),可以发现:首先,美国净进口与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汇率呈反向的线性变化关系,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越大,美国净进口额就越小(如(c)图所示),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将带来美国逆差的减少,而升值则使美国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这一结论从统计意义上对克鲁格曼(Krugman,2010)等人的观点进行了有力批驳。图(a)和图(b)还显示,人民币贬值还将带来美国出口和进口的减少。由于美国的进口规模远远大于出口规模,因此虽然回归线斜率显示出口下降幅度要大于进口,但从实际规模上进口减少额则远远大于出口减少额。实际上,净进口额由价格和需求量两部分构成,因此从理论上讲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将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价格效应”和“数量效应”。从价格的角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将使美国从中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产品变得相对昂贵,同时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变得相对便宜,在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化将使得美国进口额增加,出口额减少,最终对华贸易逆差额将进一步拉大。从需求量的角度,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影响取决于美国对华进出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若美国对于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也不具有弹性,即价格的变化并不会影响中美两国居民对各自产品的消费需求或者影响程度极小,则需求弹性的缺乏不仅不能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反而会使其贸易收支恶化;反之,在进出口产品富有价格—需求弹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则有可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但这一情况不符合图1中的(c)图所揭示的结论。
其次,美国失业率与人民币汇率也呈反向的线性变化关系,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越小,或者说人民币升值,则美国的失业率就越高。人民币升值将使得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以美元标价的半成品价格上升,这对于以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等)为对华主要进口形式的美国来说,半成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得厂商不得不裁减雇用工人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发挥“价格效应”造成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如布鲁诺(Bruno,1979)和冯·维金伯根(van Wijnbergen,1986)。因此,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关系是:人民币汇率越大即人民币汇率越贬值,美国失业率将越低;反之,敦促人民币升值则会使美国国内失业率攀升,见图1中的(d)图。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过贸易收支渠道影响美国就业率主要发挥的是“价格效应”,即人民币升值提高了美国从中国进口以美元标价的产品价格,边际成本的提高使得美国厂商不得不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造成失业率的增加。另外,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因此,对人民币进行升值施压并不具有经济学理论基础。
四、实证分析
从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进出口及失业率存在反向的线性变化关系,但要进一步地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则需进行进一步地实证检验。特别地,我们将不仅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出口和进口的影响,还将考察其对进出口贸易的净效应,即分析其对净进口的影响。添加相应因变量的滞后阶后,可得基本模型如下:
LogEXt=C+α1LogRMBt+α2LogCYt+α3LogUYt+α4Log(CW/UW)t+α5LogEXt-1+εt
LogIMt=C+β1LogRMBt+β2LogCYt+β3LogUYt+β4Log(CW/UW)t+εt
LogDMXt=C+λ1LogRMBt+λ2LogCYt+λ3LogUYt+λ4Log(CW/UW)t+εt
LogUEt=C+η1LogRMBt+η2LogUYt+η3Log(CW/UW)t+η4LogUEt-1+η5LogUEt-2+εt其中,C为常数,α1、α2……、α5,β1、β2……、β4,η1、η2……、η5,λ1、λ2……、λ4为回归系数,反映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εt为残差项,符合白噪音过程。
对各变量取对数并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只有出口(EX)在5%的水平下是平稳的,其它变量均接受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对这些变量取差分并进一步检验后则发现,进口(IM)、净进口(DMX)、美国总产出(UY)、中美相对工资水平(CW/UW)和失业率(UE)在10%水平内是一阶平稳的,而人民币名义汇率(RMB)和中国总产出(CY)则在二阶条件下拒绝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是二阶平稳的。③在上述四个基本模型中,虽然各变量的平稳阶数不一致,但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并将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后发现,所有的模型都是平稳的,见表1。这一检验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变量不是水平平稳的,但对其进行线性组合后却是平稳的,因而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避免了伪回归的出现。
表1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进出口及失业率的关系检验
变量 | 出口 (LogEXt) | 进口 (LogIMt) | 净进口 (LogDMXt) | 失业率 (LogUEt) |
C | -15.9553 (-4.0382) | -28.5052 (-12.8476) | -30.1508 (-10.1584) | 1.9692 (1.6552) |
LogRMBt | -0.7015 (-2.0883) | -2.2301 (-7.3699) | -2.7130 (-6.7023) | -0.3021 (-1.9740) |
LogCYt | 0.6840 (3.8458) | 0.9840 (6.0356) | 1.0657 (4.8860) | |
LogUYt | 1.3382 (2.2409) | 2.5315 (10.2643) | 2.4798 (7.5160) | -0.1235 (-1.1636) |
Log(CW/UW)t | -0.3077 (-1.9726) | -0.5500 (-3.8348) | -0.6245 (-3.2548) | 0.0361 (0.8840) |
LogEXt-1 | 0.3885 (2.8862) | | | |
LogUEt-1 | | | | 1.5489 (12.2459) |
LogUEt-2 | | | | -0.6422 (-5.2677) |
拟合优度 | 0.9851 | 0.9816 | 0.9643 | 0.9842 |
调整后的拟合优度 | 0.9833 | 0.9799 | 0.9611 | 0.9822 |
D.W值 | 1.6309 | 1.8651 | 1.7366 | 2.3039 |
F.值 | 556.121 | 586.0468 | 297.0990 | 509.6756 |
相伴概率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残差单位根 | 平稳* | 平稳* | 平稳* | 平稳* |
注:*表示在1%水平下拒绝存在一个单位根的假设。
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进出口贸易及失业率的回归效果较为理想。首先,从拟合优度来看,各模型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如表1所示,各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0.96以上,这表明美国进出口贸易及失业率与人民币汇率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人民币汇率变动能够大部分解释美国进出口贸易及其失业率的变化。其次,从D.W.值的数据来看,在添加了相应因变量的滞后阶以后,所有模型的数值均在非自相关检验的经验阈值以内,因此,各模型能够有效拒绝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也就是说,各模型在设置上是非自相关的。最后,从各变量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来看,各模型中的估计系数除了美国总产出和中美相对工资水平对于失业率的影响不显著外,其它系数均能通过10%显著水平以内的t值检验。这就是说,在模型中,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出口贸易及失业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作者: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李子联 来源:《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