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2 4
2011-12-10
      在标准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对有效需求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有效需求是指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满足其中的两个条件才能构成有效需求。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可以通过借贷提前消费其想要的东西。比如房子,通过房屋借贷提前住进理想居所。那么这一部分消费可否构成有效需求的一部分呢?如果按照凯恩斯理论的定义来衡量标准,这显然不符合有效需求的假定(将其定义为短期的消费需求,即个人在人生某个阶段所拥有的购买能力是有限的,无法负担超出自身所拥有的财富的那部分愿望。凯恩斯理论是一种短期分析理论)。如果将有效需求定义扩大(放在长期中进行分析,将其扩张至整个人生,比如符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人们在整个人生中拥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人们可以提前支取总财富中的一部分,满足当期的某一需求),将个人在未来的收入假定为连续的,那这部分有能力还款的借贷消费可以归属在长期有效需求中。
     在中国现今的房屋消费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房屋贷款实现的,属于一种长期有效需求。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方,而卖方的供应却有限,形成需大于供的市场现状。那么需求刚性是否成立呢?首先,市场上必须有愿意买房而且能够负担的买房,其次,必须有卖方,且房屋供给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满足这两个条件,刚性需求的假定才能成立。这部分有效需求构成了真实的有效需求,那必然存在不真实的有效需求--即那些没有能力购买房屋,通过各种金融杠杆等方式获取房屋借贷的买方,形成了房地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便源于这部分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购房者中,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中国现在对房地产的调控,可以理解为是对那部分没有购买能力的购房者的挤出,减少经济运行风险。
    通过对有效需求的讨论,对中国房屋需求的分析,为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只是本人的简单分析,如有疑问和批评,欢迎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10 00:59:24
假设中国购房者购买房屋的资金仅仅依赖于自己的收入,不考虑将房屋抵押变现的情况,扣除必要的生活成本之后,如果剩余资金的现值小于房屋的现值,那么这部分也将不构成有效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1 02:56:46
想法很好,我同意这个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1 04:33:26
vbx5cUE8 发表于 2011-12-11 02:56
想法很好,我同意这个想法
谢谢,不知在我的想法之上,有没有更多的拓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23 14:59:22
感觉经济适用房存在需求刚性,商品房整体不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