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6-12-28 12:48: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6-12-27 17:26:00的发言:

我觉得,任何经济理论并不是都以能不能计算出价格来判断其是否科学或有效,有些理论就是为了找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和导致其变化的因素,这就是一种规律。比如,效用理论能够得出:当市场供给的增加而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所以该商品的价格将下降。这就是一种判断。不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再说,人家已经说了,你要给出具体的市场结构和限制条件来,那么计算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也是可以的,例如,你给出北京某区、某个商品、某段时间内等等条件,我想他们完全可以给你计算出该商品的合理价格吧。再说,劳动价值理论根据劳动量能算出一个商品的准确价格吗?你给出一个你算好的价格的商品,拿到市场上看看,会不会完全一样呢?


如何评价某一科学,不是我们在讨论的问题吧。

其实问题很简单:主流经济学,能否解释价格?如果能,是怎样解释的?

如果真的能的话,请给出很简单的说明。如果不能解释,我可以给出有关的结构和条件,再请解释。

至于“效用理论能够得出:当市场供给的增加而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所以该商品的价格将下降。”,这种表述,兄弟觉得真的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的嫌疑,为什么不直观、直接去说:当市场供给增加,所以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价格不过是双方的交易额、交易量。这个交易额交易量,例如是1个包子=1元钱,例如是5个电脑=2天的教学,都是货物货币的数量来构成的,我们有必要把货物、货币数量的变化,换算成效用及其变化吗?换算之后,就有解释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3:17: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12:48:00的发言:

如何评价某一科学,不是我们在讨论的问题吧。

其实问题很简单:主流经济学,能否解释价格?如果能,是怎样解释的?

如果真的能的话,请给出很简单的说明。如果不能解释,我可以给出有关的结构和条件,再请解释。

至于“效用理论能够得出:当市场供给的增加而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下降,所以该商品的价格将下降。”,这种表述,兄弟觉得真的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的嫌疑,为什么不直观、直接去说:当市场供给增加,所以该商品的价格下降?

价格不过是双方的交易额、交易量。这个交易额交易量,例如是1个包子=1元钱,例如是5个电脑=2天的教学,都是货物货币的数量来构成的,我们有必要把货物、货币数量的变化,换算成效用及其变化吗?换算之后,就有解释力了?

如果直接去说:当市场供给增加,所以该商品的价格下降?,那么别人就会问:为什么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了?

而通过边际效用下降来说就比较有说服力了。因为,边际效用是在人的需求饱和定理,戈森定理的基础上阐述的。而戈森的饱和定理是通过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并被人们认可的定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3:30: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6:04:00的发言:

哪个学校的“西区食堂”的哪个人呢?——在那里,报价第二高者也需要付给卖者钱吗?还有,本人孤陋寡闻,“河北易县城关大白菜市场”也要求报价第二高者付给卖者钱吗?

效用论在主流经济学里当然有效用。已经反反复复说了,我们先要给定市场结构,才能说出所谓“价格形成”。主流经济学里没有固定模式的价格形成理论——每种“价格形成机制”对应特定的模型。

是哪个学校的食堂,并不重要。因为供求关系普遍存在,换句话说,供求关系有一般化的存在。我们可以任意假定:例如是北理工6食堂门口,2006。12。25,中午12点到1点,有一个人在卖一个圣诞卡,卖了一小时,这一小时当中,有50个同学从他身边经过并看到了货物,这些同学当中,有喜欢这货物的,包括很喜欢,有不喜欢的,包括很不喜欢,这些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钱,假定最低者为3元,且高者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万元。

报价第二高者,在现实当中并不需要付钱。之所以付钱,是因为那个游戏当中有特别规定的规则。

“主流经济学里没有固定模式的价格形成理论——每种“价格形成机制”对应特定的模型。”,那么,这里就是在说:主流经济学没有解释清楚价格,它只是接受和描述了既有的价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3:36: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3:31: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12-28 8:24:00的发言:

