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12-18 23:39:41
美金融机构、建行作为单纯的自由竞争市场里面的个体,他们行为本身为市场所导向无可厚非,有人说建行被贱卖,看是如此,其实不然,其一对建行而言,死撑着不贱卖可能损失更严重所谓机会成本更大,其二对美机构而言说白点人家财力充足,良好的管理运作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于来说属于稀缺的资源禀赋,人家管建行要了个高价也属看不见手的作用不足为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8 23:50:10
yjh8165 发表于 2011-12-18 22:35
美国银行2007年通过对建行投资收益安然度过了次贷危机,这次再度依靠建行收益度过时艰。战略入股建行可称得 ...
国有资产流逝,这个罪名好大啊。在看看所谓国产流失的罪名的逻辑。一家公司资不抵债了。没办法,出售了一部分股份给合作伙伴。然后后来经济形势好转,合作伙伴帮忙提高业务能力。体制的转变等原因,业务做上来。盈利了,股价高了。现在就被说是国产流失。那我是不是可以说2005搞股改的全都是低价变卖国有资产。因为07年股价那么高。05年对价那么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0:06:44
刚上网查了下资料,真是触目惊心:美银入股建行6年多,累计套现194亿美元,获利75亿美元,还有90亿美元的市值,合计收益超过150亿美元,接近1000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净获利75亿美元,还持有建行5%的股份。这让我想起了2007年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差点在股价最高时上了这艘就快沉的破船了。相比之下,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效益真是没的说,惨不忍睹。。。。就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这件事而言,有报道称,“一个包括淡马锡及其全资控股的对冲基金SeatownHoldings在内的财团从美国银行手中收购了其出售的中国建行5%H股,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中信证券是上述财团的成员。”环球网也有类似报道,中投也已宣布受让27.6亿股。可能这个说的还不太清楚,列几个数据,扬韬先生有个计算:美银买入的平均每股大约2.07港元。而目前卖出的是每股4.94港元!!当年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由卖出,完全是不合理的价格,不是市场价格,现在我们又用高价买回来,我可不可以说这是“贱卖贵买”?!中美关系真是好啊,他卖我们就买,真给面子。。。。说不好听的,中投就是替别人擦屁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0:23:41
whitephone 发表于 2011-12-18 23:13
外资到中国来,根本就竞争不过中资银行??恕我不能苟同。现在的中国金融市场,无论是在体制上,还是在 ...
Mckinsey关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失败的分析 [复制链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1:01:19
FY201013 发表于 2011-12-19 00:06
刚上网查了下资料,真是触目惊心:美银入股建行6年多,累计套现194亿美元,获利75亿美元,还有90亿美元的市 ...
美银买入时,建行还没上市,当然没有市场价格。
作为战略投资者,在IPO之前购买,当然比市场价格便宜的多。这个很正常。
更重要的是,05年的时候,本来股价就低迷。用05年的股价和现在的市场价对比,当然觉得成本低了。
你05年市场价格买入民生,现在卖了,收益率340%。 比美银的投资收益高得多。
按理说,IPO前的战投价格比市场价低。 收益应该比在二级市场买卖高,但是美银的收益率只有142%。
只能说明美银要么买高了,要么卖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1:06:48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8 22:34
卖只是一部分,手里还掌握大量的股份,同时套现赚一笔,为什么不卖

你去试试让美国银行以这个价格把全 ...
你去问问5%的股份能干什么?
最多董事会一个席位而已。
看看中金就知道了。
摩根斯坦利最多的时候占中金多少股份? 甚至在最初成立时的主要业务部门都是大摩的。
最后呢,只能看作一项金融投资,收红利而已,根本无法插手业务运营。
有些人,一方面把外资贬斥的一无是处,一方面对外资又充满了恐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4:23:35
中国进入商业机密谍战高发期
http://www.cfi.net.cn/p20090711000909.html

新华网:中国经济安全核心是金融安全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7/01/c_121611283.htm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境外利益集团在华游说活跃,严重侵蚀中国经济主权


http://bbs.cnool.net/topic_show.jsp?id=4602455&oldpage=115&thesisid=372&flag=topic2



人民网:中国各种“利益集团”迅速发展 已影响ZF决策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4904586.html

谭浩俊:美银没贱买 但建行绝对贱卖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sxysb/20080619/03184998148.shtml


