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透露,“正在酝酿高考改革新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注意到了‘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这种呼声,将认真研究讨论这一建议”,——即不再多科集中在一次考试,改为以省组织的分科考试制度。计划“未来将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统一考试为主,以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据说,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将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也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你怎么看待这一改革?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是由考试主导教育,还是由教育主导考试,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
只要“国家统一考试为主”还在,即权力仍然对高考具有主导、统治性作用,那么,即便考试次数再多,——n次,即小学一年级的考试到高三考试成绩的总分为高考录取分。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学生负担重与考试定终身的局面——由一次变为了n次,学生的压力说不定更大也未可知。
不知怎么回事,我对这些教育官僚的印象愈来愈差,且愈来愈反感,是我心理出了问题?
想删帖便删去。
I already stand your side,you are not only one.
何苦瞎折腾,换汤不换药之举,教育制度不改变,何必总把“旧符”换“新符”。
太对了!是穷折腾。
把高中三年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都变成名副其实的“高考”,当高考从一次变成6次之后,将空前地加强了考试选拔这种制度。那么,学生将深受其害,老师也将深受其累。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多次性高考虽然未能在根本上改变高考性质,可它对高考体制进行“化整为零”的技术性处理,多多少少会将使这种竞争强度得到某种程度的缓和,也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而这,无疑是此举的善意所在。
善意,也可能有———那只是想当然的。
当考试组织的资格和权威均是权力赋予的,那么组织者的管理方便会成为自觉不自觉的选择,并且随之衍生一个更为严重的教育后果:考试指挥教学而不是考试服务教学,也即形成一种“考什么才学什么”而不是“学什么才考什么”的教育格局。
对这种改革,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善意的期待,并予以积极的建议,而非一味的批评。有鉴于此,我认为,多次性高考虽然不可能是理想高考模式,但由于它体现了更大程度的公平和人文关怀,不失为现有高考制度下的一种次优选择。
试想,不改革我们整天呼喊要改革,怎么改,可供选择的方案不多,至少目前没有一种方案得到了大家的首肯,且试试看吧。
如果只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说,多次考试是比一次考试是要科学一些,因为统计的样本越大,误差越小,所得出来的结论就越接近真实水平。多次考试在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避免“一考定终生”有积极作用。
但问题在于,这种改革思路明显缺乏成本意识,因为我们的社会根本承受不起一年多次高考的折腾。为了短短2—3天的高考,师生们要花上数年的时间去拼搏,如果一个月来一次高考,还不要了学生和教师的命?另外,学生参加“准高考”一次花费得多少,共计得花费多少?从人力成本到资金成本计算,不知道教育官僚们怎么想的。
高考究竟怎么改,一会儿选择广东模式,一会儿又是江苏模式,今天宣传上海高考改革有突破性改革,明天又说吉林模式值得借鉴。3+2模式不错,3+x不错更好,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结合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现在又来分科考试……本该规范有序的高考备考由此变得混乱不堪,考生也只得像试验用的小白鼠一样任由摆布。这种毫无章法漫无目的的瞎指挥,足以说明教育官员自己的不自信。
谁拍着脑袋想出的馊主意?!正如网上有人说:“高考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简直就是在把学生从火坑推向烤炉!”
——学生越来越苦,教师越来越累,家长要掏出的钱越却越来越多。
我觉得这样好,至少给那些发挥不好的人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