认为你对边际效用的理解有问题,边际效用非剩余效用,而是效用增量。效用与边际效用对于人的感受有重要区别。对于已经满足的效用,消费者的感觉是总的满足感,而边际效用是满足后剩余的欲望强度;而对于尚待满足的物品,消费者对于其效用估计,应等于财富量。

什么时候剩余的欲望强度为负?对有害物品的时候。

这可能是我们对边际效用认识不同的关键,你认为是增量,什么东西的增量,而我认为是尚未满足的剩余量,或者称是现有需求度。这种理解应该较符合经典的效用理论。这里我把别人对这个概念理解的内容转给你仅供参考:

按照戈森的边际欲望相等规律,为取得最大限度满足,务必把数量有限的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的分配,使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这样,各种欲望都要在达到完全满足之前的某一点中止下来。这个中止点上的欲望,必然是一系列递减的欲望中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欲望,它处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边沿上,这就是边际欲望;物品满足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它必然是物品一系列递减效用中最后一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因为只有这个边际欲望和边际效用最能显示物品价值量的变动,即随物品数量增减而发生的相反方向的价值变动,所以,边际效用能够作为价值尺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3:34: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6-12-28 13:17:00的发言:

如果直接去说:当市场供给增加,所以该商品的价格下降?,那么别人就会问:为什么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了?

而通过边际效用下降来说就比较有说服力了。因为,边际效用是在人的需求饱和定理,戈森定理的基础上阐述的。而戈森的饱和定理是通过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并被人们认可的定理。

一般情况下,或者理想情况下,当市场供给增加,而市场需求不变,那么,价格会下降。

为什么会这样?如何作出数学描述?如果给定供求,这价格变化具体是多大?

就是这种问题。能解决,就是解决。没解决,就是没解决。跟其他的事情无关。而主流经济学,回避了这种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8 13:37: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3:42: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7:01:00的发言:

因为有“替代”,所以我们能权衡;因为在权衡,所以我们寻找“最优”的权衡;“边际”是寻找最优权衡的方法(之一);“均衡”是众人各自最优权衡的结果。经济学家不断寻找“均衡”与“最优”的同一性的条件。

老兄是在谈数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4:17: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6-12-28 13:31:00的发言:

这可能是我们对边际效用认识不同的关键,你认为是增量,什么东西的增量,而我认为是尚未满足的剩余量,或者称是现有需求度。这种理解应该较符合经典的效用理论。这里我把别人对这个概念理解的内容转给你仅供参考:

按照戈森的边际欲望相等规律,为取得最大限度满足,务必把数量有限的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的分配,使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这样,各种欲望都要在达到完全满足之前的某一点中止下来。这个中止点上的欲望,必然是一系列递减的欲望中最后被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欲望,它处在被满足和不被满足的边沿上,这就是边际欲望;物品满足边际欲望的能力就是边际效用,它必然是物品一系列递减效用中最后一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最小效用。因为只有这个边际欲望和边际效用最能显示物品价值量的变动,即随物品数量增减而发生的相反方向的价值变动,所以,边际效用能够作为价值尺度。

这段话没有错,但理解或表述有误。

请考虑这个题目:消费5个物品可以满足需要,现有6个可以宫消费。消费第一个物品效用为10,第二个8,以后依次为6,4,2。消费地6个的效用是0。总效用30。问题:消费第三个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我理解是6。而按“尚未满足的剩余效用”的理解,则答案要分消费第三个前后:消费第三个之前是6+4+2+0=12;之后是4+2=6。你的答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4:55: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12-28 14:17:00的发言:

这段话没有错,但理解或表述有误。

请考虑这个题目:消费5个物品可以满足需要,现有6个可以宫消费。消费第一个物品效用为10,第二个8,以后依次为6,4,2。消费地6个的效用是0。总效用30。问题:消费第三个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我理解是6。而按“尚未满足的剩余效用”的理解,则答案要分消费第三个前后:消费第三个之前是6+4+2+0=12;之后是4+2=6。你的答案呢?

