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研
2079 8
2014-08-06

    关于苦难与幸福,人们的态度总是纠结的。一方面,追求幸福是人类自古以来亘古不变的永恒目标,人人皆在思考幸福的真谛究竟从何而来,并据此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幸福学说;另一方面,尽管人们希望离苦得乐,但却又不断强调“幸福从苦难而来”,笃定未曾受苦之人享受不了幸福的快乐。于是,享福与吃苦就变成道德上的考量。如果一个年纪轻轻之人胆敢晒幸福并嘲笑他人的苦难,那就“人人得而诛之”;反之,若有人拼命晒苦难并能引发悲情之共鸣,则各种赞美、鼓励和救助纷至沓来,俨然他所吃的苦理所当然应获得社会补偿,全然不管不顾此人为何如此之悲苦。


    于是,社会发展出一套吃苦哲学。一方面,宣扬吃苦比享福更能占据道德制高点,甚至将吃苦视为获得人生中诸多美好事物的必由之路。例如,认为“两个相爱之人一辈子都吃苦方能见真情,享福只会遇假意。最值得珍惜之人,只可能在共患难之时发现。”仿佛一个人不吃苦就永远无法验证另一半是否有真心真爱。另一方面,鼓吹惟有吃苦之前,方能享福在后。老人甚至常常告诫年轻人,“趁着年轻,腰板直得起来,多吃苦,少享福,人生的况味就在其中。”这是将吃苦与享福看作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似乎年轻时吃苦的目的就是为了年老时有福可享。此类思想流传之广,以至于人们普遍接受“没有吃苦,享福不是一件美妙事。”的观念,好像离开了痛苦这一参照系,就无法映照出幸福的难能可贵。


     但是,吃苦与享福并非一体两面,更确切地说,它们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状态。苦与甜的转换往往发生在不经意之间。看似苦的事情,一旦开始慢慢就成了甜,就像捧起一本书最难,但读到精彩处舍不得放下就是如此。类似地,一名研究生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时,自然是无比幸福的;当他殚精竭虑于科研难题却百思不得其解时,其痛苦也是深重的;一旦守得云开见月明,苦也就化作了甜。享福与吃苦在整个研究历程中随时变幻,左右着研究生的学术心态和科研认知。


     人之天性决定了绝大部分人享福总是优于吃苦,所谓“能坐着就绝不站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人虽然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但这并不等同于愿意探古寻今地钻研学问,“浅尝辄止”似乎也是人之天性。既然科学研究不是生活的必备之物,那么有什么必要强求所有的研究生都走科研这条艰辛之路呢?毕竟扩招之后研究生的数量过于庞大,从概率论上所有学生都立志科研也是说不通的,愿意真正从事研究者,必定只是极少数分子。他们能够抵御唾手可得的享福,转而用吃苦来修炼自己,这样的一群人一般被普通民众界定为“***”。这并非恶意之嘲讽,而是表达了人们对于科学家这种反天性之行为的挪揄和尊重。推而广之,科研工作者自己“***”无伤大雅,强迫他人一起“***”,就多少有点不那么宽宏大量了。可见,对于研究生而言,吃苦与享福,并不必然与科学研究挂钩,但如何认真地对待研究生阶段的自我提升,本质上仍然离不开先吃苦还是先享福的论辩。


     苦可以吃,但别吃过了头,否则也许就回不来了。有些研究生无法从“科研无能症”中摆脱出来从而选择了自杀,这就是苦吃过头的不当表现,没有能力从事科研却“赶鸭子上架”,这凸显导师之失察;有些研究生为求表现持续加班结果“过劳死”,同样是吃苦吃得撑破了肚子的悲剧性演出,出师未捷身先死,这正是导师对学生关怀不够的恶果。


    有时候苦难令人上瘾而不能自拔。很多所谓的“苦行僧”,其实并非道德意志有多高尚,而是形成了成瘾依赖症,在苦中寻找乐趣对他们而言就是真正的享福,只是旁人无法得知罢了。对此类人,不能简单用常规的吃苦与享福论来评价,他们自成一派,非常人所能及。思维认知的转换,使得他们不视苦为苦,甚至以他人眼中之苦为自己心中之乐,此等优良心态须得千锤百炼才能练就,学生中那些自主学习意识强大、自我控制能力卓越者,大多属此类凤毛麟角的佼佼者。


     吃苦是个人体验,别动不动就拿出来晒给别人看。一名研究生,倘若正苦不堪言,晒苦难只会徒遭他人嘲笑,其实于事无补,别人不痛不痒的几句关怀并未减弱任何苦楚。相反,若是吃尽了苦头后又正享得大福,那就还是自己偷着乐吧,免得晒出曾经的苦难让正处水深火热者更觉痛不欲生,而且有得了便宜卖乖的嫌疑。


     可见,研究生可以自主决定吃苦与享福的先后顺序,这是旁人无法强制剥夺的自由权益。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决定孰先孰后时,需要明了吃苦与享福遵循“守恒定律”。这一定律看似不过是“先甜后苦”与“先苦后甜”的区别,但这不是喂猴子板栗时“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的鬼把戏,倘若选择了甜在前而苦在后,人生的悲剧就会上演--还有比人到暮年还在为五斗米折腰更惨的境域吗?这一点常常被年轻人所忽视,也正是这种明知有危险却仍然愿意以身犯险的“刻意忘却”,既决定了很多研究生学无所成,更注定了他们未来的人生将吃更多的苦才能弥补研究生阶段所享的福份。一句话,出来混,总是得还的。


     要理性对待吃苦与享福的两难,就得慢慢培养“忍受力”。懂得这一点可以帮助研究生不断提升“推迟享受”的能力。人人都知道“推迟幸福感”的重要性,但其之所以重要,恰恰在于知易行难。不管是诱惑还是困难,“忍受力”都是最为重要的品质。只有先“默默承受”,才能确保吃苦与享福随着事物的演进而交替彰显。如果一遇到自己不认同的想法或者难以接受的痛苦,就立马去责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等一系列问题,那其实是空杯空得不干净的表现。越是新晋学生,越要控制自己想逃离吃苦的驱动力。“沉静地接受,坚定地执行,深刻地反思,愉快地成长。”这样才能将吃苦与享福统一在完成一件困难的工作之中,才能真正理解苦与乐都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离开了任何一个,都是残缺的人生。


来源:王进的博客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4-817457.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8-6 12:43:09
研究生其实还是比较苦的 遇到一个年轻的懒boss 每天都逼着你学这学呢 数学 编程 各种数据处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6 13:53:12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6 14:09:22
路过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6 15:49:52
等你毕业了才是开始吃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8-7 01:14:56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blessing.
I wish we could.

It is a generally accepted rule:
do your best,
you may make it.

sit here doing nothing,
you definitely are going to get nothing.

Le't stand up and move forward,
towards of dream,
our destiny.

We believe,
as long as we did whatever we could,
we should,
we will make through
and
get there.

Thank yo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