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附件列表

绩效、控股权与战略投资者转型经济银行改革的经验 .pdf

大小:4.5 MB

 马上下载

绩效、控股权与战略投资者转型经济银行改革的经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7:39:10
美国银行这么会赚钱,结果看它的财务报表,每股亏损0.33美元
中国的银行这么烂,可是前不久业内人士说钱赚得太多,不好意思说
难道都是垄断带来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8:04:38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1-12-19 01:06
你去问问5%的股份能干什么?
最多董事会一个席位而已。
看看中金就知道了。
中国好牛哟,知道用大股东的绝对地位控制小股东!!!!!真牛!!!!!!

别人入股就是为了分你的垄断利润,赚钱,插手你的业务运营?别人才懒得管呢。

有些人,一方面把外资的持股说成是带来先进的管理,一方面说成是根本无法插手业务运营。

我*,外资完全在中方的掌控中呗,外国人真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8:09:51

RE: 美国银行出售建行股份行为的经济学辩论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1-12-19 01:06
你去问问5%的股份能干什么?
最多董事会一个席位而已。
看看中金就知道了。
你给20%左右的股权给美银,你就能说:“我的直接竞争对手一定会把先进的公司治理理念和制度给我?因为他和我在一条船。”
是的,是一条船。但当有赚钱的机会时,比如说,都有一块钱可以赚。如果他自己赚了,可以获利1元(建行获利0);如果建行赚了,他可以获利0.2元(建行0.8元)。他会让建行赚吗?
既然,用“市场换技术”不可能,那为什么还要期盼着“股权换管理”呢?
还有,20%的股权,真的能有魄力管理吗?大股东会听他的吗?
请回答第25页248楼和249楼提出的问题。我发觉正方无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8:17:32
这只是一场公平交易,建行需要美国银行作为投资人出现在招股书上,否则一个非完全市场体制下中资银行如何获得各种注资?加之当时建行本身不具备太多投资价值。承担了声誉和信用风险之后,美国银行获得国内市场通行的优惠,以及将来套现的暴利,也在“情理”之中。各取所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8:44:36
piafan 发表于 2011-12-19 08:17
这只是一场公平交易,建行需要美国银行作为投资人出现在招股书上,否则一个非完全市场体制下中资银行如何获 ...
本身不具备太多投资价值?
看248楼,第三自然段。

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这么大的市场,那么多的房奴,建行又有国家信用做背书,怎么可能没有投资价值?
不要只看每股净资产,还要看预期收益率。事实上,后者才是更重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05:05
我暂时先选择中立,我有一个问题非常的不懂,搞不明白,2008年05月29日建行行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拟以每股2.42港元的价格购买60亿股建行H股股份。建行H股昨天的收盘价为6.7港元,这意味着,美国银行的增持价仅为市价的36%。
美国银行本次增持的账面获利高达254亿港元(约合226亿元人民币)。本次增持之前,该行共持有建行8.19%的股份。

