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115 13
2006-12-18

认为原始社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除后期外)根本不存在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是目前原始社会经济学方面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也没有说过原始社会没有任何剩余产品,更没有说过剩余产品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前提。但是我国的各种教科书却一直持有上述观点,因此考察人类原始社会中是否始终存在剩余产品以及剩余产品与阶级起源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课题。

第一节 一个极其重要而被忽略的观点

在这里将要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几个根本性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是属于原始社会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些观点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出现这些情况,也不能说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多少应该负有一点责任。但是创立这样一个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出现一些疏忽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马克思、特别是恩格斯,在其晚年也反复指出了他们的疏忽。但是马克思的同志、战友和学生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由于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我看来,似乎没有真正领悟马克思理论的真谛,在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无意之中曲解和误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进步和创新,自然而然的会把这些问题提到理论工作者的面前,研究、探讨并阐明这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继续进步所要求和决定的,更是时代对于社会科学提出的挑战。

下面是几十年来在我国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经济学观点, 一直被当作科学真理而被千百万人所接受,在经过仔细而慎重的研究以后,我不得不十分遗憾的指出,在真理和科学的意义上,在马克思学说的意义上,这些观点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劳动生产率很低,氏族公社成员通过狩猎和采集所获得的产品非常稀少。为了保证每个公社成员都能够生存下去,只能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人们生产的全部产品,除了用以维持自身生存的最低需要外,没有什么剩余。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产品的交换。”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 target="_blank" >[1]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自身需要以外,有了一定的剩余。”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2" target="_blank" >[2]

“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出现了剩余产品,有了剥削的可能,。于是,战争中被抓来的俘虏,不再简单将其杀掉,而是使其成为奴隶。”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3" target="_blank" >[3]

“私有制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漫长时期里,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没有或很少剩余产品,不存在私有制。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增多,氏族公有的剩余产品逐渐变为氏族首领所私有。”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4" target="_blank" >[4]

这里提出了四个原始社会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一:原始社会没有剩余产品。

二: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三:原始社会人们只能维持自身的最低需要。

四:剩余产品出现,使剥削成为可能,使私有制成为可能。

对几十年来正统经济学家所持的原始社会经济学的这四个主要观点,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四个观点是不十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学说的,是不够科学的。

如果说过去这些观点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和合理的因素,那么今天是应该更加准确和严密的表述这些理论的时候了。

目前在中国的各种教科书中,从初中《思想政治》教科书到高等院校的经济学、哲学、历史学教科书,从通俗读物和《大百科全书》的有关各卷的有关章节中都可以看到否认原始社会存在剩余产品的论述。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认为“在原始社会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以外,没有剩余,根本不可能产生剥削和阶级。”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5

一个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就开始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初中《思想政治》课本中这样认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的劳动产品没有剩余。战争俘虏不能提供剩余产品,所以才被杀”。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6" target="_blank" >[6]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劳动产品没有剩余,每个氏族成员都必须直接参加生产劳动。”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7" target="_blank" >[7]

“在原始社会,劳动者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极为有限,获得的劳动果实满足不了生存的需要。”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8" target="_blank" >[8]“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劳动产品除养活自己外没有剩余,战俘因不能提供剩余产品而被杀掉。”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9" target="_blank" >[9]

同时,在高等院校的教科书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观点,“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因此,也没有阶级。”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0" target="_blank" >[10]生产资料公有和集体劳动,决定了产品归原始公社全体所有。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的全部劳动果实,除了维持本身生存所必需的部分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剩余。因此不可能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一九七八年,中国科技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样指出;“生产资料公有和集体劳动,决定了产品归原始社会全体所有。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的全部劳动果实,除维持本身生存所必要的部分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剩余。因此,不可能有人剥削人的现象。”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1" target="_blank" >[11]

多少年来,许许多多的教科书都是这样空泛地提到剩余产品,而甚至没有对剩余产品,必要产品的最基本的概念进行最起码的认真分析。

第二节 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疏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可以说是由于人们对问题理解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并不仅仅如此。在这一问题上,恩格斯也许是应该负有一定责任的。因为他说过一些不是十分准确,可能被误解的话。特别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真正完成阶级起源的理论研究,更导致了这一点。

在论述阶级的起源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由于缺乏关于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历史必需的资料和充分的时间,由于在一定时期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某种程度上的忽略,恩格斯说过这样的一些话:“在这个阶段上,人的劳动力还不能生产超出维持它的费用的显著的余额。随着畜牧、金属加工、纺织以及田间耕作的采用,情况就改变了。正如以前容易得到的妻子现在具有了交换价值而可以购买一样,劳动力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形,特别是在畜群完全转归家庭所有以后。家庭并不象畜群那样迅速地繁殖起来,现在需要有更多的人来看管牲畜,;为了这个目的,正可以利用被俘虏的敌人。”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2" target="_blank" >[12]