若言老兄:对效用,我们可以认为它存在,对效用的各种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它很有道理。兄弟的问题是:1、这些正确的东西,能够说明价格的产生吗?2、能够计算出应当的价格吗?

3、若言老兄给出了一个计算方法。想请老兄用语言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方法的思路、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5:05: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13:42:00的发言:老兄是在谈数学。

很遗憾地说,如果老兄真地如此认为,老兄永远不可能了解主流经济学在搞什么。

如果老兄不愿意了解,其实也无妨,但老兄也不必费力批判什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5:06:00
以下是引用ruoyan在2006-12-28 14:17:00的发言:

这段话没有错,但理解或表述有误。

请考虑这个题目:消费5个物品可以满足需要,现有6个可以宫消费。消费第一个物品效用为10,第二个8,以后依次为6,4,2。消费地6个的效用是0。总效用30。问题:消费第三个的边际效用是多少?

我理解是6。而按“尚未满足的剩余效用”的理解,则答案要分消费第三个前后:消费第三个之前是6+4+2+0=12;之后是4+2=6。你的答案呢?

看你的表述意思,是总效用的概念,而我理解的边际效用是指单个物品的效用,就如你举的例子来说,如果他每消费一个就递减2,那么这个物品的边际效用最大是10,最小是2。如果消费了三个后,该物品的边际效用就是4了,而不是4+2。

这就是说,当你消费到第三各后,那么对第4各物品来说,也只有4的效用了。当然,如果你再消费掉一个,剩下的边际效用就是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5:12:00

当然你可以说他消费完5个物品后,他总共得到了多少效用,那么你可以计算为:

总获得效用 = A的边际效用+B的边际效用+……+E的边际效用;

即 = 10 + 8 + 6 + 4 + 2 = 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5:12: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13:30:00的发言:是哪个学校的食堂,并不重要。因为供求关系普遍存在,换句话说,供求关系有一般化的存在。我们可以任意假定:例如是北理工6食堂门口,2006。12。25,中午12点到1点,有一个人在卖一个圣诞卡,卖了一小时,这一小时当中,有50个同学从他身边经过并看到了货物,这些同学当中,有喜欢这货物的,包括很喜欢,有不喜欢的,包括很不喜欢,这些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钱,假定最低者为3元,且高者一般不会超过一百万元。

报价第二高者,在现实当中并不需要付钱。之所以付钱,是因为那个游戏当中有特别规定的规则。

“主流经济学里没有固定模式的价格形成理论——每种“价格形成机制”对应特定的模型。”,那么,这里就是在说:主流经济学没有解释清楚价格,它只是接受和描述了既有的价格。

如此说来,老兄又何必举出那些例子呢?老兄前面某贴的说法,莫不是要“那个游戏当中特别规定的规则”当作普遍规则?现在看来,老兄并不想如此,但举出那些例子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老兄最后一句的理解最让人匪夷所思。按老兄最后一句的逻辑,牛顿与爱因斯坦各有一套模型描述运动,莫非物理学就没有解释清楚地球如何绕太阳运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5:4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15:05:00的发言:

很遗憾地说,如果老兄真地如此认为,老兄永远不可能了解主流经济学在搞什么。

如果老兄不愿意了解,其实也无妨,但老兄也不必费力批判什么了。

老兄在前面有关贴子里谈的,不是数学的应用问题吗?

兄弟是认为,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确切地说,应当是主流经济学的工具。进一步说,假若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则说明主流经济学在基础上是不够的。

当然,工具也意味着方法,方法也意味着效果。应用了一定的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效果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6:46: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15:47:00的发言:

老兄在前面有关贴子里谈的,不是数学的应用问题吗?

