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第三节 究竟什么是剩余产品<o:p></o:p></FONT></H3>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要讨论原始社会中有无剩余产品的问题,自然首先应当弄清楚究竟怎样来定义剩余产品。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一般常识问题。所谓剩余产品,是指“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劳动产品中除去必要产品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就是剩余产品,表面看来,理解剩余产品的定义并不困难。<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人类始终为了自己的需要而生产,人类永远不会为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生产,而且只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一天,人类就一天也不能停止生产,从这一观点看,人类所生产的一切产品都是必要产品。如果不是因为某种必需的原因,人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浪费时间去生产它们呢?<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那么怎么理解剩余产品呢?在我看来,在连续的、持久的、整体的意义上,似乎很难说人类拥有剩余产品,很难说人类生产的产品满足了人类的需要。在绝对的意义上,可以说人类是没有剩余产品的。只是在相对的意义上才能对此进行探讨,讨论剩余产品,只能是就局部的、暂时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之内而言。所谓剩余产品,就是一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中满足了这段时间内的需要以外多余的部分。这个一定时间,可以说就是生产这些全部劳动产品的时间。<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的区别完全是相对的,只是对一定时间而言,这部分必要产品才表现为剩余产品,这一部分仍然是必要产品,但它在一定时间内不被消费或使用。一种产品是否是剩余产品,似乎应当与这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的周期联系起来考虑,所以说剩余产品不但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也是一个历史学的范畴。<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举一个例子来具体的说明应该怎样来理解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也许会使问题变的更加容易理解。现在假定有这样一个原始氏族公社,他们一天如果能够采集一百公斤的食物,就可以满足公社全体成员的需要。让大家都能吃饱。他们在每一天生产劳动中得到的食物总量,是不相同的。有时劳动一天获得的食物少于一百公斤,而大多数的日子里,获得的食物都应多于一百公斤。<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这个公社在一个某种水果丰收的季节,一天他们采集了三百公斤水果,这一天他们只吃了一百公斤。那么他们这一天就拥有了二百公斤的剩余产品,这二百斤的剩余产品,只不过是对这一天而言。这个公社一天中的劳动,生产出了足够吃三天的食物,其中一百斤必须用来满足当天的食物需求,也就是所谓的必要产品,其余二百斤就称为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可以满足他们未来两天的生活需要,如果他们决定休息两天,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他们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未能找到食物,他们就可以依靠食用这些水果,使自己不至于挨饿,在这两天里这些剩余产品就成为必要产品。<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这些水果适合于较长时间的存放,比如说几个月,或者是这个公社的人们掌握了较长时间内保存这种水果的方法,那么,这些水果就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作为剩余产品存在,直到有一天被人们吃掉,这时它们就成为必要产品,而不再是剩余产品了。如果第二天人们继续进行生产劳动,又获得了三百斤食物,那么他们就又有了二百斤新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数量就增加了一倍,如果人们学会了长期保存这些食物的方法和稳定的获得这些食物的能力,剩余产品就会越来越多,自然,他们的食物供应就有了保障。<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因此可以说,剩余产品就是劳动产品补偿消耗部分多余出来而尚未进入消费过程的必要产品,是备用的必要产品。剩余产品和必要产品,完全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两者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什么是剩余产品?要给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比较精确的定义,是颇费踌躇的;尚有待于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这里只能尝试着提出一个初步的看法: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劳动产品在满足了原来消费水平以后尚有多余的部分,就可以称为剩余产品。那么什么是一个生产周期呢,所谓一个生产周期,乃是指从第一个生产周期结束到第二个生产周期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具体来说应当从一种产品生产出来并进入消费,一直到下一次生产完成为止。而一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同样,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也常常是不相同的。其具体情形取决于该产品本身的特性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采集和渔猎为生,每天都要进行这种生产活动。如果这一次或一天的采集到的果实或猎获的动物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吃饱了以后还有剩余,这就是剩余产品。这时的生产周期可以是一次狩猎活动或一次采集行动,可以用一天或更短的时间来计算。这一时期,每一天,每一次采集、渔猎都应该有收获,都应该得到产品,填饱肚子的这一部分就是必要产品,剩余的部分,当然就是剩余产品了,否则,需要就得不到满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饿肚子。一天的采集或狩猎一无所获,那就是这一天既没有必要产品,也没有剩余产品。<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最初的人类,居无定所,也没有合适的容器,可能并不需要特意生产多余的食物,如果你随处可以找到食物饱餐一顿,你又何必采集多余的果实,又要携带,又要保管,岂不是多此一举,自寻烦恼?大自然就是你的天然食品库,并且保管的比你更好。<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最初的人类很可能每天为都要获得食物而劳动,曾经有过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而到原始农业时期,生产周期就明显延长了。当你种下一片麦田,你天天去照料,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但你这些劳动不会天天有收获,在小麦成熟并收割脱粒以前,你除了付出,不会得到你所预期的劳动产品。这一生产周期是由小麦的生长周期所决定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你依赖种植这些小麦为生。那么在小麦成熟以后,就可知道有没有剩余产品,如果到下一年小麦成熟的季节,你需要一千斤小麦维持生活,而你收获了一千五百斤,其中一千斤小麦是必要产品,它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保证你的生活需要,其余五百斤小麦就是你的剩余产品。你当然不会把它们扔掉,因为它们对你是很必要的。它可以使你更容易地多生养一个孩子,也可以用这些小麦饲养家畜,可以使你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去从事新的创造,新的探索。并且它可以使你有更大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下一周期小麦减产造成的风险。今天的剩余产品,明天就会变成必要产品。今年的剩余产品正是明年的必要产品。<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人类历史上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如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都位于温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人们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小麦则是秋种、夏收。农业的丰歉关系到家计民生,在这里大部分农作物都是一年一熟,人们逐渐习惯用一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计算收成,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人们总是在一年结束的时候,算一算自己的或是全家的收入和支出,多于支出的部分自然可以认为是这一年的剩余产品。但是实际上,生产周期的长短是与生产一种产品所需的时间决定的,因此各种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生产周期。<o:p></o:p></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