这是为什么?这不是明着送钱给美行么?我不懂这种股票,为什么?求高手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10:49
如果把世界的股票市场看成一个大市场,那么从股市交易的角度来讲,此笔交易无可厚非。建行要上市,有机构买了原始股,为什么买呢?久其原因是该机构认为该支股票是潜力股,同时预期也是不错的绩优股,所以买了之后基本上包赚不赔,等到有一天建行股票价格涨的差不多时或者综合因素(比如资金紧张,急等着用钱)决定要卖时,就卖了手中持有的股票,这是一种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但逃脱不了资本主义“割羊毛”的嫌疑!
上述这个问题大家,有些经济学常识的都可以看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初建设上市之前,建设银行是一个国有企业,要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筹集资金谋求将来的发展;并且当时建行不是一个完全市场行为或法律行为的主体,他代表是国家,而把建行股份卖给美国人同时确定卖多少股份给美国人的不是建行,而是建行真正的老板——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务院国资委,或者说是中央政府。建行经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基本上已经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企业,能自己做自己的主了。现在把美国人卖建行股票获利的事情抬的太高,实属心眼稍小,心态不平衡,有些吃大户的嫌疑。试想,当时建设股票为什么要卖给美国人那么些呢?如果国人有钱,直接在国内上市募集足够的资金即可。但是国人的钱不足以解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而且引进国外所谓战略投资者还有加快建行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企业的目的,不能老是儿子监督老子或者老子监督儿子这样往复循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既然国人没有那么多钱,那么只有出让建行的部分利益给出资人,这部分利益就包括未来股票的收益。所以说,当时建行部分股份出售给建行的举措,虽然不是最优选择但也是综合各方面情况后的次优选择,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也好,某个代表国家利益的部门也好所能做出理性的选择。
现在大家对这事情敏感,一方面有感情的因素,在为当初建行的无奈而惋惜,在为一直处处和中国过不去的美国的愤慨,也许这部分建行的股份卖给了巴基斯坦,我想即使现在出售了国人也能更坦然接收,因为后者和咱们中国的感情好。中国有句俗话:为朋友两肋插刀。另一方面,有些妒忌的因素,咱们不富裕,看到美国一下子得到这么多好处,咱们有些心里不平衡,所以要发泄下自己的愤懑。不管怎么说,该事情已成定局,要学会接受现实,当前就是为过去的行为买单。大家更应该想想如何提升自我,如何使国家变的更强大,有朝一日咱们买美国银行的股份,甚至直接控股,掌握美国的金融命脉才是一个中国真正经济学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28:20
坏账规模大,资不抵债,管理水平低是原来大多数银行的通病,而他们求医治病的方法途径有惊人的相似,只是数量比例上的差异。联想到国内的政治政策模式,是否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市场行为或至少不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在实业领域也有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这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而总体的效果如何,相信在决策层已有定论,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是市场,还是股票,或是期权,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利益。利益又关系到利益的分享着和成本的支付者及风险的承担着。这些角色在建行一案我们不妨做个表格分析一下。从时间上来看,建行选择国外资本融资上市,原因是国内缺钱吗?我认为国家这点钱还是出的起的。至于管理水平,商业模式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其他更多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34:50
股票交易的确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买进卖出都无可厚非,但是美国银行等外方投资者是以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买进的,然后却以正常市场价格卖出,请问诸位学者,这样对大众公民甚至所谓的人民来说,公平么?合理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44:13
Davidhust 发表于 2011-12-19 09:34
股票交易的确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买进卖出都无可厚非,但是美国银行等外方投资者是以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买进 ...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而且美国更是把美国利益至上对外公开宣扬,尤其华尔街更是不择手段攫取世界财富,它们连本国99%的百姓都不放过,怎么会对中国大发慈悲?偏偏一些人跟着买办精英后边叫好,面对着经济、金融步步沦陷甚至说实际上是中国把美国给坑了,真不知道是糊涂还是故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49:38
myth5141 发表于 2011-12-19 08:04
中国好牛哟,知道用大股东的绝对地位控制小股东!!!!!真牛!!!!!!

别人入股就是为了分你的垄 ...
拜托你学习一下中金的历史。 反正时间也不长。
看看中金是怎么逐渐学习业务,然后主控业务的。
你以为中国人很傻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53:28
Davidhust 发表于 2011-12-19 09:34
股票交易的确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买进卖出都无可厚非,但是美国银行等外方投资者是以远低于正常市场价格买进 ...
美国银行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时,建行没有上市,何来市场价格?没上市的企业当然便宜了。
事实上刚上市的价格,和美银的购入价基本持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09:55:24
真实世界 发表于 2011-12-19 09:44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而且美国更是把美国利益至上对外公开宣扬,尤其华尔街更是不 ...
你除了喊一些口号还会说些什么?
关于内外债全无的问题,你查到没。中国财政哪年是盈余的。
有些人就是敢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0:52:37
市场行为,正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31:58
jameschin007 发表于 2011-12-19 09:49
拜托你学习一下中金的历史。 反正时间也不长。
看看中金是怎么逐渐学习业务,然后主控业务的。
你以为中 ...
摩根士丹利的中金迷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9041

向松祚:“美国模式”真相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940386/

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期间何新致朱-总-理的一封信

http://bbs.ruc.edu.cn/bbsanc.php?path=%2Fgroups%2FGROUP_8%2FRUCforum%2FD8AC18D60%2FD4C8957DF%2FM.1047466529.A
最后谈到了中金为何能够“成功”

中金的***和中信的***,谁敛财更胜一筹?

