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72 2
2011-12-09
导师与研究生的“影”与“响”

作者:吕喆

王德华老师昨天说导师的一个重要是影响’”1】。我对此观点深表赞同,并认为,导师一定要经常能让学生看到您的,听到您的,因为这种言传身教,应该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反之,学生也应该给导师一定的影响,同样要靠

所谓,就是导师本人要经常亲自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到您。当然这既需要导师经常出现在实验室里,也需要学生经常在实验室里工作,二者本来是缺一不可的。有些学生会抱怨N久都没见到(甚至没见过)导师,这一方面可能是导师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学生的问题,也可能是双方对不上点儿的问题。的确有些导师,不但其门下弟子众多,但同时又是在职导师(有一定的行政职务或企业兼职),必须按规定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到行政楼或企业的办公室里坐班台,只能偶尔来实验室走走,这时研究生想见导师一面是挺不容易的。不过,相信不是所有的导师都能达到在职这个级别和境界,很多时候是导师也算时常来实验室了,但有些学生却不经常来实验室,或宅在寝室里或跑到外面去在职,只是偶尔有事才来实验室一趟,如果没找到导师,就很委屈地到网上发表感慨说整天根本抓不到导师的影子。如果导师和学生任何一方都不是特别能在实验室熬点儿工作狂,又缺乏必要的约定或预先沟通渠道机制,或者时间观念差、不守时却很急躁,是经常会发生导师和学生接头失败的情况的。例如,学生能起早,但却没耐心,不到8:00点就来到实验室了,等到8:30看导师没来就溜走了;导师要照料家务,经常要9:00多点儿才到实验室,结果每天两个人几乎都见不到面。在大家都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时代里,沟通很不方便,这时导师可能对学生很恼火,学生自己也感到很郁闷。哪怕导师很负责任,学生也很勤奋努力,都无法摆脱这种源自个人生活习性的困局。

这里所说的,是说导师和学生不但要看得到(见面),而且应该听得到,要有面对面的直接言语沟通。【我忍不住拆一下字】把字拆开,就是口向,从字面看也就是说一定要把嘴朝向讲话的对象。这当然是种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用高音喇叭进行的广播。指导学生时,即使广播得再响亮,达到震耳欲聋的声强级,很多学生也不会认为是说给自己听的。只有师生之间面对面直接交流,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此时不在于声音有多响,而在于双方都听得清对方的响,进而知道对方所想。

或许有些导师很忙,不得不经常出差甚至出国,因而没法直接看到真人;也可能学生正在职职在,只能回原单位去做论文了,那也不要失去联系,而要尽量依托意媒迩E-mail)多多交流,或通过在线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继续施加影响
参考:
【1】       王德华:导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影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14788&cid=1379730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5150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9 17:17:41
嗯嗯!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1 09:39:2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