“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个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脱离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政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但是这并不妨碍阶级的这种划分曾经通过暴力和掠夺、狡诈和欺骗来实现,这也不妨碍统治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就牺牲劳动阶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把对社会的领导变成对群众的加紧剥削”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3" target="_blank" >[13]

“有一点是清楚的:当人的劳动的生产率还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生产力的提高、交换的扩大、国家和法律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创立,都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种分工的最简单的完全自发的形式,正是奴隶制。”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4" target="_blank" >[14]

“农业家族内的自然形成的分工,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时,就有可能吸收一个或几个外面的劳动力到家里来。在旧的土地公有制已经崩溃或者至少是旧的土地共同耕作制已经让位给各个家族的小块土地耕作制的那些地方,上述情形尤为常见。生产已经发展到这样一种程度:人的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东西超过了单纯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数量,维持更多的劳动力的资料已经具备了;使用这些劳动力的资料也已经具备了;劳动力获得了价值。”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5" target="_blank" >[15]

“这样,我们就是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了。它是由分工方面的一个新的进步引起的。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们只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间或发生的交换行为也是个别的,只限于偶然留下的剩余物。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成为相当数量的畜群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提供自身消费的若干余剩。”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6" target="_blank" >[16]

恩格斯的这些话,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特别是没有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整个理论体系来领会这些话的实质。不过,这些话也存在着使人误解的可能。当人们看到恩格斯说:“人的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东西超过了单纯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数量”的时候,可能就会这样想,在此以前,人的劳动力所能生产的东西不能超过单纯维持劳动力所需要的数量,也就是说,没有剩余产品。

然而,历史的真实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都是从一部分劳动可以不再用于单纯消费资料的生产而是用于生产资料的生产的时候开始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从这种剩余中的形成和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7" target="_blank" >[17]

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也应当是适用于全部原始社会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编写的《反杜林论》辅导材料一书中提出“原始社会,生产不发展,每个人生产的东西除自己消耗外没有剩余[1]”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8" target="_blank" >[18]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相反,如果说他们就此问题说过什么话,那么,可以说,他们所说的东西,和我们今天教科书的观点,是一些不同的话。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 target="_blank" >[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28页。卫兴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第1版。2001年10月第5次印刷

5同上。239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4" target="_blank"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46页。卫兴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4月第1版。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5" target="_blank" >[5]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412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6" target="_blank" >[6] 《思想政治》三年级(全一册)6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版。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7" target="_blank" >[7][7] 《思想政治》三年级(全一册)6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版。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8" target="_blank" >[8] 《思想政治》(全一册),5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5次印刷。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9" target="_blank" >[9] 《思想政治》(全一册),8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5次印刷。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1" target="_blank" >[11]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9页。于光远、苏星主编,1978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编辑。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2" target="_blank"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49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3" target="_blank"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39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4" target="_blank" >[1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21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5" target="_blank"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19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6" target="_blank"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61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7" target="_blank"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33页。

https://bbs.pinggu.org/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8" target="_blank" >[18]《反杜林论》辅导材料,215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8 23:34:00

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关于原始社会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老一辈经济学家长期所持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及,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

我以为,这些问题带有根本性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被简单化了。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误区,是整个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挫折和失误的理论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我的观点是否合理,希望各位老师给于指教,不当之处,尚请原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9 18:52:00
今天发表了本文的第二部分,就剩余产品的基本定义作了初步的讨论,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参与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并给予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0 19:05:00

Why nobody spee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1 19:47:00
我欢迎对经济学有兴趣的朋友们对我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想,这不会是一种奢望吧!在一个这样的经济学论坛上,如果对于我提出的问题都没有人有兴趣,那实在是太令人失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17:20:00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在论及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时就这样指出:“前者指劳动者为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劳动,后者指超出上述范围的劳动。”不过紧接下来的这段话是值得商榷的:“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上才出现的。在原始公社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的劳动所获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因此人们的全部劳动都是必要劳动,不存在剩余劳动。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产生了剩余劳动,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私有制,产生了剥削和阶级。恩格斯说‘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侯,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1]在这里,涉及到恩格斯的论断,如果要说老实话,那么阶级起源问题上的失误,恩格斯多少是负有责任的。但是恩格斯的上述论断并不存在理论上的原则错误,相反,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恩格斯并没有说不存在剩余产品,相反,他明确指出这里存在少量剩余,他说这种情况下必然划分为阶级,可是却一直没有对这个'必然’进行详细的说明,这就使后来的人在理解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20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