http://bbs.icxo.com/thread-212575-1-1.html

人民网:中金用公司总价值的20%的“虚拟股权”引进“人才”,30多“精英”套现后转而投奔摩根等外资大公司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pageNo=1&treeView=1&id=102706417&boardId=2




自己再搜搜 中国涉外金融利益集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36:09
yuyang_123 发表于 2011-12-18 20:40
金融股权“贱卖”或“贵卖”不是问题的本质
  德邦证券总裁 余云辉
  
1.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价格为每股1.86元、美洲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每股1.17元、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价格为每股1.22元、工商银行的定价只有1.15  基本反应了这几个银行的资产情况和运营水平。 交通银行是改革开放成立的, 历史包袱最小,人员结构最好,经营理念最先进,自然价格越好。 我们的银行改革思路也是最差的放在最后,最好的放在最前。价格一路走低很正常。

2.关于“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都禁止把超过10%的银行股权卖给外国投资者”这样的话,最好拿出证据来,英美德法哪条法案有这样的要求?
引用一段论文

“资料来源:Retail Banker International,April 4,2002.

  1999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以21亿美元收购美国美隆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形成进入美国开展零售银行业务的强有力基础。汇丰集团2002年末收购美国的消费者贷款银行家户国际(Household International),家户国际是美国第八大银行卡发行银行、第二大第三方私人标牌卡发行商,通过这次收购汇丰集团增加了5300万客户,直逼花旗集团的全球性地位。荷兰ABN—AMRO集团1996年开始大举进行海外零售银行业务扩张,先后收购意大利第四大银行罗马银行、第八大银行安东维尼塔银行股权,使意大利成为其第四大母国市场:1997年收购标准联邦银行集团,现在已经成为美国芝加哥地区第二大银行集团;1998年,收购巴西的Banco Real银行,使ABN—ARMO获得了巴西零售银行业市场5%的份额,由此巴西成为ABN—ARMO的第三大母国市场。ABN—ARMO还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张,先后于1998年收购泰国的亚洲银行,1999年在印度、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收购消费者银行业务。Nordea集团1995年以来通过对瑞典、芬兰、丹麦和挪威等北欧国家10多家零售银行合并收购,形成跨国区域性零售金融集团,在2001年,零售银行业务对集团利润的贡献率高达89%。此外,多家非银行零售银行产品供应商如GE消费者金融等,也不断向外扩张扩大其国际经营的地理范围,形成国际性乃至全球性经营网络。”
这么多跨国收购,你视而不见了。这还不是入股,是并购。

3. 为什么要开放中国市场。你说台湾银行业有30年的保护。 我问你大陆的银行业有多少年的保护?从49年到05年,56年的保护。这还少了?保护的结果是什么?一堆烂帐,还不能倒闭。这就叫大而不倒。一个建行坏账超过3000亿,每个老百姓要要拿300块养着建行。后面还有农行这个更吓人的家伙。你好意思让老白姓养着四大银行。

4.为什么要卖。 开放金融市场是经济开放的必然要求。 既然要开放市场,又不想让外资银行直接进来。那么只有一条合资。那么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入股五大银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此时银行恰恰需要改制,上市,需要外资银行做战略合作伙伴。因此引入外资银行做股东顺利成章。至于价格,美银的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因为上市前就没有市场价格。你那05年的价格和现在比。当然便宜了。按照你的逻辑,我是不是可以认为凡是05年进行股改对价的,都是贱卖国有资产啊。那时候股票多便宜啊,现在多贵啊。
5.出售控股权的问题。 汇金从未出售过建行的控股权。当初汇金出售股权你们骂,如今回购股权你们也骂。到底你们想怎么样?

