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56 5
2006-12-29

2006-12-27 8:50:20   济南时报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在21世纪教育论坛上提出:要改变高考一次统考的现状,变为多次考试。这一观点和中国科大校长朱清时不谋而合,他曾建议把高中三年每次期末考试都变成全省统考,这6次考试和高考在升学中比例各占一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正在酝酿高考改革新方案,已经注意到了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这种呼声,将认真研究讨论这一建议(1225《北京晨报》)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弊端非常明显,社会对改革高考的呼声非常高,这刺激着教育部门和教育专家不断抛出新的改革方案,在某些地区,改革的频繁已近乎瞎折腾,比如某地的高考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有过大文大理、三加二、大小综合、三加X、只考语数外等方面的尝试,以改革名义的不断变来变去,让学生和教师苦不堪言。高考改革不是近一两年才开始的事儿,已经有过多年的理性思考和改革试错,教育者应该在多年试错中已对高考改革形成基本的改革理性,即新的改革方案必须有哪些原则是不能含糊的。决策者和专家不能像刚开始那样,拍脑袋想到个什么方案就兴奋地喊出来,而是先看看是否符合基本的改革理性。

  笔者以为,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起码应有以下三种理性:首先,新方案是不是比现在高考更公平?众所周知,当下的高考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公平性非常强,即使有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在公平性非常差的中国,高考的公平弥足珍贵,甚至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个贫穷者最起码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也正是人人痛恨的高考多年来未撼动的原因,新的改革方案一定不能伤害这种公平,至少不能比现在的公平差。第二,能不能从根本上消弭或至少能缓解应试教育,公众对高考的痛恨也正因为其导致了应试教育,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也在于应试教育,如果一种改革方案连应试都缓解不了,那这种方案毫无意义。第三是改革的成本高不高?如果一种改革虽然既能实现公平又能消弭应试,但监督成本和执行成本非常高,那也不行,因为高昂的改革成本最终会落到各种学费中,既有的高中和大学学费已经让公众难以承受。

  以这种高考改革理性来衡量,一次改多次考试的建议一条都够不上——给权钱交易以很大的操作空间,会极大地伤害公平;强化应试教育,增加学生的负担;会带来相当大的成本。——转自教育文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9 08:31:00

作为社会上有知识的一个群体,多年试错后的高考改革应有理性。

关于高考改革年年在喊,几乎每二三年就有一次改革,或高中教材改革方面的,或考试科目增减方面的,或在分数权重上着手的。还有什么奖励分数的条例也在变,考试组织形式在变(很多省自主命题)……最近竟然听到了由教师推荐上大学的声音。

但我认为无论如何试错,必须基于这样的一种事实,即:即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多,如何使这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如何使教育资源的发挥取得最大效益。———如果做到了这二“最”,这样的改革才是有理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0 10:11:00
谈高考改革,则一定需要知道社会目前最关心什么?当前仍最关心的是教育公平,担心自主招生改革会给招生学校以特权,担心“加分”制度会给有背景的考生“优惠”权,担心面试会带来更多的不公平……。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要我们的政策随着“这种”导向走,而是想让我们更清晰的知道,改革是一个坚苦漫长的过程,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切实际的,慢慢的走,做过细的工作,因为我们当前最大的难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太少,所以我们目前只能这么做。——先做好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1 13:34:00
对文章所提及的“当下的高考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公平性非常强,即使有弊端也是大家公平地承受。在公平性非常差的中国,高考的公平弥足珍贵,甚至成为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个贫穷者最起码能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也正是人人痛恨的高考多年来未撼动的原因,新的改革方案一定不能伤害这种公平,至少不能比现在的公平差。”观点,强烈认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 09:09:00

我以为这个基本的理性在于:

1、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多,竞争是难以避免的。要保证竞争的公平,则一定要考虑公平与公正优先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教育结构不合理,突出的体现在市场需要的人才不能满足,因此,对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解决人才就业的有效途径——应加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3、国家科技要发展,技术要创新,我们的教育在教学定位上并没有突出这一点,教育评估中也并没有真下意义上的对创新赋予比较准确的定位,高考招生中要能让优秀拔尖人才得以崭露头角。这也是培养大师级人才的条件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1 10:29:00

正如上观点。

高考确实是必须的。时下的高考虽弊端种种,但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公平性比较强,这也就是虽有弊端大家还能接受的原因。在缺乏公平与公正性的社会,高考的“统一”模式弥显珍贵,这成为了社会认可的一种公平的底线,让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相对概念)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命运这也正是高考弊端受质疑多多,但终未能撼动的根本原因,这是高考改革应有第一基本理性——公平原则。

但这种形式上公平的“内伤”也不容忽视,即“人才”可能在“一次性”的竞跑中落伍,或许某种人才更适宜其它的竞技项目,我们不能只用“跑”来筛选,于是多元化的高教选拔人才模式便提得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形式上公平掩盖下的非科学与公正。这是高考改革的理性思考又一原则。

目前的矛盾在于,既要保证公平公正这一社会公认的原则,又要体现教育的真正公平的真正内涵,实现通过教育这种手段达到的目的。方式的选择与办学模式便是横桓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发达国家走出了这一步,有成功的先例。但我们不能照搬,我们有我们的国情现实,即优质的教育资源极度的缺乏。

目前我们并没有办法走好下一步,那“次优”选择呢,盼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