兄弟是认为,那些所谓主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确切地说,应当是主流经济学的工具。进一步说,假若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则说明主流经济学在基础上是不够的。

当然,工具也意味着方法,方法也意味着效果。应用了一定的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效果的吧。

老兄这般认为。完全可以说,物理学在基础上是不够的,并且比经济学“不够得”多得多。

只可惜,老兄所留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8:47: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15:12:00的发言:

如此说来,老兄又何必举出那些例子呢?老兄前面某贴的说法,莫不是要“那个游戏当中特别规定的规则”当作普遍规则?现在看来,老兄并不想如此,但举出那些例子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老兄最后一句的理解最让人匪夷所思。按老兄最后一句的逻辑,牛顿与爱因斯坦各有一套模型描述运动,莫非物理学就没有解释清楚地球如何绕太阳运动了?

牛顿与爱因斯坦都对,当然有约束。确实如此。

莫名其妙的是,主流经济学里,谁、什么理论,是牛啊,另有谁是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18: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16:46:00的发言:

老兄这般认为。完全可以说,物理学在基础上是不够的,并且比经济学“不够得”多得多。

只可惜,老兄所留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确实,兄弟物理学、经济学都不够得多得多,并且比起老兄来,也是差距很大。当然,兄弟和老兄如果和物理学、经济学比起来,都是同样的不够得多得多了,兄弟和老兄之间的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是兄弟如同许多人一样,能指出主流经济学的缺陷。这一点,也是兄弟和老兄之间的很大差距。

至于说,所谓的我的留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则这个说法,对任何人都有效:例如老兄你不留恋童年时代吗?老兄留恋60年代年轻五常张学习的那个过去了的落后的时代吗?

任何时代,都是一去不复返的,这一点,也带来了人类的更加聪明吧,同时,也造成了更多的失忆-------这是兄弟的符合普通逻辑的说法吧,但是在我留恋的时代,与主流经济学发展当中的问题,以及老兄的聪明之间,并没有什么约束条件,只是函数还是可以有很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0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15:05:00的发言:

很遗憾地说,如果老兄真地如此认为,老兄永远不可能了解主流经济学在搞什么。

如果老兄不愿意了解,其实也无妨,但老兄也不必费力批判什么了。

记得本论坛学者专栏张建平网友说到过,就是说供求函数、需求函数,及其相交,都是牵强附会画出来的,等等。

是啊。本来,所谓卖方就是提供货物的,所谓买方就是拿出货币的,所谓交换,就是拿货物与货币交换,所谓价格,就是交换完成时候双方的交易量。就是这样,这都是直观的,符合真实世界的。

但是,这种直观的、真实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难以画出的,更难相交。

而主流经济学很能搞,能搞出那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还能让它们相交,可是,主流经济学要想画出真实的供给曲线、真实的需求曲线并让它们相交,那就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12: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6-12-28 13:17:00的发言:

如果直接去说:当市场供给增加,所以该商品的价格下降?,那么别人就会问:为什么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就下降了?

而通过边际效用下降来说就比较有说服力了。因为,边际效用是在人的需求饱和定理,戈森定理的基础上阐述的。而戈森的饱和定理是通过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并被人们认可的定理。

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就一定下降吗,我看不一定。只有在对特定商品有效需求不变或者落后于供给增加速度情况下,价格才有可能下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24:00

中国那些西方经济学的崇拜者,把萨缪尔逊的《经济学》看成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把它奉为圣经。其实,萨氏所谓的新古典综合,主要是综合了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错误,倒是把许多正确的理论和贡献给遗忘了抹杀了。

他根本没有理解那些大师思想的(如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27: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21:05:00的发言:

记得本论坛学者专栏张建平网友说到过,就是说供求函数、需求函数,及其相交,都是牵强附会画出来的,等等。

是啊。本来,所谓卖方就是提供货物的,所谓买方就是拿出货币的,所谓交换,就是拿货物与货币交换,所谓价格,就是交换完成时候双方的交易量。就是这样,这都是直观的,符合真实世界的。

