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
范存会
2011年是世界经济躁动不安的一年。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于经济前景难以预期,政府的经济决策议而难决,举棋不定。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后来的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温家宝总理4月13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本文对于中国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充满信心。这个结论有两个依据,一是坚持共产党平稳执政,二是坚持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治国理念。
12月8日的参考消息转载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2月6日的文章,“中国模式:为什么斯蒂芬.罗奇只对了一半”,作者是世行投资担保机构亚太局局长吕凯闻。文中提到了中国现行模式的四个优势:一是中国政府有意愿而且有能力计划和干预经济事务;二是系统内部的问责制,包括多种多样的反馈机制;三是政府意愿做局部试验,并从试验中学习;四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周期的长期视野。同时还强调了中国模式的四个减震器:家庭关系和儒家社会的支持系统;执政党通过心理定格,使民众普遍理解和期盼社会稳定;种种历史和结构上的原因导致国家积累了大量财政资源;党组织具有广泛的政治架构。
但是笔者认为,所有这些优势和减震器都必须以市场经济为框架,以改革开放为完善和补充,以坚持共产党一党执政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前提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当然前提是一党执政具有足够的自我完善,自我纠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