6. 如文中所言“银行的问题很复杂,不良资产的形成跟各地不均衡的改革和不平衡的开放甚至过度开放有关,也跟忽冷忽热的ZF投资冲动有关,跟资本市场人为滞后有关,并非银行治理结构一个因素发挥作用。即使为了改善治理结构,引进外资也未必具有想象中的效果。根据央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由于行政干预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要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80%,而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仅占总额的20%。更为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发现中国金融部门资产质量之优劣,竟然70%以上取决于金融运行的体制环境。” 银行改制的首要目的在于抵消行政干预。改制前银行行长更像官员,而非企业家。听命与书记而非总裁。改制就是把不像行政机构也不像企业的银行改成真正的企业。那么建立董事会,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自然是重中之重。引入外资银行,是改善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42:02
如果完全是市场行为的话无可厚非。但是恰恰中国的金融业特别是四大行受到行政干预比较强,一拍脑袋大手一挥就定下的交易,从本质上说无关对错是非。因为交易本身就是被人为扭曲了的。官方掌控的大笔市场行为不是为我们民众所熟知的,背后的缘由考虑,只有局内人才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44:36
yuyang_123 发表于 2011-12-19 08:44
本身不具备太多投资价值?
看248楼,第三自然段。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照样说A股没什么投资价值。建行本身的盈利能力,负债和现金流情况,管理模式跟不上,还有各种公共利益的牵连,这跟市场本身没有太大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44:45
yuyang_123 发表于 2011-12-18 20:41
  我们姑且不谈类似于“以土地换管理,以股权换制度”的巨大的成本,仅仅看看结果,也不难看到一个悖论: ...
你提到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15年的历史,有历史包袱吗?招商银行一上来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公司。
你再看看招商的规模,能跟建行比嘛。 明显不在一个级别。
建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 不具有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让招行去管理建行,交行,只要体制没有改,谁来都不行。 文中也提到80%坏账来自于体制原因,而非管理原因,换个管理者就行了?那把招行的管理团队调过来就行了。还要这么费劲去搞上市吗。作者自己的逻辑都是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50:38
 5月27日 晚,建设银行一纸公告震惊了世界:中国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最大的金融投资公司,归国务院直接领导)将于 6月5日 前将60亿股中国建设银行H股(00939.HK)以2.42港币/股的超低价卖给美国银行公司(下称美国银行),截止到今天,建设银行的H股收盘价是6.94港币/股,折价率高达65.13%!即美国银行从中央汇金公司手中买走的建设银行的60亿H股,只相当于市场价的34.87%,仅此一笔买卖,中央汇金公司白白让利271.2亿港元于美国银行!并且,该公告还宣布,美国银行还可以在未来以不超过2.78港币/股的低价,继续从中央汇金公司购买195.8亿股建设银行的股份。如果按建设银行现时H股市价算,美国银行将在这一系列的买卖过程中累计套得1085亿港元的无风险收益!  

 2005年8月29日 ,在中国建设银行的大股东中央汇金公司的老总谢平与美国银行秘密订立了一份股份及期权收购协议。该协议规定,美国银行以25亿美元的低价向中央汇金公司购入建设银行股份174.82亿股(相等于建设银行全球发售前在外流通股份的9.0%),该部分股份将于建设银行全球发售完成后即立刻转换为H股,同时,中央汇金公司还向美国银行授出一项认购期权,即赋予美国银行向中央汇金公司购入总数相等于截至全球发售结束日期止建行已发行及在外流通股份19.9% 的建设银行H股的权利。为确保美国银行的利益,这部分认购期权毋须获中国监管机构的额外批准即可执行。  

2005年10月,建设银行以2.35港币/股的价格在香港对外国人发行股票,之后港交所上市时,建行向美国银行等外国股东庄严承诺,为保证各外国投资人的最大利益,建行上市后的派息率目标将高达35%至45%。建设银行于2007年9月在上海交易所发行A股,价格高达6.45元/股,是卖给外国投资者的2.8倍!  

去年,美国次级债风暴的爆发,也让美国银行未能幸免,按该行在2008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其次级债所造成的损失高达52.8亿美元,并拖累该行2007年的盈利剧降95%。2007年12月,美国银行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Ken Lewis在公开场合曾表达了部分变现建行股份进行“自救”的意愿。按当初中央汇金公司与美国银行达成的协议,美国银行最初从中央汇金公司廉价购入的174.82亿股建行H股,以及建行发行时以2.35元/股购入的部分建行H股,将于今年的10月27日可上市交易,这就意味着美国银行因此可以轻松赚取近1000亿元的超额利润!难怪美林投资公司不无醋意地在其5月28日发布的报告中将美国银行从中国掠走如此巨额的利润戏称为美国银行简直是在直接白捡中国金融业“扔在桌上的钱”。该报告还称,“即便美国银行维持现有的持股比例不变,将相当的60亿股在年内卖掉,也将至少稳赚130亿美金。”  