但是,这种直观的、真实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难以画出的,更难相交。

而主流经济学很能搞,能搞出那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还能让它们相交,可是,主流经济学要想画出真实的供给曲线、真实的需求曲线并让它们相交,那就难了。

效用理论的效用----主流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在主流经济学里的效用------是有主要的4点吧:1、画出所谓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让它们相交。2、提供潜在的价值论基础,或替代物。3、在传播上,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心理。4、利于构建理论体系(但据说有人认为此部分与其他的一些部分是逻辑上脱节的)。

另外,其实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方法,变相的,就是一种试错法,也是能够计算出真实的理论价格来的:

首先,要恢复直观的真实的供给概念----用于出卖的货物总数量,和直观的真实的需求概念-----用于购买的货币总数量,

其次,找出上述总量之间的内部具体构成,

第三,找出均衡价格-------能尽量使一定规模与构成的供求双方实现出清的那个价格。

而上述的数学工作等工作,对主流经济学来说是简单的事情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31:00

余斌之类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只是用马克思的概念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他尽管出了几本批判西方经济学的书,其实他既不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学,更不理解西方经济学。

他的那些陈词滥调,当个海派经济学家,还差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1:41: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12-28 21:24:00的发言:

中国那些西方经济学的崇拜者,把萨缪尔逊的《经济学》看成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把它奉为圣经。其实,萨氏所谓的新古典综合,主要是综合了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错误,倒是把许多正确的理论和贡献给遗忘了抹杀了。

他根本没有理解那些大师思想的(如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能力。

赞同老兄的观点------虽然兄弟是凭猜测,而认为老兄的观点正确。

萨主要就是个教科书编写者,但,他是一个好的编写者。而他的影响,也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广泛影响。------对了,以上类似的看法,是早就有人说过的,兄弟都忘记谁说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2:0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12-28 21:12:00的发言:

供给增加,商品价格就一定下降吗,我看不一定。只有在对特定商品有效需求不变或者落后于供给增加速度情况下,价格才有可能下降。

当然不可能是绝对的,只是一般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除了供给增减外,货币的增减,替代商品的增减,以及发生重大事件而转变人们的需求等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2:18: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21:41:00的发言:

赞同老兄的观点------虽然兄弟是凭猜测,而认为老兄的观点正确。

萨主要就是个教科书编写者,但,他是一个好的编写者。而他的影响,也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广泛影响。------对了,以上类似的看法,是早就有人说过的,兄弟都忘记谁说的了。

本来不想再继续讨论了。

看到如此谈萨翁。还是想说一句:无知者无畏言。

我们不能说任何人都可以摆脱“凭猜测”、“早就有人说过的,兄弟都忘记谁说的了”这种现象。但当这种现象习惯成自然之时,所谓“理论探讨”还有什么意义吗?

老兄稍微勤快一些的话,可以上搜索网站搜一下萨翁的文章,了解一下人家到底是怎么做的。(如果看不懂英语,就算了,但请不要再这样打妄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2:23: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12-28 21:24:00的发言:

中国那些西方经济学的崇拜者,把萨缪尔逊的《经济学》看成正统的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作,把它奉为圣经。其实,萨氏所谓的新古典综合,主要是综合了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错误,倒是把许多正确的理论和贡献给遗忘了抹杀了。

他根本没有理解那些大师思想的(如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能力。

假设以上成立(虚拟语气)。

就请你说说什么是“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中的错误”?什么是“许多正确的理论和贡献”?

