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
任何一种货币,作为一个流通手段,总是用来购买东西的,如果购买的东西是:
1、 商品和劳务:商品和劳务作为产出其价格是用货币衡量,总是体现为多少多少元,假如其价格水平为P,那么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就为1/P,即价格水平的倒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用1/P的商品购买一单位的货币。所以,货币的对内的价格就是整体物价水平的倒数。当本国的物价水平越高时,其货币的价格——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
2、 另一种货币:显然这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用另一国家的货币衡量的本币的价格,就是汇率之本义。可以用一单位的本币兑换若干单位的外币表示,也可以用一单位的外币兑换一定量的本币表示。
3、 资产:那么持有货币的成本就是不持有货币而持有其他资产所能获得的未来收益。或者说衡量现在货币的未来价格是(1+R)。
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是不是可以用利率平价理论来解释。公式1:
图 1
如果出现国内物价格水平的上升,则P0增加,其实际货币供给将会减少,从而利率上升。如下图2所示:
图 2
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国内出现了价格水平的上升,由P0增加至P1,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其真实货币供给量将会减少,由MS/P0减少至MS/P1,货币供给线上移,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产出Y不变的前提下,利率前上升至R2。由此,根据利率平价条件,人民币的美元价格将会增加,或者说E¥/$下降了,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在图中可以看出:E1减少至E2。
但是,这只是在短期是这样的,在随着时间的流失,人们会预测未来中国的物价会进一步上升,因此这将形成了对人民币将来贬值的预期。即:Ee¥/$将来会增加,预期汇率的上升,使的国外资产的收益率曲线发生了移动。最终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情形:
图 3
图3所示的图形,表示人们预期人民币将来汇率会出现贬值的情形,市场将在3处达到均衡。这样,正是理论所讨论的情况,即本币对内的贬值最后将导致对外的贬值。甚至严格的说来,本国物价格上升的比例和本国货币贬值的比例相同。
但是,事情却不是这样的。这并非我们现在中国所出现的情况。我们的人民币一方面由于物价水平的上升出现了对内的贬值,但是,对外却是升值的。为什么呢?难道市场上没有产生人民币将来贬值的预期?这的确要结合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来考虑了。众所周知,我国人民币不是一个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人民币的汇率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化的价格。用美国的说法,我们是货币的“汇率操纵国”。所以,市场上无法做出:人民币由于中国国内物价水平的持续的上升,所产生的对内的贬值将来会出现对外的贬值这样的预期!甚至未来,我们可以保持汇率不变!关键是谁知道呢!
如果我们估计人民币汇率将不变这样的预期。那么你就是在说中国实施的是固定的汇率制度,那么利率平价将变成:R¥=R$,因为Ee¥/$= E¥/$,即汇率的贬值率为0。
如果你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与中国物价上升前保持同样的预期,也就是说,物价虽然上升了,你仍然保持原来的预期,那么国外资产的收益率曲线还在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我们上图2所显示的。即:中国货币,人民币出现了对内的贬值,却出现了对外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