一家欧洲对冲基金的研究员也对美国银行能够如此容易地从中国“白捡”到如此巨大的利益感到惊讶,他说,在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如此露骨地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的,“中国除外”。他进一步分析到,“业内都能猜到美国银行的如意算盘,它可以在10月锁定期满后按市价卖出原有的股份,已解其本土业务的燃眉之急;同时再翻手再以低于市价很多的价格从中国中央汇金公司廉价购入60亿建行H股股票,这简直是太划算了!我们对如此低级行为感到大惑不解。”瑞银公司发布的报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如果美国银行没有中国建设银行为它买单垫底,恐怕很难在次级债危机中逃过厄运。可因为中国的建设银行,却让幸运之神光顾了美国银行。中国人民不但要拼命劳作,建设自己的国家,还不得不替美国人的巨额次级债损失买单。的医疗问题每年6800个亿就够了,可是仅仅几家银行就把全国的医疗费用送给了外资”。  

中金公司公关部:张恩照不再是中金董事长了免费订阅《高端阅读》中金公司公关部:张恩照不再是中金董事长了

http://biz.163.com 2005-03-16 16:34:25 

  网易商业报道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得独家消息,张恩照在辞去建设银行董事长后已经自动失去担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的资格。

  当记者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人士询问张恩照在辞去建设银行董事长职务后还保不保留中金公司董事长时,其公关部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张恩照已经不是中金公司董事长了。

  她解释说,由于建设银行是中金公司最大的股东,所以中金公司董事长职位只能由建设银行董事长兼任,但现在既然张恩照已经辞去建设银行董事长职务了,也就自然不再兼任中金公司董事长职务了。

  据了解,目前作为建设银行上市保荐人之一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为1亿美元。中金公司由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和大型公司共同投资组建,这五家合作者的总资产逾5800亿美元。中金公司的股东和股东所持股份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占43.35%);摩根士丹利国际公司(占34.3%);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占7.6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占7.35%);名力集团(占7.35%)。1997年中金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为中外客户提供投资银行、销售与交易以及研究服务。于1998年成立的中金香港证券公司已正式获得香港联交所的会员资格。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于2000年正式成立。网易商业报道姚江波

(中金董事长)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的腐败轨迹http://news.sina.com.cn/c/l/2007-02-07/171712256488.shtml

某人提拔的金融高干十几个都和张恩照一样。

)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54:11
真实世界 发表于 2011-12-19 11:31
摩根士丹利的中金迷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9041
这段话已经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是如何从向大摩学习,由大摩主导到由中国管理团队主导业务的过程。
谢谢你提供链接
“在中金成立之初,摩根士丹利的高管十分高兴。在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地上市方面,中金当时几乎享有垄断地位,这使摩根士丹利获得了相对于其它外国竞争对手的优势。中方,即当时王岐山领导下的中国建设银行(王岐山如今担任主管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副总理)也同样高兴,因为建行也获得了相对于其银行业竞争对手的类似优势。中金其它合作伙伴包括新加坡ZF投资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和香港地产大亨查懋声(Payson Cha)。

在王岐山的引荐下,朱云来于1998年加盟中金,多年来一直保持低调。尽管在早期,摩根士丹利方面为中金引进高管,但后来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管理层,它越过了摩根士丹利,直接由朱云来控制。在今年1月份的董事会召开前,中金管理层几乎完全由中方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方管理层逐渐积累了大约20%的股权。”

这充分说明了通过合资,我们有能力学习到核心竞争的知识,并主导业务。绝不是白送给合资伙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1:57:25
著名的腐-败分子张-恩-照就是2005年在中金公司董事长、建行行长位子上被双规的。
附件列表
建行.jpg

原图尺寸 224.96 KB

建行.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9 12:00:53
真实世界 发表于 2011-12-19 11:31
摩根士丹利的中金迷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19041
你除了转发点东西外,能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啊。
1运十到底用的哪国的发动机?
2中国财政哪年是盈余的? 在财政赤字+又内外债全无的文革时代,财政部除了因人民币的方式还有什么办法解决财政赤字?
3你所谓建行超过3000亿的呆坏账是改革开放后贪污造成的,证据何在?

请你回答我这三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