你有没有理解“那些大师思想的(如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能力”呢?这种能力是什么呢?可否举个例子?(我们应该假设你有吧,如果没有,怎么知道别人缺乏这种能力呢?——无须卷入庄子的“子非鱼”之争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2:39: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21:27:00的发言:

效用理论的效用----主流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在主流经济学里的效用------是有主要的4点吧:1、画出所谓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让它们相交。2、提供潜在的价值论基础,或替代物。3、在传播上,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心理。4、利于构建理论体系(但据说有人认为此部分与其他的一些部分是逻辑上脱节的)。


另外,其实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方法,变相的,就是一种试错法,也是能够计算出真实的理论价格来的:

首先,要恢复直观的真实的供给概念----用于出卖的货物总数量,和直观的真实的需求概念-----用于购买的货币总数量,

其次,找出上述总量之间的内部具体构成,

第三,找出均衡价格-------能尽量使一定规模与构成的供求双方实现出清的那个价格。

而上述的数学工作等工作,对主流经济学来说是简单的事情吧。

老兄,请说句实话:在未有本次讨论之前,你是否就持有如上段话的观点?(你只要对自己说就可以了,不必告诉任何人)

这里不再主要想说老兄此语正误(如果想明确知道,答:上面的理解是猜测与臆想。至于为什么,就不一一纠正了。这一方面是要纠的太多了,另一方面,当有人不想坦承错误时,纠错只能让那人更多地犯新错以掩盖原错)。老兄在未了解之前,就敢于批判。这种精神该怎么评价,就不必多说了。

如果老兄真想做出批判,就请老兄多认真读读一些哪怕是初级教材一样的东西(看完之后再来看你说过了什么)。毕竟,论坛不是讲课的地方;毕竟,讨论也不是讲课。(读不读是一个问题,读不懂是另一个问题,不读而批是一个问题,读而不懂而批又是一个问题)

主流经济学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批,它必然是一个开放的东西,可批的东西才可能有发展。但批判如果只凭猜测与臆想,任何人都可以这么做,老兄真想干如此廉价的事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8 22:43:00
最后说一句。如果以此方法来学习马克思经济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包括学任何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01:0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22:43:00的发言:
最后说一句。如果以此方法来学习马克思经济学,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包括学任何东西。

sungmoo老师这么说我,我应当自己反省一下,说起来我只有语文相对学习的好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01:0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6-12-28 22:39:00的发言:

老兄,请说句实话:在未有本次讨论之前,你是否就持有如上段话的观点?(你只要对自己说就可以了,不必告诉任何人)

那我就说吧,在没有《批判效用论》之前,我知道如下:

另外,其实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方法,变相的,就是一种试错法,也是能够计算出真实的理论价格来的:

首先,要恢复直观的真实的供给概念----用于出卖的货物总数量,和直观的真实的需求概念-----用于购买的货币总数量,

其次,找出上述总量之间的内部具体构成,

第三,找出均衡价格-------能尽量使一定规模与构成的供求双方实现出清的那个价格。

而上述的数学工作等工作,对主流经济学来说是简单的事情吧。

之后,突然想起来说了这些:

效用理论的效用----主流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在主流经济学里的效用------是有主要的4点吧:1、画出所谓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并让它们相交。2、提供潜在的价值论基础,或替代物。3、在传播上,考虑到了受众的接受心理。4、利于构建理论体系(但据说有人认为此部分与其他的一些部分是逻辑上脱节的)。

不过上面的话,有的是我看过的张建平等人说的,是他们说的,不是我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9 07:15: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6-12-28 21:41:00的发言:

赞同老兄的观点------虽然兄弟是凭猜测,而认为老兄的观点正确。

萨主要就是个教科书编写者,但,他是一个好的编写者。而他的影响,也主要是由于教科书的广泛影响。------对了,以上类似的看法,是早就有人说过的,兄弟都忘记谁说的了。

萨缪尔森主要就是教科书编写者,请问你对他了解多少?恐怕你对他的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他编的《经济学》教材上面,萨缪而森的博士论文《经济分析基础》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大影响。其他的众多论文也不需要说了,金融上的“有效市场理论”也有萨缪尔森的贡献,至于国际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方面的成就更是不计其数。他的弟子斯蒂格里茨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是信息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另外一个弟子默顿是金融专家。对于这个“早就有人说过”中的人,本人真是佩服,中国大陆好像暂时我还没发现有资格这么说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7:15:4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